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网络文学在中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这个“现实”是包含几亿读者、上千万写作者、数十万签约写作者、数百家网站、数万部作品的网络文学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的作品都是网络文学;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看,只有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与网络读者产生互动,并以此创作获得收入的文学作品才可称为网络文学。中国网络类型小说接续的是中国传统类型小说的文脉,有人将网络文学称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从文学的功能上说,网络文学关注的首先是文学的娱乐功能,当然文学的认识、教育功能在网络文学中并没有失去,只是网络文学更注重读者体验,更强调寓教于乐。

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以现代精神和现代的形式完成了文学的现代变革。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对象是鲁迅所批判的封建旧文学,陈独秀所说的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从形式上看,网络文学将五四文学批判的旧文学(类型化的通俗小说)重新复活了。那么,网络文学是否在走历史的回头路呢?

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面对的历史语境不一样。五四新文学面对的是晚清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局面。救国、图强是文化先驱们面临的根本任务,因此他们认为应当致力于器物之变、制度变革和文化变革。中国现代文化变革借助于文学,通过文学改变国民的精神灵魂。中国现代文学是写实的文学,普通平民代替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成为作品的主人公,现代文学作品中充满了祥林嫂、阿Q、觉新、祥子等悲苦的人物形象,整体风格是沉郁的、悲凉的。在文化上,积极向西方学习,以民主、科学、自由、博爱、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思想对国民进行精神启蒙。在文学形式上,借用欧化的语言和欧化的形式,开启了中国文学的“雅化"道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文学面对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文学开始边缘化。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全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学对民众启蒙的意义下降。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文学的世俗化色彩增强,文学的消遣功能增加,网络媒体的普及应用与中国社会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发展相契合,娱乐化的网络文学应时而生。

网络写作发表的环境与传统文学有根本的不同,写作的内容和风格自然也有较大改变。在网络上,作者和读者不喜欢一本正经地说话,轻松、戏谑的表达成为网络流行的语言风格。在网络语境中,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网络流行语、符号、表情等,各种调侃、有趣的表达写进文学作品。网络文学的兴起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成就的表征:改革开放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大批通俗化、消遣性的文学作品通过互联网获得了读者;改革开放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使更多的人有大量的消遣娱乐时间来阅读小说;改革开放以来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使网络文学广泛吸收、借鉴中外文化与文学资源;改革开放4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力,为网络文学提供了文化自信,带来了网络文学积极、开朗、乐观的格调。

(摘编自周志雄《文学史视域中的网络文学》)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文学的读者和写作者数量庞大,作品众多,在当下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B . 网络文学被称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是因为其偏重文学的娱乐功能,寓教于乐。 C . 为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文化先驱们主张从器物、制度、文化等方面进行变革。 D . 丰富的物质基础、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开放的文化环境,有利于网络文学的发展。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先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界定网络文学,随后基于网络文学的特点展开论述。 B . 文章通过比较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突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内容和风格不同。 C . 文章概述了现代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强调文学作品与历史语境密切相关。 D . 文章对网络文学持肯定态度,指出网络文学的兴起是当今社会发展成就的表征。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文学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体验,轻松戏谑的表达成为网络文学流行的风格。 B . 随着人民文化水平提高,文学的启蒙意义下降,世俗化将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C . 网络文学的兴起得益于网络媒体的普及,也顺应了中国社会世俗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D . 五四新文学多向西方学习,而网络文学注重接续传统文脉,因此更能体现文化自信。
2.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1年7月17〜21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极端降水强度高达201.9毫米/小时,相当于150个西湖的水在1小时内倾倒在郑州境内,造成城市严重内涝,引发巨灾。就河南暴雨相关问题,本刊专程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崔晓鹏研究员。

一般情况下,暴雨的持续时间不会很长,这次河南的暴雨为什么下了这么久?

崔晓鹏:7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已经北抬至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附近。与此同时,河南的西侧还存在一个大陆高压。两个高压系统相对稳定地维持在河南省两侧,而此时河南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低涡(低压涡旋)系统控制中。海洋上,台风“烟花"和“查帕卡"逼近我国,为这次河南特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在副热带高压的外围,气流是顺时针旋转,而其南侧的台风环流则是逆时针旋转。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配合,仿佛转动的齿轮,把海洋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河南地区。

当然,水汽在输送途中会有损失,但偏偏这次河南暴雨期间水汽输送路径途经的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所以大量水汽可以长驱直入到达河南。河南的西北侧是太行山脉,西侧还有伏牛山等,地形的阻挡抬升作用很明显,水汽在此堆积,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流云团在山前不断形成,并向郑州附近移动,形成所谓的“列车效应”。也就是说,在相对持续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对流云团像一辆辆呼啸而来的列车,不断驶入郑州这个站台,造成了该区域的极端降水。

那是不是暴雨持续的时间越长,危害性就越大?

