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中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中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广佛中学,有一所自助式图书馆。这里无门、无管理员,借书、还书、借多久、什么时候还,都是靠师生自律。年终盘点,原来十万册图书变成了十万六千多册,当然,虽然增加了六千多册,但原有图书仍有丢失的。此事由微博传出后,“广佛文明网”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以“‘无门图书馆’的诚信之门”为题进行了报道,一时间引发热议。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2.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__________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褚党人碎”,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__________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_________。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展”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__________。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色 B . 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重 C . 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D . 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B .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C .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D .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然。 B . 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C . 还是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D . 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3. 语言表达
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①;②,③;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4. 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习.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重要论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精神构筑的科学时空观,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不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战略指引”。“不忘本来”,要“不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判断,精辟概括并科学界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其构筑不能忘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中国精神构筑所需要的条件更加全面,更加坚实。我们中国经历了站起来的时代、富起来的时代,最终迎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

“吸收外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空间指引”。任何国家进行建设都不可能关起门来。过去的中国曾在一段时期内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家落后,这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精神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各民族的相互学习借鉴。中国精神的构筑就是要树立开放观念、摆正文化心态并主动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传入中国的外来文明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有益滋养,同时也会冲击中国精神的构筑。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包装在文化产品中的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得到强势传播,造成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未停止且日趋隐蔽,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在社会快速发展中滋生繁衍。这些都将对中国精神构筑带来长期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文化及教育等领域越是开放,西方社会就越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其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的中国精神,越是吸收外来,就越要求我们更加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积极回应世界性挑战和时代性挑战,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在新时代,成就面前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战略意识,任务面前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是我们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面向未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时间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与严峻挑战并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开创的一项前无古人的、毫无经验可循的、毫无既定模式可模仿的伟大事业,其最终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40年,长期的团结奋斗和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和强起来的新时代。但是,国内外依然存在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长征路,难以预测的问题会很多,将要面临的风险会很多,将要应对的挑战会很大,将要承担的任务会更重。

“面向未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具体而言,其一,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在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需要一种力量将中华儿女凝聚起来,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其二,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中国是一个大国,从大国到强国的飞跃必须创新创造,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三,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当前,我国发展的成就之大前所未有,困难、诱惑、干扰等更是前所未有。弘扬中国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摘自王兆云《中国精神的构筑指引》,原载《人民论坛》2019年第3期,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忘本来”,指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创建共和国的时代,更不能忘记当前的新时代。 B . “吸收外来”不仅要有开放广阔的世界视野,还要回应思想文化领域的世界性挑战。 C . 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的充分发挥,需要中国精神构筑“面向未来”。 D .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三个方面辩证统一于中国精神构筑的实践进程中。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阐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图片_x0020_100001 内涵与价值。 B . 文章通过分析西方价值观在我国的强势传播,论证了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C . 文章论述“吸收外来”这一分论点时,横向览世界,纵向联古今,有理有据有策略。 D . 尾段立足于“面向未来”,论证中国精神在新时代里的具体作用,增强了现实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西方社会通过我国的开放来传播其价值观念,因此我们要降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既要借鉴前人成功经验,也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文化。 C . 中国精神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更是遏制西方势力的法宝。 D . 繁荣昌盛、和平安定的国家更需要坚如磐石的精神定力,这样才会有更持久的发展。
5.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是谁的妈

闫玲月

张老太最近总是爱忘事,本来在炒菜,接个电话就忘记了,直到满屋子油烟味,她才慌忙往厨房跑。两岁的孙女要吃樱桃,张老太怕樱桃酸,打算放点白糖,却错将咸盐当了白糖,结果孙女刚吃进嘴里就哇哇大哭。

柳娜将这些告诉了老公大旺:“你妈怎么整天丢了魂儿似的?该不是得了老年痴呆吧?”大旺细想母亲最近的状态,每天总说脑袋发沉睡不醒、眼睛睁不开,还问他们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大旺昨天明明在家里,母亲非问他去哪儿出差了。刚吃完饭,母亲又问吃的啥。大旺越想越怕,决定带母亲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大旺不断在心里祷告,老天爷,求你了,千万不要让老太太得啥大病啊,我一个工薪族,可没钱救亲妈。

诊断结果出来了,医生说:“主要是脑血管堵塞,脑梗塞是常见的老年病,尽量治疗控制发展吧。”大旺急切地插话问:“要是严重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医生说:“严重的话就是老年痴呆症。这个病怕受刺激,做儿女的平时要多体谅老人。”大旺的眼前马上现出一幅画面:母亲流着口水,神情呆滞,不认识任何人。

