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江苏省兴化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茅山号子源于江苏省兴化市茅山镇,被文化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是苏中里下河地区民歌中的一面旗zhì。茅山号子按演唱形式可分为车水号子、栽秧号子、薅草号子、挑担号子、碾场号子等(甲)从音乐结构上看,可分为长号子(乙)短号子;内容上有唱古代人物忠孝节义的,有咏农家四季yōu然自得生活的,还有歌颂男女之间纯真朴素爱情的;场合上shè及田畔场头、圩堤渠边院落,并逐步走进舞台;在演唱风格上,茅山人打号子行腔稳健,咬字有力,男人嗓子粗,女人嗓子柔,吐音清晰,整个曲调富有弹性,既有江南一带的柔美委婉,又有苏北地区的粗犷高kàng

  1.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 (2)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省略号  (乙)顿号 B . (甲)分号  (乙)顿号 C . (甲)分号  (乙)逗号 D . (甲)逗号  (乙)顿号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B . 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句式一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 . 文段中“行腔稳健”“咬字有力”“吐音清晰”均为主谓短语。 D . 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为递进复句。
2. 默写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 (1)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 (2) ,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3. (3) 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
  4. (4)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定风波》)
  5. (5)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助典故委婉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6. (6)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3. 综合题
综合性学习活动。

同窗三年,情深难舍,临近毕业,你们班举行了“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感恩留言)以下是某同学写在毕业册上的一段留言,其中少了一句话,请你在横线处仿照划波浪线句子补全这段话。

    我们用明媚的春光,编织七彩的梦想。

    同一个蔚蓝的追求,共一个绿色的希望。

    牢记母校的嘱托,为祖国贡献力量。

    一双双热情的手,把成功之路开创。

    一片片敞开的心扉,拥抱新时代的霞光。

    在充满希望的大地上,献出我们的赤诚。

    用我们的青春和智慧,托起明天的太阳。

  2. (2) (毕业图标)下图是同学们为毕业纪念册封面设计的图标,请你根据图标内容,简述该图标的含义。

  3. (3) (同学“素描”)

    ①“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悠扬的歌曲飘满了整个教室。②当同学们对枯燥无味的知识感到烦躁时,甜美的声音总会从第四组第二张座位传来……③她就是令我们敬畏的文艺委员。

    以上文字是某同学对班级成员的“素描”,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修改。

    第①句中的划线句存在语病,应将句子改为:

    第③句中“”一词用词不当,可改为“”。

4. 诗歌鉴赏
阅读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完成小题。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②壕:护城河。③咨嗟:嗟叹声。④故国:故乡,故园。⑤新火:寒食节禁火,节后再取火称为新火。

  1. (1) 从全词看,词人登台看到了等暮春景色,触发了他的情感,情因景生,情景相融。
  2. (2) 下阕划线句中的“休”与“且”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诸军俱发,陈于香积寺北沣水之东。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贼众十万陈于其北,李归仁出挑战,官军逐之,逼于其陈;贼军齐进,官军却,为贼所乘,军中惊乱,贼争趣辎重。李嗣业曰:“今日不以身饵贼,军无孑遗矣。”乃肉袒、执长刀,立于陈前,大呼奋击,当其刀者,人马俱碎,杀数十人,陈乃稍定。于是嗣业帅前军各执长刀,如墙而进,身先士卒,所向摧靡。都知兵马使王难得救其裨将,贼射之中眉,皮垂鄣目。难得自拔箭,掣去其皮,血流被面,前战不已。贼伏精骑于陈东,欲袭官军之后,侦者知之,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引回纥就击之,翦灭殆尽,贼由是气索。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诸军:“安史之乱”中唐朝对抗叛军的各路兵马。②陈:同“阵”,阵列,这里作动词,列阵。③争趣:巡夜搜捕,这里有争抢的意思。辎重: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④孑遗(jié yí):遭受兵灾等大变故多数人死亡后遗留下的少数人。⑤都知兵马使:官名,唐朝时掌军府兵权。⑥王难得:唐代将领,下文中的“仆固怀恩”也是唐朝将领。⑦回纥:唐朝北部的游牧民族政权。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既

    而衰(

    ③所向摧)    

    ④以身贼 (

  2.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日不身饵贼

    A . 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B . 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 . 而安陵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D . 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3.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贼 伏 精 骑 于 陈 东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难得自拔箭,掣去其皮,血流被面,前战不已。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5. (5) 甲乙两文同样表现战争,描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6. 名著导读
以下是初三某班的《儒林外史》阅读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比较阅读

内容分析

思考理解

人物分类

书中有不少兄弟形象,如下列几组:

A

B

C

D

匡大

王德

王仁

杜慎卿

严贡生

这四组兄弟中,品行相似的是组。(填序号)