崔晓鹏:我们先来看看暴雨的定义是什么。按照我国气象部门的定义,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毫米定义为暴雨,超过100毫米为大暴雨,超过250毫米为特大暴雨。河南郑州这次极端降雨,最大的1小时降水量超过了200毫米。我们在讨论暴雨可能带来的危害时,除了关注整个过程的持续时间、降水总量,还要关注降雨过程是否平缓。如果每个小时的降水量都达到20毫米,一天算下来就要超过400毫米,属于特大暴雨了。但如果小时降水强度较弱, 即使持续时间较长、降水总量大,危害性一般也不会太大。目前,国际上已有不少针对降水极端性的相关研究。一些研究通过几十年的雨量监测发现,伴随全球变暖,日降水量有所增加,但如果从每小时降水量,或者每10分钟的降水量来看,增幅更为显著。这说明降水过程变得更加集中,不仅在时间上更加集中,在地点上也更加集中,局地大暴雨、特大暴雨事件可能会在未来更加频繁地发生。

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灾害性天气?

崔晓鹏:气象科研部门和相关高校要通过加强基础性的研究不断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认识水平和天气预报能力。气象业务部门通过紧密追踪最新研究成果并转化应用,第一时间发布预报和预警信息。同时,气象业务部门也会不断地及时订正预报和预警信息,这就需要其他部门、包括老百姓自己密切关注预报预警信息,对预警信息(尤其是高级别预警信息)一定要心存敬畏。

有时候经验是通过历史教训得来的。比如在这次有关河南暴雨的新闻报道中,我了解到有一个人在隧道口附近逐一敲打车窗,让大家尽快弃车逃生, 最终救了很多人。这个人经历过北京“7 • 21"大暴雨,所以知道暴雨的恐怖之处。但防灾减灾不可能只依靠少数警醒的个体,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至关重要。气象业务部门只能发布各类预报和预警信息,没有权力让预警区域停学、停工、停业、停运,这可能就需要建立某种机制,强制要求在必要时必须停学、停工、停业和停运,全社会联动,强制执行各类措施和规定。此外,针对公众开展气象相关知识,尤其是防灾减灾知识的深度科普也是极其必要和迫切的,对大自然,我们要永远心存敬畏。

(摘编自《科学世界》总第357期,记者蔡璐)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7月下旬河南省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相对稳定于河南省两侧,加上与逼近我国的台风相互配合,把水汽不断地输送至河南地区。 B . 大量水汽在输送途中被河南西北侧及西侧山脉阻挡抬升,对流云团在山前不断形成,持续进入郑州,造成该区域极端降雨。 C . 郑州最大的1小时降水量接近24小时特大暴雨的降水量,降水过程在时间和地点上极其集中,产生的危害性很大。 D . 气象科研部门要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但是没有权力让预警区域停学停工、停业停运。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配合,仿佛转动的齿轮”“对流云团像一辆辆呼啸而来的列车”,崔晓鹏形象的讲解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对专业的知识。 B . 崔晓鹏使用数据,向读者证明了即使降水持续时间长、总量大也不一定带来极大危害,如果降雨过程平缓,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 C . 作为没有气象专业背景知识的普通民众,最应该关注的是相关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暴雨预警级别越高,致灾可能性越大。 D . 本文采用访谈形式进行科普教育,采访对象权威,所提问题聚焦,有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便于读者准确快捷地了解相关知识。
  3. (3) 学校要开展气象知识讲座,请你根据材料简要地介绍河南特大暴雨形成的基本条件,并就学生该如何应对这种灾害性天气提出建议。
3.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废墟之上

高沧海

大婚之日我爷爷出走。猫狗儿就是看家的料,一会肚腹空了他自然回。我老祖如是说。

我爷爷躺在苘麻地里,眼看树影朝西又朝东,竟无人来寻,鞭炮喜乐声也早就停了。厨子昨儿晌就来家里置办,此时此刻想必都吃得鸡肥鸭满,猫狗都沾光,自己却在苘麻地里受饥荒。

