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红烛》课时作业

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红烛》课时作业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4-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jù)      (qū)体      (zhàn)颤巍巍 B . (kuì)脓     烧(fèi)      按(nà)不住 C . (zhǐ)肪     人(jiàng)    熏陶(jiān)染 D . (mǐ)     慰(jiè)      一(hòng)而散
2. 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腊烛  力挽狂澜  暧昧  灵魂 B . 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捣破 C . 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脂膏 D . 凋敝  哗众取宠  辍学  耕耘
3.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谈到近日研发成功的一种新型抗电磁干扰材料,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便会情不自禁地津津乐道说个不停。

②闻一多经常缺席教授会,基本不参加任何清华的活动,断朋绝友,皓首穷经 , 已经到了古人所谓“足不窥户”的地步。

③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洋洋洒洒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

④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 , 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⑤那时候,闻一多的革命主张是废姓,朋友间直呼其名,潘光旦便建议他改名为一多,他从善如流 , 立刻笑领了。

⑥在与瑞典的对决中,因德尔波特罗和摩纳哥受伤,阿根廷人的排兵布阵顿显捉襟见肘 , 好在纳尔班迪安尚能披挂上阵。

A . ①②⑤ B . ③⑤⑥ C . ②④⑤ D . ②⑤⑥
4.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这么多若许努力,终于赢得了一句评语:一多是“由学西洋文学而转入中国文学”的“唯一成功者”。 B . 这部耗资巨大的影片票房创下新低,豆瓣评分也不高,制片方指责个别影评人未看作品就对电影进行差评的行为是极不妥当的。 C . 最近几日,雾霾天气再现华北地区,有专家透露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风即将从我国北方入境,这或许有助于雾霾浓度的扩散。 D . 9月8日,开学的第二天,闻一多初次与朱自清见面,从此开始了长达14年的同事论学。
5.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当下,一些中国青年喊出了“慢就业”的口号,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对于这种看法,笔者敬谢不敏。 B . 节日贺卡:垂念师恩,永世不忘。值此春节到来之际,恭祝恩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C . 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D . 某领导给下级的批示: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望你组织群众讨论后再行钧裁。
6. 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小题。
  1. (1) 下列对《红烛》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节,诗一开始就突出红烛意象,由此联想到诗人热烈的心,“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 B . 诗中表达了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诗人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 C . 第四节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既制了,便烧着”,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 D .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既是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不惜牺牲,无私奉献。
  2. (2) 下列对《红烛》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浓郁的抒情氛围,继之以自问、自悟、自励、自答、自勉,一步步展示执着追求的心迹,有很强的感染力。 B . 诗人在从红烛的外在形态上提取了红烛精神之后,进一步将之归结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画龙点睛,揭示了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所在,收束全诗,可谓“卒章显其志”。 C .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反复使用感叹词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D . 这首诗注重重复句的使用、顶真等修辞的采用,注重押韵、格律,突破了诗人以往诗歌形式美和节奏感的限制,诗风自由,和诗中的情感适配。
  3. (3) 本诗第二、三节有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请结合全诗分析。(4分)
  4. (4) 诗歌中诗人的情绪抑扬顿挫,峰回路转,感染力极强。请试作赏析。(6分)
7.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以下小题。

祈  祷

闻一多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

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

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

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

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的石霤还滴着忍耐,

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

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

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注】  ①河马献来的馈礼: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②石霤(liù):滴下的水。③孔子吊唁死麟:麟,麒麟。史书记载,鲁哀公郊外狩猎捕获一怪兽,请孔子辨察,孔子视之曰:“麟也。”以袖掩面,涕泪湿袍。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想从“抱紧的记忆”里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又唯恐惊扰了五千年记忆的静谧与庄严,所以提醒“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B .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表现了诗人对离奇传说的质疑,凸显出诗人超出常人的清醒和勇于批判的精神。 C . 对于“谁是中国人”这样一个无需回答的问题,闻一多偏偏要顽固追问,可见,他所谓的“中国人”并非一般的“国籍”概念。 D . 本诗赞美的同时有迷惘,诗人另一首《死水》把旧中国比作“一沟绝望的死水”,诅咒中蕴含希望,两者炽烈的爱国情感是相通的。
  2.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运用四句一节的新格律体,并采用两句一换韵的技法,在视觉上给人以整齐和谐的建筑美,听觉上给人以错落有致的音乐美。 B . 诗歌标点的使用别具匠心,如第二节有疑问词却用逗号句号,四、五节陈述句却用问号,是语气的变化更是情感的变化,耐人品味。 C . 诗歌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完全相同,感情上是对第一节的重复,形式上是首尾照应,形成精致圆熟的结构,有回环往复的咏叹之美。 D . 诗歌语言庄严肃穆,蕴意深远;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情感更浓烈,典故及古代人物事迹的引用使诗歌具有穿越历史的深邃,引人怀想。
  3. (3) 诗人是如何解答“谁是中国人”这一疑问的?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4分)
  4. (4) 诗歌题为“祈祷”,祈祷往往源于痛苦而指向希望,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有怎样的痛苦和希望。(6分)
8. 语言表达
请仿照下面一节诗歌的格式,在二、三节空白处续写诗句。

在你步入青年、踏上人生旅途的时候,

你是只求风和日丽、一帆风顺,

还是不畏艰险、准备走曲折之路?

在你路途坦荡、志得意满的时候,

你是

还是

在你功成名就、有口皆碑的时候,

你是

还是

9. 语言表达
请观察下图,结合你对闻一多的了解,用200字左右来细腻描写一下,并且融入闻一多的精神品质。

10. 语言表达
学了这首诗歌,结合初中学过的《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和闻一多的事迹,给闻一多先生写几句墓志铭来表达对闻先生的纪念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