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漠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黑龙江省漠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要产生诗的境界,“见”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

第一,诗的“见”必为“直觉”。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然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灵感亦并无若何神秘,它就是直觉。

要产生诗的境界,“见”所须具的第二个条件是所见意象必恰能表现一种情趣,“见”为“见者”的主动,不纯粹是被动的接收。所见对象本为生糙零乱的材料,经“见”才具有它的特殊形象,所以“见”都含有创造性。比如天上的北斗星本为七个错乱的光点,和它们邻近星都是一样,但是现于见者心中的则为像斗的一个完整的形象。这形象是“见”的活动所赐予那七颗乱点的。仔细分析,凡所见物的形象都有几分是“见”所创造的。凡“见”都带有创造性,“见”为直觉时尤其是如此。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比如欣赏自然风景,就一方面说,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就另外方面说,风景也随心情而变化生长。这两种貌似相反而实相同的现象就是从前人所说的“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景相生而且相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

诗的境界是情景的契合。宇宙中事事物物常在变动生展中,无绝对相同的情趣,亦无绝对相同的景象。情景相生,所以诗的境界是由创造来的,生生不息的。以“景”为天生自在,俯拾即得,对于人人都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常识的错误。我们可以说,每人所见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所创造的。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例,深入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诗人与常人的分别就在此。同是一个世界,对于诗人常呈现新鲜有趣的境界,对于常人则永远是那么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意境和境界有别,不能混为一谈。意境是心中的内在,属意识形态,而境界乃是人生在世的实在状态,不属于意识形态。这区分很重要,避免把意识和存在、虚在和实在相混淆。艺术意境是在人生境界的基础上实现的精神上的提升,由心内之意和心内之境相融合而成。作家艺术家对自己的人生状态有所体验和感悟,经由意象经营,创构出了胸中意境,然后又经意匠经营,用笔墨把这胸中意境体现出来。艺术意境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超越,反过来,又对生活产生影响,提升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是中国古典哲学所探索的重心,而艺术意境的探索,却是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应有课题。那么,艺术的意境究竟有什么特征?

首先,意境的特征表现在:情景交融,意与境浑。这里说的意境,其实就是情意和境界的融洽结合。情意和境界的结合方式不同,就生成了三境,即物境、情境和意境。情境着重的是抒情,偏重于“娱乐愁怨”的感情,而意境着重的是言志,偏重于表达“意向”或“志向”。而物境着重的是状物。山水诗就是把情意和山水之境结合,创构出山水境象。这三境,后人都概括简化为意境,这广义的“意”,涵盖了知、情、意,这是广义的意境。而物境、情境、意境(狭义)乃是广义意境的进一步细分。这里所说的物境,在唐代还只是专指创构的山水意境,但后来进而拓展为事境、人境,山水之外,草木虫鱼等物、鸟兽林花等物象,均入意境。

情境交融、意与境浑,这是艺术意境最明显的特征,我们较易感受得到,容易理解。但对艺术意境的理解不能满足于此,仍需作进一步理解,那就是:艺术意境还具有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的特征。

所谓虚实相生,就是实象(有形之象)和虚象(无形之象)相互生发而创构出来的艺术意境,从而拓展了审美的空间,这就是古人所云的“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之所以要创构虚实相生的境象,并非要去追寻那虚象,而是为了追求更深远的意义,即所谓“象外之旨”“象外之韵”“象外之意”。从“观物取象”,经“立象尽意”,再到“境生象外”,艺术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营造意境。我们平常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事理即象外之意,只有通过虚实相生的意境才能呈现。

中国人的最高追求,乃是“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人类之所以要创造文学艺术,就是要创构一个意境,进入这天地境界。中国的艺术意境论,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中,以天、地、人三才说作为哲学基础,自呈民族特色。正是这天地人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念,一直主导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思理,就是要创构艺术意境,以达到主客合一、虚实相生和天地同源的天地境界。

