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九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注释】①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③乌:哪里。

  1.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B . 斯人,吾谁与归     微:如果没有 C . 穷耳目之胜以自     适:到、往 D . 会计之余功         窃:偷得,这里指“利用”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重修岳阳楼           不知有汉 B . 览物情               无丝竹乱耳 C . 谪为患             弗敢专也,必分人 D . 况乎灌长江之清流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作者开篇即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谪守巴 陵郡期间的政绩。 B . 乙文以“江”字先行,运用铺陈的手法,描绘出一个阔大雄伟的背景,使得小巧玲珑的亭 台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照。 C . 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都体现出了旷达的人生态度。 D . 乙文把张梦得与骚人思士面对同样景色的态度作了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快乐与甲文中的“乐”内涵是一致的。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以识人)

(甲)

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如京讼冤。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

(乙)

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安人怜之,戒无溺苦于学。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总角时,岳岳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减否。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会杨忠慜谏死,公遥为诔词,慷慨泣下沾衿。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尝读书至朱子《格言篇》,辄乙其处而沉思。……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公扮之,恩义隆备。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盖公行益,力追古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

【注】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③杨忠慜(mǐn):明代大儒,谏臣。④诔(lěi):致悼词。⑤乙:读书时勾画记号。⑥扮(fěn):合并。

  1. (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取《中鉴录》

    ②三月

    ③安人

    ④病以

  2. (2) 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3. (3) 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①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②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4. (4) 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式如玉,式如全。”意思是,张元忭如金似玉的品性可做儒林的表率。结合上述诗、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谈谈中国传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 ,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过广陵,入洞庭,浩倍荡荡,四无涯涘。晚见红日落于水内,次早见炬火然灼水面,渐望渐高,明星也。吾游行天下,山吾皆以为卑,水吾皆以为狭,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物何大何小,因其所大而大之,则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莫不小。苏子瞻曰:“覆杯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其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犹杯水也;舟犹芥也,人犹蚁也,吾乌知蚁之附芥,不以为是乘桴浮海耶?其水涸而去,不以为是海变桑田耶?四海虽广,应亦有涯,目力不至,则望洋而叹。因所大而大之耳。”今在洞庭,吾目力穷焉,即以为洞庭为吾之海可也。

(选自《虞初新志》)

(注)①俯仰:表示时间短暂。②方轨:两车并行。③乌:怎么。④桴:小竹筏。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潇湘   极:到达 B . 暮冥冥   薄:迫近 C . 春和明   景:景色 D . 沙鸥翔   集:停息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渐望渐高,明星也

    A . 当立者公子扶苏 B . 悟前狼假寐 C . 不知有汉 D . 始就学
  3. (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选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 . 两文都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有音乐美。 C . 乙文引用苏轼讲的故事,意在表明虽然洞庭浩瀚,但不能因为认识有限而感叹自身渺小。 D . 两文在写法上都是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甲文重在劝勉言志,乙文重在阐发哲理。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 (5)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非 果 卑 果 狭 也 目 能 穷 其 所 至 则 小 之 矣。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1) 本文作者是(朝代)的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醉翁之不在酒                 ②佳木而繁阴

    ③负者歌于                     ④树林阴

  3. (3) 依据图示,完成以下任务。

    ①“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和“皆”写出滁州地域环境怎样的特点?

    ②远望琅琊山,特点鲜明,请概括成四字短语填写在方格中。

  4. (4) 阅读本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概括,这是一座怎样的亭子?

    例:从“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可见,这是一座“友情(谊)之亭”。

  5. (5) 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 , 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节选自《庄子·达生》)

(注释)①佝偻者承蜩(tiáo):佝偻,驼背;蜩,古书中的蝉。②丸:粘蝉用的面团。③锱铢:这里指很少。④厥株拘:厥,竖;株拘,树根盘错处。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仲尼楚(   )      ②累三而不(   )

    ③若木之枝(    )    ④孔子谓弟子曰(  )

  2. (2) 下列加点的“而”的用法与“而唯蜩翼之知”一致的是(   )
    A .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B . 先天下之忧忧 (《岳阳楼记》) C . 饮少则醉,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D . 余强饮三大白别(《湖心亭看雪》)
  3. (3)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共两处