我爷爷暗自伤感,桂香有意,兰芳多情,她们如眼前苘麻茎细脉软,楚楚温良,爹娘偏看不中,他们做主娶回家的女子春容,听说丑,还粗壮。

我爷爷一直未归。

那年的苘麻长势喜人,五月怀中有花,六月腹中坐果,一个果,三个果,五个果,留种收苘,晒了捆了,下水沤麻,削皮抽丝,九九八十一关,每一关都是人的虔诚,每一关都是麻的修行。至十月初八我老祖去会上卖麻,有人告诉他在沭河东见着我爷爷,看他跟个队伍走了。

我老祖用苘麻果在面食上做印章,祭灶时恳请灶官上天言好事,保家保儿孙平安,明年的苘麻,也还是个好收成。

一九四二年,苘麻还未收,苘麻果像一个个蜜罐散发着甜香,我爷爷躺在苘麻地里。

他们这一支抗日小分队不幸被日军打散,大部队已作战略转移,到处都是敌人的关卡,被毁的村庄一个连着一个,浓烟似哀嚎遮天蔽日。他没去突围时队长紧急交代的临时联络点会合,而是沿河一路急向南,那是回家的方向。

天空变得靛蓝靛蓝,十里平川一览无余。我爷爷把脸埋在苘麻叶子下,风从叶底抚他的身体,那黄澄澄的气息重重叠叠绵软幽长,覆盖他连日的不宁,他竟沉沉睡去。梦里青梧落了一地的花,恍惚之间成群的日军包围上来,他们的脚步声清晰能辨,刺刀上寒光凛然,我爷爷被吓醒,月亮的银光一动不动地洒下来,吞噬着旷野无边。他努力辨认着眼前的苘麻叶子,急切地回想自己身在何处,耳边传来无比真实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我爷爷颤栗着屏住呼吸,身上的血液,几乎凝固。

一个弓着腰的身影穿过我爷爷身边的苘麻,在另一片苘麻棵里伏下身去,来回摸索了半天,像是找什么,又转到我爷爷这边。那个人影摇着我爷爷的肩膀小声说,你醒醒,你醒醒。是个女人的声音,我爷爷未敢动也未敢言语。女人开始哭起来,苘麻的叶子要落了,更藏不住人了……庄子里都是鬼子,你的腿烂了……我该怎么办呀?

我爷爷撩开脸上的苘麻叶坐起身来,他说,大姐。

女人本来是半跪着的,此刻竟歪倒在地,她慌乱而含糊不清地说,你,你是……你不是,不是……

我爷爷说,别怕,别怕。

我爷爷跟女人在苘麻地里摸来摸去,总算找到了那名已经昏死过去的人,伸手触及到鼻下微弱的气息,女人又哭起来,他是不是要死了……

我爷爷重新给伤员包扎伤口,他问女人,庄子都被烧毁,人都跑光了,你没走,是因为他吗?

女人点头,她说她的男人也在队伍上。

我爷爷说他自己也是队伍上的人,今晚他必须把伤员带走,再拖下去人会没命。

女人要跟他走。我爷爷说不行,这是枪伤,一旦遭遇上日本兵,两人就绝没有再活的说法,不能再搭上一个。

女人说了她男人名字,说巧着见着了就给捎个平安话,打完仗就回来。

我爷爷听得心头一振,忙问女人叫什么名字,女人说,春容。

我爷爷月光下仔细看春容的脸,他双手重重抚住她的肩,好好活着,我们的队伍会打回来的,你男人,一定会回来找你。

我爷爷背着伤员连夜调头北去,直奔联络点。

抗日战争结束,我爷爷回到家乡。见过我老祖,他问春容呢?

就见草棚里走出一个小媳妇捂着口嗤嗤笑,她说,嘿,当兵的,你回来啦。

被救伤员寻来我爷爷家时,爷爷新的房子一明两暗,黑色的屋瓦,屋顶絮着厚厚的茅草,冬暖夏凉,木窗外是海一样的苘麻,欢声如潮。春容已经生了个男娃,我爷爷迫切希望有一个俊俊女娃娃的愿望,在这个外乡人来到的第二天达成。

外乡人一直住到孩子办满月那天,他从怀里摸出一个布包打开,那是一颗饱满的苘麻果,他蘸了红胭脂,轻轻在女娃娃的眉间盖了一枚苘麻章。

我爷爷在春容乌黑的发间,别了一朵金黄色的苘麻花。

我爷爷随后从地方武装加入到解放全国的洪流铁军中,辗转南北。一个春天的深夜,还乡团突然折返,烧毁了村庄,杀害了大批军烈属,春容在其中,那个粉雕玉琢般的女娃娃,也未能幸免。同年,我爷爷牺牲于河南开封,时年三十二岁。