(节选自胡经之《意象经营意境生》)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要产生诗的境界,条件之一为“见”必须是具有凝神注视这个特色的“直觉”。 B . “见者”对所见对象的“见”应该是主动地,而不能完全是被动的接收。 C . 当我们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地观照物象时,就会达到物我由两忘而同一的境界。 D . 宇宙万物变动生展,景象各不相同,同样每个人的情趣也不会绝对相同。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诗的境界的突现起于灵感,所以作诗、读诗时深入分析就没有很大必要了。 B . 诗人常常因鱼跃鸢飞、胡笳暮角而或喜或悲,这其实就是即景生情的表现。 C . 因为诗人与常人对于同一个世界的感受不同,所以常人无法了解诗歌的境界。 D . 广义的意境包括物境、情境和意境,这三者侧重点不同,同时也有高下之分。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作为论据最能支持材料二中关于“意境”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 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意象离情趣,都不能独立。——克罗齐 B .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知。——王国维 C .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熹 D . 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别林斯基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中国划分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提出的,“秦岭淮水”这条线,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一直到陕西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这条线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带。上世纪50年代,以秦岭、淮河作为南北供暖线,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这条线于20世纪50年代在“能源奇缺”背景下提出,到现在已沿袭了60多年。但是,每到寒冬时节供暖期至,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这条持续了60多年的“国家供暖线”,也每每成为网友吐槽的对象。“北方冻皮,南方冻骨”“北方城市取暖靠暖气,南方海滨城市取暖靠日照,像我们这不南不北的中部城市人民靠的都是自己的一身浩然正气”等段子,都是对南北寒冷及供暖的生动描述。

(摘编自网易新闻《南方为什么不集中供暖?》)

材料二:

图一:2016年国内集中供暖各类热源覆盖面积占比

(来源: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图二:各种能源2017—2021规划供热面积

【注】CAGR:复合年增长率,指一项投资在特定时期内的年度增长率。

(来源:华泰证券)

材料三:目前,南方城市一般使用空调和电暖器来度过寒冬,而这种方式不仅浪费资源,不利于节能减排,还加重了居民的经济负担,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相比“秦岭淮水”线,评价南方的冬天是否需要供暖的标准应该是居民的居住体验。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评判冷暖的标准有四个: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其中,湿度对于人体感受到的冷暖影响比较大,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摄氏度。以上海为例,1月、2月是上海全年最冷的季节,平均气温为3—5摄氏度,但是上海冬季湿度较大,一般在60%左右,而北方地区平均湿度为20%左右,上海比北方地区湿度高了40%。按照湿度对温度的影响可推算得知,上海的温度实际是1度到-1度左右,而在这一温度下,北方地区已经实行了集中供暖,将室内温度提高到标准温度16—18度。科学家认为18度是人体感受最舒适的温度,11度则为人对寒冷耐受的最低限度。因此,即便仅以此作为判断依据,上海也该纳入集中供暖的范围之中。

以往的南北方供暖界限划分并不准确,就有理由提出重新划定“供暖界限”,而这一界限原则上应该摒弃南北方的区分,以真正的需求来判断供暖是否有必要。

(摘编自中国地暖网《浅析南方供热》)

材料四:清华大学教授江亿认为如果南方复制北方集中供暖模式,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预计到2020年,中国南方地区城镇需要供暖的住宅约70亿平米。北方建筑墙体厚度一般为37厘米,而南方建筑墙体厚度一般为24厘米,保暖性能更差,因此有专家指出,如果南方全采用集中供热,将带来更大能耗。同时,还有专家认为,南方冬季短,投资巨大的集中供热设施将大部分时间空闲。有关业内人士也表示,要适应集中供暖,南方必须进行大规模热源、输送管道建设,以及房屋改造,其工程量和成本极高。

    但是,面对民众的供暖呼声,也不能听之任之。南方冬季温度不是很低,非常适合采用各类热泵技术供暖,这些技术适合分户或分栋的分散供暖方式。这一方面节约能源。分散供暖,每平方米每冬季只需5公斤标准煤,是大规模集中供暖所耗能源的一半。另外,用户经济负担也更低。