    吾 不 反 不 侧 不 以 万 物 易 蜩 之 翼 何 为 而 不 得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②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5. (5) 下列哪一句名言最符合文中孔子的说法(   )
    A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B .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C .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D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小题。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 , 树之荻千章 , 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 , 禽鸟厌之不肯妪伏 , 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园,易檐改途。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节)

[注]①构堂皇,缭垣牖:建起殿堂,砌上围墙。 ②荻:即“楸”,落叶乔木。“章”通“橦”,大木林。 ③舆台:地位低贱的人。嚾呶,叫喊吵闹。 ④妪伏:原指鸟孵卵,引申为栖息。 ⑤夭阏(è):夭谓折,阏为阻塞之意。此指没有改变山原来的形势。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西行二里() ②余江宁( )

    檐改途( ) ④仍名曰随园(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

    ②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3. (3) 作者“恻然而悲”的原因是 (    )
    A . 当年的避暑胜地干河沿,现在河水完全干涸了。 B . 当年煊赫一时的江宁织造隋公,而今家道败落。 C . 当年千金难求的隋园,如今却只能贱价出售。 D . 当年盛极一时的隋园,如今是一派颓圮荒芜。
  4. (4) 文中“隋园”得名原因为“ ”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后来袁枚为其改名为“随园”,原因是 “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袁枚“舍官而取园”的原因是             。(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7. 文言文阅读
古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 (1) 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标两处)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路转    

    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既得泉于山谷之间 

    掇幽芳而乔木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4. (4) (乙)文中 (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文所在文章和(乙)文都表现出作者 (提取(乙)文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5. (5)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借景物来表现作者的情怀。(甲)(乙)两篇选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8.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甲)岳阳楼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 (1) 甲文的作者是,乙文标题中“醉翁”指的是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 (3) 甲文中的“乐”,乐在迁客骚人目睹洞庭湖上;乙文中的“乐”,乐在作者。(此空填写思想感情)
  4. (4) 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有理想,有作为的政治家,就整篇文章看,可以看出甲文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是;乙文作者最快乐的政治思想是
9.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焚庐灭鼠

越西有独居男子,结茨为庐,力耕以为食。久之,菽栗盐酪具,无仰于人。尝患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男子积憾之。

一旦被酒归,始就枕,鼠百故恼之,目不能瞑。男子怒,持火四焚之。鼠死,庐亦毁,次日酒解,怅怅无所归。龙门子唁之,男子曰:“人不可积憾哉!予初怒鼠甚,见鼠不见庐也,不知祸至于此。”

[注]①结茨(cí):编结茅草。②菽栗:指粮食。③仰:这里有“靠”的意思。④被:遭,受,这里是“醉”的意思。⑤怅怅:迷茫、失意的样子。⑥唁:对别人有不幸表示慰问。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茨为庐()       菽栗盐酪

  2. (2) 翻译下列句子。

    尝患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

  3. (3) 文中男子“焚庐灭鼠”的根本原因是“”,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10. 文言文阅读
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 予尝古仁人之心  求:探索 B . 斯人  微:少 C . 树林阴  翳:遮盖 D . 下船  及:等到。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处江湖远,则忧其君    马千里者 B . 醒能述文者            其境过清 C . 居庙堂之高,忧其民    然何时而乐耶 D . 可以师矣              众服确论
  3. (3) 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A . 这样(他们)前进也忧虑,后退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B . (他们)是在朝廷上做官也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C . 这样(他们)在朝廷上做官也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方做地方官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D . (他们)是前进也忧虑,后退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4.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三段短文中面对世事或人事的浮沉,作者的情感态度有别:甲文是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乙文的随遇而安中是一种怡然平和;丙文的率性任真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B . 三段短文中一些句子的表达颇有深意:甲文“微斯人,吾谁与归”对话滕子京,以此规劝和勉励好友;乙文末“太守谓谁”的问与答,解开全篇悬念,余音绵绵;丙文“问其姓氏”而不言其姓氏,暗含着故国之思。 C . 三段短文的表达方式各有异同:甲文以议论抒情为主;乙文在叙述中融入议论和抒情;丙文在叙事中穿插着人物描写。 D . 三段短文中都有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甲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乙文则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丙文以舟子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