大旺一脸愁容地将医生的话告诉了柳娜,柳娜当即揭下脸上的面膜,瞪圆一双杏眼叫嚷:“我可不想伺候一个傻子!”大旺赶紧过来捂媳妇的嘴,但柳娜尖细的嗓音还是从门缝钻进了张老太的耳朵里。

“不能帮带孙女也就算了,还要我伺候她,没门儿!快给你姐打电话,让她把你妈弄走!”大旺的姐姐在外地,婆婆瘫痪在床需要她照顾。“这不好吧?”大旺幽怨说到。柳娜可不答应了:“婆婆是妈,亲妈就不是妈了?凭什么要你一个人管傻子妈?你快打电话,要不我和你离婚!”

听着房间里儿子媳妇吵闹,张老太心头憋得慌。她悄悄打开门,顺着楼梯走出去,她不知要去哪儿,只想早点离开这个家。

张老太穿过一条又一条马路,红灯绿灯不停变换,有一次差点儿被一辆转弯的车撞倒,司机骂了一句:“走路不长眼睛吗?”张老太路过一家菜市场,和她每天去的那家很像,可卖菜的人都仿佛不认识她,张老太捏捏黄瓜摸摸西红柿,招来卖菜的不满:“不买菜别乱动!”

她又继续走,被天桥下的一阵歌声吸引,停住了脚步。一个穿着破洞牛仔裤披着长发的年轻人,弹着一把破吉他,忘情地唱着,脚边放着一只碗,里面躺着几枚硬币。

张老太听不懂他唱的什么歌,年轻人的样子让她想流泪。年轻人的衬衫辨不清原色,长发也好久没有清洗过,黏腻腻贴着额头。

“孩子,你怎么不回家?”张老太问他。年轻人停住弹唱,打量张老太一眼,反问:“你怎么不回家?”张老太说:“我没有家。”年轻人说:“我也没家。”

张老太走累了,坐在榕树下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身上多了一件外套,年轻人正凝神注视她。年轻人说:“你长得像我妈。”张老太说:“好孩子,你就当我是你的妈吧。”

年轻人吃馒头,掰一半给她,她也不嫌弃,两人相视一笑。每当年轻人弹唱,她就坐在一旁静静地听,像一尊雕像。路人投来的钱币虽然不多,但也够他们吃饱肚子的。张老太的内心平静如水,白天听唱歌,晚上睡到天桥下,数星星,看街灯,听蝉鸣。

张老太不记得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她现在只有年轻人这个亲人,她想让年轻人有件换洗的干净衬衫,于是离开年轻人,去寻找衬衫。

衬衫在一个女人手里,张老太伸手去拿,女人破口大骂:“哪里来的疯婆子?”

张老太的手被一个满脸堆笑的男人抓住,这个男人对女人道歉:“对不起,我妈精神不太好。”女人白了他一眼,一扭一扭地走远了。这个男人拉住张老太说:“妈,你可让我找得好苦。”张老太看着他,不知所措。男人摇晃她胳膊说:“我是你儿子呀。妈,跟我走吧。”

男人拿出一只金镯子,告诉张老太:“一会儿我将这只金手镯丢到地上,你看到有人捡就说那是你的镯子,刚好想卖钱,到时候我出面做证,卖了钱咱们去饭店吃大餐。”张老太木然地点着头。

金镯子被捡到三次,只有一次有人出钱买,男人得了钱,果真请张老太去饭店吃大餐,还一口一个亲妈地叫着,张老太乐呵呵地答应着。连服务员都说张老太有福气,养了这么一个孝子。

男人好吃好喝地供她,张老太乖乖听他的话,丢镯子卖镯子,直到有一天警察带他们去派出所,张老太还搞不懂,警察为啥要抓她这个儿子。

通过审讯这个男人,警察知道了事情真相,要帮张老太找到自己的亲儿子。张老太一脸茫然问警察:“他不是我儿子吗?那为啥待我那么好呢?”警察说:“大妈,他是骗子,在利用你啊。你儿子是谁?我马上打电话联系他。”张老太认真思考了一会儿说:“我实在不记得我到底是谁的妈了,我只知道谁对我好。”