    新能源的开发也是解决南方供暖的良好途径。据报道,在南通一些小区,采用了污水源热泵(以城市污水作为冷热源的一项制冷制暖新技术)或地源热泵(利用地球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能源技术)集中供暖。

(摘编自《南方周末·南方供暖,不走北方老路》)

  1.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图一显示,2016年国内集中供暖各类热源中,燃煤的覆盖总面积占比最大。 B . 由图一可知,2016年国内集中供暖能耗呈现出燃煤、燃气占绝对主体地位的结构特点。 C . 图二显示,生物质能CAGR最高,表明生物质能将逐步成为最主要的供热能源。 D . 综合图一,图二可知,供暖能源规划应立足既有能耗结构特点,包括常规能源改造和新能源开发两个方向。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上出现各种针对“南北供暖线”的吐槽段子,说明这一权宜之策已不符合现今人民的生活需求,重划“供暖界线”合乎情理。 B . 现阶段南方城市冬季面临的低温,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人体对寒冷耐受的最低限度,有必要探索适合南方特点的供暖途径和方式。 C . 南方冬季短,热源、输送管道建设以及房屋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成本巨大,给南方集中供暖带来极大阻力。 D . 南方城市普遍采用污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等供暖技术,因其具有高效利用能源、尽可能避免能源消耗的优点而受到青睐。
  3. (3) 假如你是国家能源局的新闻发言人,现在要围绕“南方集中供暖”的中心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请结合上述材料,从维护中国可持续发展大局和保障民生的立场出发陈述观点并简述理由。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青钱

高沧海

馆驿街老老少少的人都知道,在我娘生我的头天夜里,我娘梦见一只抱着青钱柳的兔子,推开了我家的大门。

我很小的时候便也就晓得,兔子是从远道而来,它翻越青青的南山顶,趟过长着黄菖蒲的护城河来到我家。老桂的爹更是信誓旦旦地说他在梦里也见过,那是一只非常高贵英俊的灰兔子,兔子穿过了他家的莴苣地,他邀请它到家桂树下喝茶,兔子很有礼貌地拒绝了他。

众人便开玩笑说,若是兔子喝了老桂爹的茶,青钱就极有可能是老桂爹家的女儿了。

青钱——

老桂在喊我,我们是邻居。

老桂的家在馆驿街的西巷首,西厢房为饭馆,西墙为窗,外面就是繁华喧闹的步行街市。老桂亲自掌勺,每天只开三桌素品,故而店名为三桌。西厢里轻纱布幔层层叠叠,宫灯缀,屏风为隔,桌上孑然素瓶,淡菊怒梅悠然暗香,就有那三五好友、一二知己、独行人特地来寻访这家店,或浅啜或轻酌,或忆那西厢往事,竟然要三天五日的提前预约了。

偶有闲暇,老桂会喊我去门前的青钱柳下喝茶。

青钱柳自我小时便有。老桂说那时他也就十四五岁吧,一个外乡人路经此地留下的。老桂说,你当然不会记得,那时你才出生不久。你娘喜欢这棵树,所以为你取名青钱。

老桂哈哈大笑起来,他说,青钱,青钱,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老桂又说起他爹,他爹还邀请那只兔子来家喝茶……哈哈……

转眼,老桂爹娘和我爹娘早已去世好多年了。

还好,还好,馆驿街一直还保持着当年大致面貌,老桂感叹,苍苔不改,白墙青瓦依旧在,好,好!