当冬天迟疑着退出一九四八年,遍野花朵喊出血样的红,废墟之上,新的一年来临。

(选自《山西文学》2021年第9期)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题目“废墟之上”,既有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灾难之意,又暗示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B . “爷爷”由于不满包办婚姻而选择逃婚,这一情节为其参加抗战斗争提供了合理性。 C . “爷爷”在队伍被打散后未去临时联络点,而是奔向家乡,是为了寻找失散的战友。 D . 春容母女被杀害,更易燃起人们厌恶战争、爱好和平的情感,体现小说育人功能。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以第三者视角叙述故事,引领读者走进文本,感知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 B . 本文语言极富特色,既有朴素自然的俗语,也有精深别致的雅言,雅俗共赏。 C . 作者将梦境与现实交织,表现了人物的紧张心理,渲染了战争的无情和残酷。 D . 本文淡化小说典型情节的刻画,以战争背景来表现爱情,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3. (3) 结合文本,请简要分析春容的形象特点。
  4. (4) 文中多次出现苘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4.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须务在宽简。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劾,欲成其考课。今作何法,得使平允?”谏议大夫王珪进曰:“但选公直良善人,断狱允当者,增秩赐金,即奸伪自息。”诏从之。太宗又曰:“古者断狱,必讯于三槐、九棘之官,今三公、九卿即其职也。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已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滥。”由是至四年,断死刑,天下二十九人,几致刑措。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鞫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持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谓房玄龄曰:“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所司又不覆奏,遂即决之,岂是道理。”因诏曰:“几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奏,自蕴古始也。又曰:“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便开侥幸之路。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刑法第三十一》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 B . 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 C . 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 D . 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槐,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以之喻“三公”。 B . 大辟,古代五刑之一,一种砍头的刑罚,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为“死刑”的通称。 C . 中书,三省之一,古时中央政权执行部门。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审议、决策和执行。 D . 博戏,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赌输赢、角胜负的游戏。实质上也是一种有赌博色彩的游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珪向唐太宗建议,选拔公直良善之人审案执法,对断狱公平者实施奖励。唐太宗也认为人死不能复活,所以使用法律务必要宽大简约。 B . 唐太宗认为如判处死刑,中书、门下两省和尚书、九卿要会审。此法实行后,全国被判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几乎做到了可以废除刑法。 C . 张蕴古因私泄旨意,与犯人赌博,被处死于东市。事后,唐太宗认为死刑审核要提高到五覆奏,门下省应当奏报依法当死却情有可原者。 D . 高甑生因违令和诬告他人被判死罪,后遭流放。唐太宗认为应铭记其功劳,但不可赦免,治国守法必须统一,使有功之人放弃侥幸之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劾,欲成其考课。

    ②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5.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思王逢原三首(其一)