(选自《小说月刊(上半月)》2015年05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文中儿媳知晓张老太病情后对丈夫撒泼,对张老太恶语相向,与张老太女儿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那样写张老太儿媳,根本目的是凸显张老太女儿的善良孝顺、有情有义。 B . 张老太与流浪汉的对话很值得品味。“我没有家”与“我也没有家”,说明二人虽然有不同的际遇,但相似的言语传达出相同的无奈与苦涩。 C . 张老太精神出现了问题,被儿媳称为“傻子妈”。在警察局,面对警察一再询问,她“实在记不得我到底是谁的妈”的回答,印证了儿媳的预测是非常准确的。 D . “我到底是谁的妈”,既是张老太的疑惑,也是本文对当今社会的发问。作者把当今社会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推至读者面前,发人深思。
  2. (2) 小说中张老太离家后先后认识了两个“儿子”——流浪汉与骗子,这两个“儿子”存在着鲜明的可比性。请试从对待张老太的态度表现方面,简要分析他们的性格品质。
  3. (3) 小说最后,张老太说“我实在不记得我到底是谁的妈了”。有人认为她是患了老人病真的不记得了,也有人说她是内心混乱而刻意回避问题,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4月1日来电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平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摘编自《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7年4月1日新华网)

材料二

“北京有很多非首都功能,但也没有说所有非首都功能都一定要搬过去。”邬贺铨说,不会强迫哪个企业一定要搬到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的水环境问题特别受重视。水量以及泄洪时对下游的影响、上游河道水域质量等问题,都有专家进行专门的论证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曾澄清:“雄安不是首都副中心,就是新区。”

“我们这里暂时还叫‘安新县’,之后怎么办,我们也在等国家规划。”河北省安新县精神文明办主任张胜伟坐在临时充当接待室的宾馆标间里,疲惫地望着三天里他接待的将近第20拨记者。“来的都问同样的问题,我也想知道答案。”

三年前,盛传河北保定将成为政治副中心。“那是传说,(中央)从来没这么说过。”4月4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区域最终划定雄安新区,而非保定市区,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主要还是考虑资源环境。

“保定人口较密集。雄安新区围绕白洋淀周边开发强度不大,除3个县城以外,还有很多人口稀少的地方,动迁问题相对也少很多。”邬贺铨说。

总体规划尚未出来。一位专委会成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3月他看到征询意见中的新区规划,特别注重绿色低碳:“绿化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四十,比一般城市高。基本都是轨道交通,货运都用轨道交通,减少汽油、柴油的排放。”

(摘编自《“它是一张白纸,可以更好规划”雄安新区前传》,2017年4月6日《南方周末》)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报道了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等用语传达了本消息的重要程度。 B . 雄安新区的名称源于河北省的雄县、安新县,以这两个县和容城县共同作为其规划范围,涵盖了京津冀区域的腹地。 C . 材料一从发展区域面积的角度介绍了雄安新区的规划,分为起步区、中期发展区和远期控制区三个开发阶段。 D . 雄安新区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其规划建设提出了需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和材料二均为新闻报道,核心信息均为围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然而两者的语言风格却有很大的差异。 B . 材料二通过雄安新区政府部门官员的解释和描述,主要谈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一些情况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C . 从新闻的权威性来看,第一则消息具有最高权威性,一个重要标志是,其为党中央、国务院授权新华网发布。 D . 设立雄安新区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但并非意味着所有非首都功能都一定要搬过去。
  3. (3)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雄安新区的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目标和措施。
7.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门衰:家门衰微。  祚薄:福薄 B . 茕茕独立:无依无靠,孤孤单单。  茕:孤单无援的样子。独立:孤立无依。 C . 则刘病日  急迫 D . 告诉不许  报告申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志愿。 B . 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 . 刺史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 . “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 . 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 . 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 . 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刻的情感。
  4. (4) 把文中化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8.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释】①苏轼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去两年。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 . “自恐”句不是说自已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 .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 . “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 (2) 作者在尾联批评石老的诗没有捕捉到红梅最本质的特征。请结合颔联来分析“梅格”。
9.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一句“白露横江”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作者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2. (2) 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出士大夫耻于相师的原因。这些士大夫认为师生之间年龄和学问都相近,如果从师,就会处于“”的尴尬境地。
  3. (3) 杜牧《阿房宫赋》中“”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声响。
  4. (4) 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弹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5. (5) 庄子《逍遥游》中“”三句描写了大鹏在九万里高空毫无阻碍地向南飞行的状态。
  6. (6) 杜甫《登高》中“   ”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