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综合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内心有阳光的人,必是一个温暖rè chén          的人,必然有着宽广的胸怀,就像炙热的阳光,博爱而明朗。心有阳光,品行善良,犹如一束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又似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总有人比你优秀,也拥有更多。善良的人,虽然仰望嫉妒,但心中chún cuì          , 就算不及,也傲娇努力;心里阴暗的人,无论怎样粉饰diāo zhuó          , 终究欺不过天长日久。当善良成为生活里的一种习惯,快乐就如涓涓细流,时时在眼眸里流溢,愉悦自己,也快乐别人。生活不易,让我们继续努力,培养阳光的性格,拥抱美好的生活。

  1. (1) 根据拼音,用正楷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图片_x0020_100001 图片_x0020_100002   图片_x0020_100003 图片_x0020_100004   图片_x0020_100005 图片_x0020_100006
                    

  2. (2) 文段中有一处词语的感情色彩不符合语境,这个词语是 ,可以改为
  3. (3) 结合语境,仿照“犹如一束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又似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这一句式,在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
2. 综合题
某中学拟举行以“坚定信念,不忘初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活动一:围绕活动主题,自拟一则励志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 (2) 活动二:你准备在这一主题下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参照示例列举出两项。

    示例:主题班会

  3. (3) 活动三:“不忘初心”强调我们在经受各种挑战的时候不要迷失方向,不能被各种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模糊了视线。请从《西游记》中选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简述其“不忘初心”的最为感人的事迹。
3. 默写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1) 远远的街灯明了,。天上的明星现了,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 (2) 银烛秋光冷画屏,。(杜牧《秋夕》)
  3. (3)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秦观《鹊桥仙》)
  4. (4) 淫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诫子书》)
  5. (5)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6. (6) 刘禹锡的《秋词》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凌云壮志的诗句是
  7. (7)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借写风雨梦境,抒发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的诗句是
4.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②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③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1. (1) 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等景物,渲染的氛围。
  2. (2)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作简要赏析。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篇古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之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安否,一作起居)。主人惜之,加意宠。一日,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 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 , 祝之曰:“汝欲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后闻,止巢于官道陇树之末。凡吴商驱车入秦者,鸣于巢外曰:“客还见我段二郎安否?若见时,为我道‘鹉哥甚忆二郎’。”

——选自宋·文莹《玉壶清话》

  1. (1) 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一日段生以事系狱

  2.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野有麦场

    ②就笼鹦鹉曰

    ③数月不

    ④遂之曰

  3. (3)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欲行          半年得释 B . 缀行远        鹉哥忆二郎 C . 一犬坐于前    商大感泣 D . 悟前狼假寐    特具车马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

  5. (5)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甲文中狼之“黠”体现在哪些地方?乙文中鹦鹉之“慧”又表现在哪些地方?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烘焙心情》,回答下列小题。

烘焙心情

尤 今

①隔壁住了一户爱尔兰籍的夫妻,一住13年。两年前移居澳洲,临走之际,我“敝帚自珍”地在家做了几道菜,为他们饯行。

②酒酣耳热之际,夫妻俩忽然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道:“这番远去,最怀念你家两样东西,我们担心,少了它们,可能短期内睡不着觉。”

③受宠若惊,忙问是啥。

④双眸笑意闪烁的珍妮慢条斯理地说道:“约翰很习惯在你电脑打印机发出的那种富于节奏的声音里入睡;我呢,常常在蛋糕飘出的香味里进入梦乡。”顿了顿,又说,“不过,有时,也挺懊恼的,夜半被那诱人的香味侵袭,醒来之后,只闻其香,不见其形,怔怔忡忡,数多少绵羊去你家把蛋糕衔过来哪!”

⑤听懂了话中之话 , 哈哈大笑之余,从善如流。次日,立刻将家中24针的老打印机换成操作无声的激光机;但是,夜半烘焙蛋糕的老习惯却改不掉,老实说,也不想改。

⑥说是烘蛋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

⑦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坐立难安之际,索性撇下多如蝼蚁的琐事,一头钻进厨房,专心致志地烘蛋糕。烘出一个好蛋糕,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般的直截了当。把各种配料准确无误地称好备妥,像攀爬高峰那般小心,像校对文稿那样的细心,像教导孩子那般的耐心,翻搅、调弄、拌和,最后,满怀爱心地送进烘炉。个性全无的面糊,白着一张令人生厌的面孔,静静地等待热气的蹂躏。随着面糊的膨胀,那种让人口舌生津的香气,像泛滥的洪水,在夜半无人私语时,放肆地流满了天和地。这时,背上的重压、心里的焦躁,全都像被扎了一针的气球,慢慢地消了。烘好后,橘子蛋糕澄亮如金,香兰蛋糕翠绿似玉,香蕉蛋糕状如满月,乳酪蛋糕貌似丝绸。凌晨时分坐在桌边大块朵颐的我,好似一个苦尽甘来、事业有成的富翁,大口大口地吃着时,觉得这样实实在在的人生真是快乐,刚才究竟为了什么事烦恼,竟不复记忆了。

⑧许多时候,心情发亮,我便抱着“独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烘焙各式蛋糕,分送亲戚、朋友、邻居、同事。她们脸上的笑意,是我心情永远的釉彩。

