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21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21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教材版本:历史
试卷分类:历史中考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在万千中国人忍饥挨饿的困难时期,他选择了射耕稻田;在被问及中国是否可能再次面临粮食危机时,他果断回答:“不可能了!”下列选项中对“他"及其贡献表述正确的是(   )
A . 他是王进喜,以铁人志制服大庆井喷 B . 他是焦裕禄,靠赤子心改变兰考旧貌 C . 他是邓稼先,用原子弹保卫国家安全 D . 他是袁隆平,凭杂交稻端稳中国饭碗
2. 单选题
32021年5月22日,网上出现这样一幅挽联: “毕生躬耕田园,杂交水稻终功成,华夏再无饥馑。济世何须阔论,不育三系升两系,寰宇同被恩泽!”该挽联悼念的是(   )
A . 王进喜 B . 邓稼先 C . 焦裕禄 D . 袁隆平
3. 单选题
为实现“禾下乘凉梦”在斗一生的“杂交水稻之父”是(   )
A . 邓稼先 B . 袁隆平 C . 钱学森 D . 屠呦呦
4. 单选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人物图片,他们的贡献共同体现了新中国的(  )

A . 科学技术成就 B . 国防建设成果 C . 信息技术发展 D . 文教事业进步
5. 单选题
粮食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A . 钱学森 B . 袁隆平 C . 王进喜 D . 屠呦呦
6. 材料分析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世界工厂”的转移(摘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特点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1. (1) 分析材料一数据,指出公元1﹣1500年间和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分别呈现出怎样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的哪些政策导致出现了公元1501﹣1840年间的这种发展状况?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点。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7. 单选题
2020年10月1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距离地球1.9亿千米的太空中送出了它对祖国最独特的祝福——一张超级自拍。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端于(   )
A . “长征一号” B . “东方红一号” C . “神舟五号” D . “嫦娥五号”
8. 材料分析题
探究问题

材料

历程

主要表现

从“小米加步枪“开始

“南昌起义”使中国大地诞生了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当时武器装务只是一些大刀、长矛和少量的火枪、步枪。

进入飞机坦克加大炮”阶段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检何了陆海空部队,当时海空部队阵容还不整齐。建国之初面临着热战刚过冷战又开的严峻国际环境,毛主席发出了“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的号召。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出现了新型的国产武器装备。到60年代初期,中国已能独立设计制造包括中轻型坦克、火炮等在内的诸多常规兵器,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武器装务体系。这支军队再也不是昨天的“小米加步枪”,而是进入了“飞机坦克加大炮”的崭新阶段。

进入”两弹一星"时代

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末做出了研制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武器的战略决策。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后,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6年,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成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两弹一星”国防尖端科技攻关全面成功。这就使中国在6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实现了从常规武器到尖端武器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摘编自李大光《从大刀长矛到神五上天——看我军现代化建设历程》

  1. (1) 材料表述了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经历过两次历史性跨越,跨越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次跨越使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并说明这次跨越对当时世界的重大影响。

  2.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提供了哪些保障。
9.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大钊(1889~1927)

1919年,李大钊将《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1920年3月,他在北京大学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了重要准备,1927年4月,李大钊被反动军阀张作霖逮捕,英勇不屈,慷慨就义。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共.产.党宣言》封面

1920年2月,陈望道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彰显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材料二

杨靖宇(1905~1940)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党中央派杨靖宇、周保中(白族)、李兆麟等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东北各抗日武装组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1938年10月,冷云等东北抗联8名女战士陷入敌人包围后,舍身投入冰冷的乌斯浑河,英勇殉国,1940年2月,杨靖宇在濛江县境内陷入日军重围,最后只身一人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残忍的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竟没有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枯草、树皮和棉絮。

——据李颖著《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

材料三

钱学森(1911~2009)

邓稼先(1924~1986)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的研制,汇集了中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艰苦创业。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真正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钱学森、邓稼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据李颖著《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

材料四: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习.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陈望道开展的思想宣传活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发挥的重要作用。
  2. (2)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影响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先后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大批中国科学家们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4. (4)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品质。
10. 材料分析题
舞蹈承载多元文化,体现对美的追求。

材料一 以下是与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文物。

文献1

文献2

文献3

一 、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1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政治局)扩大会一致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毛.泽东同志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建立丰功伟绩的历程,也是不断培育形成其伟大精神的历程。

——整理自齐彪等《中国共.产.党精神及其谱系探析》

材料三  以下是习.平引用的有关民本思想的经典名句。

经典名句

学派

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

材料四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强调“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结果与呈现。

——摘编自商志晓《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 (1) 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则文献,说出相关会议名称及其意义。
  2. (2) 将特区精神、长征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填入材料二的相应位置。从这三种精神中任选其一,结合史实说出对这一精神内涵的理解。
  3. (3) 完成材料三的表格。习.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此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