(宋)王安石

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

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褭跨浮云。

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注释:①王逢原:王令,北宋诗人,与作者王安石为莫逆之交。此诗作于王令去世第二年秋天。②杞梓:两木皆为良材。③騕褭:(yǎoniǎo)古骏马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标题中的“思”,既表示悼念,又说明自己在远方,有以诗代祭之意。 B . 诗歌前四句称赞王令虽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 C . 全诗叙写与故友交往的回忆和感叹,似对故友倾诉衷肠,凄恻感人。 D . 诗人痛惜故友早逝,肯定其高尚节操和卓越才华,也感喟自身遭遇。
  2. (2) 诗的尾联化用典故,表达了深沉的感情。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6. 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苏轼的《定风波》中,上片的“”由眼前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2. (2)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两个典型的动作,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3. (3)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先以“ 气吞万里如虎 ”表现出宋武帝北伐时的声势,再以“”描述宋文帝草率出兵的狼狈之相,前后可谓对照鲜明。
  4. (4) 《醉花阴》中,作者借阴沉的天色和袅袅的香烟来表达时光难捱的愁绪的句子是:
7.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吴越间乡镇的标志,不仅有小桥流水、枕河人家,还应有苏州评弹。于之世,       , 有闲听评弹,无事品雅韵,自是无上的享受。因为方言的局限,使评弹的传播仅限于苏浙沪小范围地城里,但方言的特点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如果将京剧比作花中牡丹,那评弹就是茉莉花了。评弹演出的舞台不用布景,没有道具,仅一桌两椅。男女演员分着长衫旗袍,淡妆素服,清雅脱俗。评弹的发轫开白,总是那么冷静从容,       , 舒卷风云,謦欬之中吐露因缘。没有红氍毹,照样可以敷演历史春秋,唱尽上下五千年;没有铜锣鼓,同样可以表现金戈铁马,曲传忠义节烈心。(  ),里面桃李芬芳,曲径通幽,一旦走进去,便不知来路。而它的伴奏乐器也仅有小三弦和琵琶,八音中应该属“丝”,其音色绝无京胡的高亢奔放和。评弹的乐器演奏,也没有夸张的动作,一切只在指尖,       , 自然和顺,却在并不宽广的音域里以自己温和的旋律伴随演员动情的传唱,赋予评弹以音乐的生命。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修武偃  弹指之间  显山露水  轻拢慢捻 B . 文修武偃  旦夕之间  显山露水  轻吟低唱 C . 文恬武嬉  弹指之间  高山流水  轻拢慢捻 D . 文恬武嬉  旦夕之间  高山流水  轻吟低唱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因为方言的局限,使评弹的传播仅限于苏浙沪小范围地域里,但方言的特点也造就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B . 因为方言受到的局限,评弹的传播仅限于苏浙沪小范围地域里,但方言的特点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C . 方言的局限使评弹的传播仅限于苏浙沪小范围地域里,但方言的特点也使评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D . 方言的局限使评弹的传播仅限于苏浙沪小范围地域里,但方言的特点也形成了评弹独特的艺术风格。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有人说评弹只静静等你,又如同苏州园林 B . 有人说评弹又如同苏州园林,只静静等你 C . 又有人说评弹如同苏州园林,你只静静等 D . 又有人说如同苏州园林,评弹静静等你
8.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夜幕下的体育场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在体育场内,灯光璀璨。中央舞台的巨型屏幕上,金色党徽在红色幕布的衬托下        , (    ),舞台最高处100名礼号手身姿挺拔,旋转布景中战士的群像岿然屹立。随着激昂深情的歌声响起,绚烂的焰火升腾出“100”的纪年,盛放在体育场上空。舞台上,点点星火汇聚成党徽的图案,拉开演出帷幕。全国人民共同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    的光辉历程,共同祝福伟大的党带领中国人民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筚路蓝缕创伟业,初心不忘再起航。演出以大型情景史诗形式呈现,共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章“浴火前行”生动展现了在艰险的长征路上,在大革命的烽烟中的伟大历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沙场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淬火成钢。第二篇章“风雨无阻”以舞蹈《开国大典》开篇,回顾       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第三篇章“激流勇进”以情景舞蹈《党旗在我心中》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       、众志成城取得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第四篇章“锦绣前程”以鼓乐歌舞《新的天地》大气磅礴的画面,展示了新时代民族复兴的壮丽画卷,描绘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感召中华儿女砥砺前行。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金碧辉煌   汹涌澎湃   如火如荼   勠力同心 B . 熠熠生辉   波澜壮阔   热火朝天   勠力同心 C . 金碧辉煌   波澜壮阔   如火如荼   万众一心 D . 熠熠生辉   汹涌澎湃   热火朝天   万众一心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英姿勃发的青年手捧红色花束,汇聚在舞台中央 B . 舞台中央的青年英姿勃发,手捧红色花束 C . 舞台中央手捧红色花束的青年英姿勃发 D . 英姿勃发的青年汇聚在舞台中央,手捧红色花束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生动体现了在艰险的长征路上,在大革命的烽烟中,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沙场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淬火成钢的伟大历程。 B . 生动展现了在大革命的烽烟中,在艰险的长征路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沙场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淬火成钢的伟大历程。 C . 生动体现了在艰险的长征路上,在大革命的烽烟中的伟大历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沙场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淬火成钢。 D . 生动展现了在艰险的长征路上,在大革命的烽烟中,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沙场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淬火成钢的伟大历程。
9.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2022年1月1日,西安孕妇孙女士因身体不适,拨打120救助热线无人接听,后被110公安送到医院,又因无符合入院要求的核酸检测结果滞留候诊室,致使该孕妇8个月大婴儿流产。5天后,西安市卫健委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此鞠躬致歉。

材料二:

2022年1月11日上午,深圳市某孕妇因未拿到核酸检测结果无法住院,在深圳市卫健委公众号留言求助。6分钟后,卫健委回复“电话发我”。约20分钟后,第三方检测机构将检测结果上传,一小时后,孕妇得以顺利入住医院。

材料三:

2022年1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西安调研时强调,要牢记习.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嘱托,“优化看病急救流程”,“扩容分流急救热线”,“分类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的基本就医需求”。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疫情防控中的情与理”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阐明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