天津市河东区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天津市河东区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九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走近杨汛桥镇中学实验校区,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 . 通过桥梁专家茅以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C . 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D . 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
2. 单选题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自吹自(lěi)   婷(pīng)   心无旁(wù)   箱(qiè) B . 丰功伟(jì)    进(pián)   偻(gōu)       守(kè) C . 见(piě)       鲜(yán)    亵(dú)       揉造作(jiǎo) D . (qī)       呢(nān)    强不舍(guō)   言(zhēn)
3.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 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里的主人公。 B .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C . “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 .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
4. 单选题
阅读苏轼《水调歌头》,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 . “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 . “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5.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一文,回答小题。

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

①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个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野果子竟然保存完好,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000年历史的野果子切开时,果子还散发出了新鲜水果的香气。这些果子为什么能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蜂蜜非常特别,因为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

②食物的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细菌和其他生物身体体液是低渗的,在高渗透压的蜂蜜中,微生物会被吸走细胞体内的水分,最后脱水而死。

③同时,蜂蜜也非常酸。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

④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它有着特殊的“炼金术”。

⑤在蜜蜂酿蜜前,需要采集植物蜜腺的花蜜,花蜜的主要成分为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60%~80%。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内勤蜂在加工中,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多次,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

⑥另一方面,蜜蜂胃中有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当蜜蜂从嘴里反刍花蜜到蜂巢酿蜜,这种酶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个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里生长的所有细菌。

⑦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闪米特人的粘土板最早记录了蜂蜜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古埃及人还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睛疾病。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之一。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了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

⑧当然了,虽然蜂蜜堪称是不朽的食物,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而如果密封良好,蜂蜜真能做到永不变质。

  1. (1) 关于密封好的蜂蜜能千年不腐的原因,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蜂蜜自身水分非常少,而且这样的高渗高糖溶液有吸湿性,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 B . 蜂蜜酸度高,能杀死细菌。 C . 酿蜜副产品过氧化氢能杀死细菌。 D . 花蜜从植物本身就携带了具有防腐性质的成分,在蜜蜂酿蜜的过程中也不会遗失。
  2. (2) 对于第⑦自然段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很有智慧,增强说服力。 B .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蜂蜜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增强说服力。 C . 选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古代的人们很有智慧,增强说服力。 D .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蜂蜜是治疗皮肤、眼镜疾病的良药,对割伤、烫伤也有疗效。
  3. (3)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考古发现导入主题,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本文第③④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大多数”“大约”“任何”“炼金术”的使用,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 第⑦自然段中提到的内容,与题目无关,应该略去不写。 D . 蜂蜜最大的好处是它的“不腐”对环境条件没有要求,适应性强。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倾听滴水》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倾听滴水

我常常因幻觉中的滴水声响而惊悸。在睡梦中,在清醒的白天。

少年时为了复习迎考,我想出了一个方法(灵感来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在洗手间,我将水龙头关至仅能滴水的程度,下面摆放一只水桶。滴,嗒,滴,嗒,然后,我跑回房间,练字,背书。间或在凝视的瞬间,在绷紧的心思稍一松弛的瞬间,我便听见那滴水的声音在催促。我知道,这会儿,水桶底部已铺上一层水膜,且正以极难觉察的速度攀升。

乃至睡梦中,我也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间,胡乱擦了把脸,又坐回书桌前,却两眼发懵,茫然无措。只好倒头又睡,总不敢睡深,半梦半醒之间,思维一片沉重的混浊。

而那滴水的声响却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

这滴水的声音就这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

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兴致勃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楚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快速地过去了;稍慢了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稳,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

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是由多少颗这样微弱而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我常常无言以对滴水的责问。

这滴水工夫,地球上,抑或宇宙间正演着多少出剧目呢?

这滴水之舟,究竟承载多少的笑与泪,悲与喜,生离与死别?

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

天地之间,万籁俱寂,惟有滴水声,如珠玑,如佛音,点点滴滴落心头。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之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也许,人的一生,还不够用来守望滴水升腾为云的历程,但我不能不信奉这滴水之音。

  1. (1) 结合文章1-5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幻觉中的滴水声响”会让作者“惊悸”?
  2. (2) 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

  3.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作者因“滴水声响而惊悸”的原因是惊恐于无时无刻不在被滴水的声音威胁着。 B . 作者认为滴水的落下,犹如生命在律动,从而认为滴水也是有生命的。 C . 第⑨自然段中,作者认为世间万物的历程,也犹如一滴水的生命历程一样。 D . 作者将滴水与人生相联系,联想到人生与宇宙天地,滴水的分量是可以掂量的。 E . 作者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抒发了倾听滴水之音的人生感悟,寄意深远。
  4. (4) 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7. 文言文阅读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然(茂盛)      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就) B . (弥漫的云气)   佳木(茂盛、繁茂)     醉翁之(情趣) C . 明(暗)       岩穴(昏暗)        之酒(寄托) D . 者(失败)      伛偻(腰背弯曲)        苍颜白发(脸色苍老)
  2. (2)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晦明变化者(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B . 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C . 风霜高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D . 颓然乎其间(精神不振地坐在众人的中间。)
  3.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①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一步一步地把读者引入佳境。 B . 选文第②段,抓住山间独特的花、木、风霜、水、石等景物的特点来写四季变幻之美,精确而恰当。 C . 全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 . 全文运用骈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8. 默写
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1) 金樽清酒斗十千,
  2. (2) ,到乡翻似烂柯人。
  3. (3) ,月有阴晴圆缺。
  4. (4)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 (5)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6. (6) ,病树前头万木春。
  7. (7) 《行路难》中表明作者振奋激昂,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强烈自信心的句子是:
9.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 , 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长厚:为人忠厚。④忤:触犯。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如其欲

    ②夜十千以归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3. (3) 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10. 语言表达
某校需制作介绍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信息卡,挂在物理实验室的墙上。请你从下列信息中筛选出三则有效信息。(只需写出序号,多选不给分)

爱因斯坦

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

②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动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

③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

④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

⑤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惜无成效。

⑥爱因斯坦的理论,特别是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筛选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