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浙江温州市九年级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6届浙江温州市九年级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中考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物喜,不以己悲     令辱之,激怒其众 B . 既克,公问故           一犬坐于前 C . 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表涕零 D . 大义于天下          愿陛下亲之
2. 填空题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亲爱的同学,烦nǎo忧愁时,不妨读读唐诗宋词。春风秋雨会渐渐冷却你急zào的情绪;小桥流水能慢慢松chí你紧张的神经。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见人羞sè的村姑,无不使你怡然自得,超然物外。

3. 默写
古诗文名句默写。

,在河之洲。(《诗经》)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③子曰:“,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⑦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述自己希望得到朝廷信任、企盼为国效力的诗句是:“?”

⑧今年四月,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诗句“”正是老人这种精神的生动写照。

4. 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文言词语。

之不以其道      

②曾不能魁父之丘      

③不戚戚于贫贱      

④而戍死者十六七      

5.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一则搜狐网上的短讯,请你以温州文学社联盟的名义,就曹文轩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写一封祝贺信。

以文学的名义:祝贺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

      2016年“五四”前夕,“祝贺曹文轩教授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畅谈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隆重举行,与会嘉宾对曹文轩教授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表示了诚挚的祝贺,并就青春文学在中国未来前景进行了畅所欲言的座谈。

      原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教授指出,曹文轩的《草房子》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这既是中国文学的骄傲,也是北京大学的骄傲。这个奖项的获得,既是对中国作家能力的承认,也是对一种文学理念的褒扬,我们应该在文学上坚持我们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发出中国人自己的、独特的声音。这就是“能写一手好文章,这是一个人的美德”另外一层意义。

      曹文轩教授对与会嘉宾和主办方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他深有感慨地说,我获得安徒生这个奖,只是一时的事情,很快就会过去了。而作为一个作家,如果写不出东西,你就什么都不是。他特别提醒青少年:在写作的时候,不能只顾天马行空地想象,更需要深入挖掘灵魂,学习与世界对话,不仅要在激情中感受自我,更要思考中找到现实,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者。(有删改)

      要求:①可合理使用以上材料;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20字左右;④不得出现自己真实姓名等。

6. 写作题
根据要求作文。

      悟,是了解,是领会,是觉醒。悟是混沌打开后的豁然,悟是困惑消解后的释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悟……

      悟需积累,没有长时间知识、情感的积蓄,就没有顷刻间心领神会的开怀;悟要用心,心思所至,可悟文、悟画、悟旋律,可悟情、悟理、悟人生……

      请以“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得套写、抄袭(包括本卷中的材料);④文中不得出现与本人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7. 综合题
名著阅读。

  1. (1) 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时认为,“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 B .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十八岁时跑到北平来赚钱谋生,虽然也吸烟、喝酒、赌博,但健壮的小伙子凭着勤快当上了人力车夫,在三年间凑足了一百块血汗钱,买下了第一辆车。 C . 《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她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经历一波三折,当她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切斯特已是双目失明、双腿残疾,但简·爱依然爱他。 D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自强不息,长大后致力于造福残疾人,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2. (2) 对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有人这样评价:“三国中有三绝:奸绝、智绝、义绝,分别指的是曹操、诸葛亮、关羽。”请你任选其中一人,结合原著故事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我选,我认为

8.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目送》(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

  1. (1) 对这篇散文的分析,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B . 本文告诉我们:你的孩子并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延续的代表,他们经你而来但非为你而生,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心。 C . 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D . “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见父亲的虚荣心很重。
  2. (2) 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事件?

  3. (3) 文中画线的下列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①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②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4. (4) 文中两次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5. (5) 作者说“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阐述自己对这句话内涵的理解。

9.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为思想而写

梁衡

      ①人们为什么写文章。可以有很多目的。比如,为了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为了创造艺术,创造美感。但还有更深一层,就像开矿一样,是为了开采新的思想,交流新的思想。

      ②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出散文美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状物,述事,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这种美在文学作品中有,在许多政论、哲学和科学论文甚至讲话中都可找到。只要有新的思想,就有美的魅力。我们平时看报纸,读社论,听讲话,大部他时候留下的不深,就是因为这些文章讲话只到了传递信息、决定指示这一层,还没有给人以新思想。而一篇文章或一篇讲话中有了新思想的火花,便如闪电划过夜空,你会有永久的记忆。

      ③细想一些古文名篇所以能留传下来成为经典,除有艺术之美外,大都是因为它道德说出了一种前人没有说出的新思想。可以说裹藏在文章中的思想,是这些文章在人们头脑里代代繁殖的种籽。当然,光有种籽的颗粒还不行,还得有茂盛的枝干花叶。所以文章还得有文采,还得有前两个层次的衬托。作为文学作品,如果三个层次都达到了便是不朽好文。比如《岳阳楼记》,有洞庭湖景色的描述之美,有作者由此引发的是意境之美,而最后又推出作者独自悟出的思想“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达到了一种哲理之美。这篇文章所以能流传千古,气贯百代,老实说,主要是因为这句话,这一个新思想。

      ④人们可许会问,社会上每天文章千千万,哪能篇篇都有新思想。是的,许多文章只是完成着传递消息、传播知识、讲述故事的任务。作为一般人,这就够了。但作为作家、思想者,这却不够,他必须使自己的文章有新思想,要挖出别人没有表述过的思想。对这种新思想的追求就铸炼新词新句一样,务求个性,务求最新。“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因为你是弄文章的“专家”,当然就与其他人的文章不同。就像跑步,一般人快点慢点无所谓,而短跑运动员则不同,他必须跑出比别人快的成绩。因为他是专门干这个的。同理,文章中新思想才是作家生命的增长点。

                                                                                                                                                                              (选文有删节)

  1. (1)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划线词语“种籽”和“枝干花叶”的含义。

  2. (2) 作者认为“文章为思想而写”,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谈谈自己在写作上所悟出的道理。

10. 诗歌鉴赏
古诗文阅读。

菊花

[唐]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 (1) 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

  2. (2) 陶渊明“独爱菊”,元稹“偏爱菊”,“菊花”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