馆驿街是半截巷,如今只六七户人家,房屋古旧,间住三五位老人,老人故去,便上了锁。老桂在巷里植竹栽花,花间柳色,氤氤氲氲,三桌的生意更胜从前。

老桂说,那日响晴的天,突然就扬起了小雨,小雨十分温润,街上的行人并未慌张,甚至步态里更比往日多了些从容,男人们的蓝格衬衫堪比远山更洁净。老桂坐在西厢的窗前,抽一颗烟。很快,他就注意到了一个男人,确切地说,是个上了年纪的男人,站在馆驿街的巷口,在人来人往的人流里。

男人显然哭过了。老桂说,虽然小雨跟眼泪一样,虽然他没有抬手去擦眼睛,但男人是懂男人的。老桂说青钱你不知道,他老桂自己也这样哭过,所以更懂。

或许这个人原来住在这里,或许他想念起他故去的父母双亲,像你我一样。我对老桂说。

不,老桂摇头。

老桂说,青钱你还记得吗?那年你十四岁吧,有一个清晨,我不停地喊你,青钱,你去巷口折几枝石竹,插在三桌的花瓶里。又喊,青钱,去巷口捡些樱花,夹在我的书页,书架上也要放一些。我还喊,青钱,去看水槽里的睡莲开了没……你知道吗,青钱,那天,你穿一条白裙跑来跑去、你朝气蓬勃的样子,真好看。

我说我一直想着这事呢,老桂,当时你好奇怪。

老桂说,隔了好几年,他还是一眼认出了那个上了年纪的男人,只不过,这一次,男人身边多了一位眉清目秀的老太太。

他们在馆驿街的巷口,慌乱地看着巷子里一个穿白裙的姑娘抱着一些花儿跑来跑去,他们的耳朵一定牢牢地捕捞到了一个声音,这个声音来来回回地喊这姑娘青钱、青钱……

老桂好像是为了平复心潮,长长地吸了一口手中的烟。

老桂说,五十年前,你爹救了一位年轻的外乡人,他着病身,身无分文,几近命丧异乡。外乡人痊愈后告辞,言定他年来重谢再造之恩情。五年后,外乡人携妻怀抱一女婴前来,植青钱柳两棵,离去之时,在你爹娘面前下跪并发重誓,女婴从此为馆驿街高耀祖之女、姓高名青钱。此生绝不相认,如有违誓定遭天谴。

我紧紧地抓住老桂的手,老桂,老桂……

老桂说,你爹你娘成亲多年无生养,咱馆驿街的街坊实诚哪,这么多年没在你跟前漏过一丝丝外话儿。你爹去世早,你娘临终前,让我找机会告诉你。她知道,我从小看你长大,你跟我亲,把我当成亲哥哥。

他们,还会来看我吗?

会的,他们一定还会来看你,人间的,天上的,他们都爱你……老桂擦着眼睛说。

在老桂西厢的窗外,我经常不由地对着熙熙攘攘的街市微微笑,善待每一张可爱的面孔。我的亲人,千山万水的来看我,他们就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更要与植物相近,沾染美好的气息,或许,我的亲人,他们还会化身为高贵的灰兔子,来造访。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就交代“我”的降生,与“我”娘梦见一个抱着青钱柳的兔子传说有关,这样的开头增强了故事的神秘色彩。 B . 作者是讲故事的高手,讲述节奏舒缓有致,与充满诗意的故事相契合;故事的时间跳跃大,却能给人衔接自然、浑然无痕的感觉。 C . 虽然生父因贫穷把幼小的“我”送人,但生父种下青钱柳,又多次偷偷来看“我”,一个充满慈爱的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D . 结尾“我”经常对着街市微微笑,“我”期待“高贵的灰兔子”来造访,这样的安排充满了诗情,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2. (2) 小说中的馆驿街和西厢房有何特点?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请分析老桂在文中的作用。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顾时,字时举,濠人。倜傥好奇略。从太祖渡江,积功由百夫长授元帅。取安庆、南昌、庐州、泰州,擢天策卫指挥同知。李济据濠州,时从平章韩政讨降之。攻张士诚升山水寨,引小舫绕敌舟,舟中多俯视而笑。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洪武元年,拜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率府事。从大将军定河南北,浚闸以通舟师,自临清至通州。下元都,与诸将分逻古北诸隘口。从大军取平阳,克崞州,获逃将王信等四十六人。取兰州,围庆阳。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庆阳平。徐达还京,令时将骑兵略静宁州,走贺宗哲。西边悉平。