⑨吃过蛋糕后,有人戏谑地劝我改行,哇,想到日后我家门口或将有人排起长龙抢购每天新鲜出炉而“限量供应”的蛋糕,顿觉前景灿烂,兀自微笑。

  1. (1) 请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故事情节。

    我做菜为邻居践行,,我联想烘焙蛋糕兀自微笑。

  2. (2) 文中第⑤段加点的“话中之话”是指什么呢?
  3. (3) 指出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①有时,心情发霉 , 百事无心。

  4. (4) 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5. (5)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说是烘蛋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6. (6) 作者是借“烘蛋糕”来“烘焙心情”的,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烘焙心情”的?
7. 现代文阅读
阅读《玉米在人间》,回答下列小题。

玉米在人间

李思维

茂盛的玉米地,散落在村庄的周围,一片连着一片,把村庄包围在万绿丛中,带着乡亲们的体温,聚着他们的心血,成为乡村最朴实,最优美的风景,在我的眼睛里,这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涛起伏,涌动蓬勃的生命。

身居城市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闭上眼睛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家乡的那些景物,尤其是那些庄稼,那碧波如浪的玉米林,我仿佛听到风儿吹过来的沙沙声响,嗅到阵阵夹杂着甜味的清香,每当这个时候,我好像又找回了那些丢失了的东西,找到了我的乡村记忆和童年的快乐时光。

闲暇时翻阅史料,得知玉米的渊源来自墨西哥的古印第安人,墨西哥因此被誉为“玉米的故乡”。历史风云,世事沧桑,我想,当年墨西哥那些土著居民,做梦也想不到他们培育的这种黄金般的玉米竟漂洋过海,养活了无数中国人。在漫长的岁月里,玉米用一代一代的生命轮回精心地呵护着村庄民众,与村庄一起经历风雨洗礼,一起接受阳光的爱抚。

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每逢春风吹醒冻裂的泥土,父亲总在这个时候左手持鞭右手执犁,跟在那头老牛后面,用一把锋利的犁铧划开春天的序幕,农事是一波接一波的,耕好了地,接着就要把玉米种子播进地里,A乡间的路上,随处可见推着种子化肥,肩扛锄头的人们,偶尔还能看见施拉机“突突”地驶过,整个田野像一锅煮沸了的开水欢腾起来。

一场春雨过后,玉米就开始疯长,放眼望去,一片葱茏,一片苍翠,漫山遍野的绿像大海一样铺天盖地卷来,淹没了村庄。闭上眼睛,整个田野里都是玉米拔节的声音,这时节的天空是明朗干净的,土地是妩媚舒展的,玉米生长着,长到一筷子高的时候,又要追一次肥,B追过肥的玉米像发育期的少年,在土地的滋养和阳光的照耀下,使劲地蹿个儿,似乎不几天,田野成了青纱,一片浩瀚壮观的风景。

玉米快要成熟的季节,大自然的芬芳犹如久违的甘露沁人心脾,我们孩子们难以控制焦急等待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往玉米地里钻,童年里玉米杆的美味是无与伦比的,它的汁水甜得黏牙,是我们最喜欢的免费零食,孩子们像挨了饿的小兽,迫不及待啃生棒子,甜甜的有种牛奶的香味,还有煮玉米,水是村中甘甜清澈的井水,把嫩乎乎的小玉米丢进煮饭的开水锅里一起煮,煮熟的嫩玉米水灵灵的,热气氤氲,握住玉米的两头,用牙齿轻轻地啃食,满嘴都是清香。

秋天,到了收获的季节,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地里的玉米成熟了,经过阳光照耀的玉米,籽粒饱满,色泽光亮,一个个大棒子看上去就像兵马俑的方阵,威武而庄严,轻轻抽动鼻翼,满口满鼻都是甜蜜的气息,那年月收获玉米没有机械化,一家一户的几亩地,全是人工收获。人们拉上车子,提着袋子,挎着篮子,来到地头,掰玉米的人一手握紧秆子与玉米蒂。一手握紧玉米棒一折,一个玉米棒子就掰下来了。

玉米秆砍下来后,捆成直径一尺的草捆子,再一簇簇地把十来个这样的草捆子聚拢,让它们彼此依靠着,站立起来,玉米秸秆要在收获后的玉米地晾里一段时间,等到水分全干了,再运回家仔细地垛起来,到了冬天,或铡成草料喂牲口,或用来搭建菜窖的顶棚,或烧火做饭,或沤制农家肥……到了春天还可以扎成菜园子的篱笆,人们一点儿也舍不得丢掉。

吃过晚饭,碗一推,剥玉米又要开始了,干这种活,不用点灯,白白的玉米皮已经映得院里发亮,或搬个小凳子,或席地而坐,大家围着玉米堆,去除玉米的外套,只留下几片薄薄的内叶,成对成对地栓在一起,待绑好了,一下子搭在事先栽好的木桩上,挂在一个个树杈上,炫耀着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丰收……

  1. (1) 文章围绕“玉米”写了那几幅生活画面?请分别加以概括。
  2. (2) 文章开头写对玉米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3. (3) 朗读“当年墨西哥哪些土著居民,做梦也想不到他们培育的这种黄金般的玉米,竟漂洋过海,养活了无数中国人。”这句话时,至少有一个词是需要重读的,你认为是哪一个?请简述理由。
  4. (4) 本文语言非常优美灵动,请从文中(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5. (5) 通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一下子搭在事先栽好的木桩上,挂在一个个树杈上,炫耀着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丰收……”一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8. 写作题
请以“真的没想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何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