回目探究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莺脰湖  侠客虚设人头会

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我在阅读中发现这两个回目名中出现了“名士”“侠客”“神仙”三类人物,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用一个词概括),比较他们的称号和性格特征,我发现作者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目的是

7. 名著导读
以下是《儒林外史》的片段学习单,请完成后面的题目。

鲍文卿领了命,父子两个在察院里巡场查号。安庆七学共考三场。见那些童生,也有代笔的,也有传递的,大家丢纸团,掠砖头,挤眉弄眼,无所不为。到了抢粉汤、包子的时候,大家推成一团,跌成一块,鲍廷玺看不上眼。有一个童生,推着出恭,走到察院土墙跟前,把上墙挖个洞,伸手要到外头去接文章……

考事已毕,发出案来,怀宁县的案首叫做季萑。他父亲是个武两榜,同向知府是文武同年,在家候选守备。发案过了几日,季守备进来拜谢,向知府设席相留,席摆在书房里,叫鲍文卿同着出来坐坐。当下季守备首席,向知府主位,鲍文卿坐在横头。季守备道:“老公祖这一番考试,至公至明,合府无人不服。

  1. (1) 选文主要批判了科举考试中的什么现象?请再列举书中能反映这种现象的其他一处情节。
  2. (2) 鲁迅评价《儒林外史》“婉而多讽”,请分析选段划线句是如何委婉讽刺的。
8. 现代文阅读
阅读《熬出生活的浓香》,完成下面小题。

①“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他终于熬出来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不知是酸楚还是庆幸的感叹。一个“熬”字,浸润了多少人生辛酸,又蕴含了多少人生哲理!

②对于“熬”,古往今来不少智者有过精辟的论述。

③孔夫子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他说的是一种“熬”的境界及由“熬”得到的结果。

④林语堂说:“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他说的是一种“熬”的淡定及在熬中品尝到的醇厚滋味。

⑤作家池莉在《熬至滴水成珠》一书中说:懂得需要经历,经历需要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了。这个“熬”的意思相当于中草药制作汤药的那个“熬”:煎熬。可以说,意象是熬出来的,人生的春天是熬出来的。

⑥这些先哲和名人说得没错。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熬。冠军是熬出来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然后过关斩将、一鸣惊人;名角是熬出来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然后厚积薄发、光彩照人。

⑦熬,是一种炙热的历练,是一种能量的积蓄。犹如小火慢煨,虽然火焰微小、火势温和,但却炙热长久,如果没有经受得住炙烤的钢骨铁身,难免会随时散架、消融,乃至在悄无声息中慢慢消弭,或曰死亡。可一旦经受住了这种炙烤,便会积蓄起火热中饱蕴的能量,将执著、刚强、勇敢、大度等光辉品质融入血脉、骨髓和胸膛,从此一辈子坚强挺立、无所畏惧。

⑧熬,是一种长久的坚持,是一种坚毅的淡定。人生没有捷径,成功都是熬出来的。厚粥是熬出来的,高汤是熬出来的,蜜汁也是熬出来的。只有饱经风霜,才能通达世事;只有坚守希望、铭记梦想,才能在酸甜苦辣中品出滋味、在枯燥单调中透出华彩。熬过了凄风苦雨,才能迎来丽日艳阳;熬过了山重水复,才能迎来柳暗花明。

⑨对待熬的不同态度,会得来熬的不同结果。有些人熬着熬着前进了,有些人熬着熬着退缩了。有些人熬着熬着成功了,有些人熬着熬着沉沦了。熬得过,出众;熬不过,出局。熬不是消极等待,消极等待熬不出好日子;不是无谓蛰伏,无谓蛰伏熬不出好名堂;不是自然消磨,自然消磨熬不出好结果。

⑩因此,熬要有“三心”:一是要有信心。能否熬得出来,关键在于是否对生活充满信心。遇到挫折,只要信念尚在,就会熬过痛苦,接近成功。二是要有耐心。熬需要安然的心境、淡然的心态和超然的胸襟。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只有在耐苦的煎熬中能实现;蝴蝶羽化、凤凰涅槃,只有在耐久的煎熬中能到达。三是要有善心。善心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元素,也是酿就事业成功最浓醇的酵母。有了善心,就不怕风言风语伤害自己,也无畏污言秽语诽谤自己。而成功这个天使,往往就在这种无私无畏的善心忍耐中翩翩而来。

(选自2020-02-26《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熬”浸润人生的辛酸,蕴含人生的哲理。 B . 熬,是一种长久的坚持,是一种坚毅的淡定。 C .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熬,人生没有捷径,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D . 熬,是一种炙热的历练,是一种能量的积蓄。
  2. (2) 梳理第⑦段的论证思路,完成填空。

    首先;接着运用论证,先从反面论述了,再从正面论述了

  3. (3) 第⑩段中反复使用关联词“只有……才”有什么表达效果?
9. 现代文阅读
阅读《再见,老袁》,完成下面小题。

老袁其实不老,十七岁,已经读到高三,但面相看起来比年轻的体育老师还要成熟那么几分。他妈偏生爱给他做复古打扮,时常穿着七八十年代款式的大外套,越发显得他老成稳重。

有一次,有个家长和老袁在教室门口客气地寒暄,然后问道:“您是哪位同学的家长?”