三年进大都督同知,封济宁 , 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四年为左副将军,副傅友德帅河南、陕西步骑伐蜀。自兴元进克阶、文,败蜀兵于汉州,遂克成都。明年副李文忠北征,分道入沙漠。迷失道,粮且尽。遇寇,士疲不能战。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十二年卒,年四十六。葬钟山。追封滕国公,襄靖,袝祭功臣庙。

时能以少击众,沉鸷不伐。帝甚重之。子敬,金吾卫镇抚,十五年,嗣侯,为左副将军。平龙泉山寇有功。二十三年追论胡惟庸党,榜列诸臣,以时为首,敬坐死,爵除。

(节选自《明史·顾时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B .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C .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D .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祖: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受汉文明影响的儒文化圈(现韩国、越南等)也有使用。 B . 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在中国周代有公、伯、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 . 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 . 谥:古代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也可有谥号,称私谥。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顾时很有胆略,跟从太祖打仗,官职一路高升,做到了元帅。跟从大将军平定黄河南北,并疏通水闸,使水军从临清到通州通行无阻。 B . 洪武五年,顾时协助李文忠北征,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粮食即将用尽,又遇敌人,顾时率麾下数百人击退敌人,并缴获其军械、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 C . 顾时一生戎马倥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洪武六年跟从徐达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 D . 顾时生前深得皇上器重,死后被追封为滕国公,牌位袱祭于功臣庙中。但是他的儿子后来受他的牵连被处死,爵位被剥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

5.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注】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从此诗看,两人交谊颇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照应题目,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送别的天气,渲染出凝重沉郁的气氛。 B . 颈联暗示了李曹的东去,“深不见”指海门水深而不见底;“深”和“远”渲染出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 C .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惜别之情。“散丝”即雨丝,一个“比”字将泪和雨交融在一起,使情景完美结合。 D . 本诗从“微雨”起,以“散丝”结,中间选取“暮钟”“重帆”“迟鸟”等意象,形成了阴沉压抑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2. (2) 颔联围绕“暮雨”写景抒情,相当巧妙,请简要分析。
6.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2. (2) 《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3. (3) 《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7.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         , 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       , 对人情世故的深刻      , 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甲)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乙)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         , 掩卷而笑。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心驰神往    洞悉    洞察    忍俊不禁 B . 心旌摇曳    洞察    洞悉    捧腹大笑 C . 心驰神往    洞察    洞悉    忍俊不禁 D . 心旌摇曳    洞悉    洞察    捧腹大笑
  2. (2)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调味剂”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 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文采。 B .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C . 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 D .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着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3. (3) 文中甲、乙两处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 而幽默、有趣得很的,却是鲁迅本人。/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B . 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是鲁迅先生。/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 C . 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    D . 而幽默、有趣得很的,却是鲁迅本人。/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是鲁迅先生。
8. 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2个字。

青蛙为什么不会毒到自己?有些毒蛙从所吃的食物中获得毒素,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皮肤上。这种毒素与受害者的神经系统受体结合后,。不过,,这种强大的神经毒素是完全无效的。这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所以毒素不再对青蛙自身的受体发生作用。也就是说,青蛙已经进化出了对自身毒性的抗体。

9. 语言表达
仿照下面的实例写一组排比句,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雄鹰有了蓝天的陪伴,才有“鹰击长空”的豪迈;骆驼有了大漠的陪伴,才有“沙漠之舟”的美名;人生有了失败的考验,才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见识。

10.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逢乱世,却能置身于国家层面将生死置之度外,从思想和教育领域挽救摇摇欲坠的中国。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为我们再现了年轻人身上的朝气和活力,而《觉醒年代》又让我们看到了进步青年心怀天下的勇毅与担当。

1945年,年仅15岁的刘胡兰为保护群众,在与敌人展开斗争时,不幸被国民党军队抓捕并惨遭杀害。毛.泽东听闻她的感人事迹后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在喀喇昆仑牺牲的戍边烈士、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也是他饱含深情的青春誓言。2021年2月19日,陈祥榕被中央军委追授一等功。

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校团委将举办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