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普师高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

广东省普宁市普师高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历史
试卷分类:历史高三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  )
A . 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 B . 促进了俄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 C . 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D . 借鉴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
2. 单选题
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
A . 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 . 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 .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 . 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3. 单选题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 .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4.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 年5 月1 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 年5 月1 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5. 单选题
秦始皇在平定嫪毐(被封长信侯)反叛后,对权臣更加猜忌,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臣子就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危害国家。与解决此类问题相关的是(   ) 
A .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 . 规定皇位世袭,不可转让 C . 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 . 规定皇权至上,不可逾越 
6. 单选题
“按照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即一种和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既属于同一个类型,但又有许多区别的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材料的依据应该是(   ) 
A . 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B .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C .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 . 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7. 单选题
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被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   ) 
A . 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 B . 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 C . 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 D . 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
8. 单选题
 1382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终洪武朝阁臣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1573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部权尽归内阁”、“威柄之操,几于震主”。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后期的内阁(   ) 
A . 开始拥有独立的决策权 B . 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 C . 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D . 操控着军国大事议定
9. 单选题
据统计,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调集并先后投入战争的军队大约有10万人;而英军最初派出海陆军大约7000多人,后来最高达2万人。但在战役中,中国这种兵力上的优势却未能显现。这种结局主要说明(   ) 
A . 清政府夜郎自大 B . 清政府战和不定 C . 经济实力的差距 D . 封建专制的腐朽
10. 单选题
日方资料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派往台湾的兵力有两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支队,但不到半年,日军在作战中就死亡了4800多人,伤病人员有2.7万多人,总计伤亡3.2万多人。这比日军在整个甲午战争中伤亡的人数还多将近一倍。这说明(   ) 
A . 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取得了胜利 B . 日本最终没能割占台湾 C . 台湾军民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D . 清政府支持台湾人民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