这件事成了一个段子,从民间流传到官方,自此,大家都开始喊他老袁。

老袁一直对班长这个职位抱有热情,但竞选票数从高一最初的十几票渐渐降至高三的一票。那一票,是老袁投给自己的。

尽管一心想走“仕途”,但老袁的班委梦却一再落空。最后班主任给他安排了卫生组长的角色。每每轮到自己组值日,老袁必挥舞着扫帚指挥全局,颇有指点江山的气势。

老袁虽然看起来木讷,但口才确实了得,常在班会上口若悬河。每每讲到动情之处,坐第一排的同学就要经受口水雨的润泽。只是老袁的思维太过跳跃,所以与人相处很容易鸡同鸭讲罢了,却又从不曾放弃在万丈红尘中寻到三两知音的梦想。因此,老袁对人极热络,一旦有人接了他的话茬,他必要拉着对方神侃个把小时。班里的同学便有些怵他,老袁渐渐英雄落寞。

老袁的学习态度最严谨,敏而好学,但始终没有成为各科老师的心头肉。有一次为了问一道化学题,他捧着书在女厕所门口等了化学老师若干分钟。可老袁每次考试仍旧在及格线上挣扎。

没错,在众人眼里,老袁就是个笑话。他的爱与热忱被人们抛至脑后,大家你来我往地从上面走过去,没有人想过他会不会疼。

毕业那么多年,大家聚了若干次,没有人联系过老袁。但老袁的名字从来都是聚会上的关键词,是一群成年人必谈的话题,是回忆里的一个坐标。所有人提起老袁,笑意永存。

——听说老袁去了非洲。

大家哈哈一笑,干杯,祝老袁晒成土著。

——听说老袁赚了不少钱。

大家又哈哈一笑,哟,老袁还有这头脑,可得干一杯。

——听说老袁回国支教了。

大家仍旧哈哈一笑,那不误人子弟吗?来,干杯。

老袁和所有人的过去密不可分,却与他们的未来毫无关系。

老袁的故事越来越单薄,一如回忆越来越寡淡,聚会渐渐也少了。

直到毕业十年,大家天南海北地凑在一起,还请来了班主任。大家酒喝得正酣,歌唱得最美的时候,老班突然感慨:“可惜啊,老袁没了。”

老袁没了。

这是一个迟到了很多年的消息。

据说在老袁去支教的第二年,赶上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另一位支教老师不顾生命危险救出了十几个孩子,成了英雄典型被到处宣传,而老袁则默默地被送到了太平间。

老袁是被乡下厕所简陋的石头墙给砸死的,他被扒拉出来时,裤子还没提上。

老袁这一辈子都像一个笑话。

热闹的房间里霎时安静下来,只有大屏幕上的影像似水流转,被消了音,像一部默片,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撼动人心。

岁月令我们平和宽厚,却从不曾弥补你年少相逢的温柔。时光教我们淘沙成金,却从不曾珍视你最真的少年情怀。

黑暗中,有低沉的男声呜咽着举杯——为老袁,干杯。三十几个玻璃杯轻叩出悦耳的声音,像是为回忆送行的挽钟。将歉意向西,敬一杯浊酒给你。

再见,老袁。

(2020第一期《意林》,有删改)

  1. (1) 文中说“老袁的这一辈子都像一个笑话”,请概括和老袁有关的情节,并从中感受老袁的形象特点,完成填空。

  2. (2) 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①请分析“老袁的故事越来越单薄 , 一如回忆越来越寡淡,聚会渐渐也少了”中“单薄”一词的含义。

    ②第(24)段写环境的安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文章以“再见,老袁”作为结尾好在哪里?
  4. (4) 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鲁迅《孔乙己》)

    选文第⑪⑬⑮段划线句与链接材料都描写了人物的笑,请分析两文中“笑声”的作用。

    选文:

    链接材料:

10. 写作题
黄灿灿的菜花、水盈盈的河网、一唱三叹的板桥道情、古韵悠长的老街老巷、亲切悦耳的家乡方言、水乡人家的浓情蜜意……水乡兴化物产丰饶,人杰地灵,不仅有自然美景,更具人文情韵。在你心中,能够代表水乡兴化的符号是什么呢?请以《水乡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套作;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