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其显著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微善,真性情。单以真性情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摘编自 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世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摘编自 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种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摘编自周思源《探秘集》)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女子之美是各美其美,美得适度,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B . 红楼女子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C . 材料二曹雪芹设计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 D . “冷香丸”对宝钗治疗内热外冷的分裂性格有益,对宝钗扭曲真实心性又有害。
  2. (2)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理由阐释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一项是(     )
    A . 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 . 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C . 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D . 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3. (3) 下列说法中,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与文意不符的是(     )
    A . 去潇湘馆寻宝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 B . 担心红玉和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寻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C . 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D . 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4.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5. (5) 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A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周 萍 (怒)你混账!

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 开除了!?

周 冲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 (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 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 你胡说!

鲁侍萍 (至大海前)走吧,别说了。

鲁大海 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 (厉声)下去!

仆人们 (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 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 萍 (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

(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周 萍 打他!

鲁大海 (向周萍)你!

(仆人们一齐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周朴园 (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②(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 (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

文本二:

茶馆(节选)

老舍

时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地点同前幕。

(初夏,上午。)

B(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 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 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 三 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 三 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 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 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 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 right?

李 三 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1. (1) 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朴园对周萍说“不许多说话”是害怕周萍吃亏,对周冲说“你少多嘴”是生怕儿子坏自己的事,语言简短,却写出了周朴园的专制作风。 B . 鲁侍萍至大海前说“走吧,别说了”,表现出鲁侍萍看到父子关系势同水火,难以缓和,内心悲痛,生怕持续恶化,为此不得已选择离开。 C . 王淑芬是裕泰茶馆的老板娘,从她梳着时兴圆髻的打扮和劝李三“不要顽固,既然改了民国,就应该随着走”的语言,可以看出她能够顺应时代潮流。 D . “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王淑芬的这两句话道出了当时人们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2. (2) 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均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潜台词内涵丰富。 B .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正是戏剧冲突的呈现,显现出新思潮与旧思想之间的冲突。 C . “远处有隐隐的炮声”的画外音,表明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内战频繁的战乱时期,暗示了时代背景。 D . 戏剧人物语言兼有口语与动作化特点,利于表演又反映心理神态,“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写出人物无奈的神情与心理。
  3. (3) 请理解文本中两处画横线台词的内涵。
  4. (4) 请简要分析A、B两处画横线文段在文中作用的异同。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 ,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鸿门宴》)

(二)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释】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攻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项羽矫诏杀之。

  1. (1) 下列选项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随。

    ②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③若入前为寿                    寿:敬酒,祝人长寿

    ④常以身蔽沛公          翼:翅膀

    ⑤稍其权            夺:剥夺

    ⑥人臣之也           分:区别

    A . ②④⑥ B . ①⑤⑥ C . ②③⑤ D . ①③④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B .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C .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D .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3. (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河北,是指黄河以北地区,在古代“河”一般是指黄河,“江”一般就是长江。 B . 东向,古代座次尊卑有别,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者座。从座位安排可看出双方实力悬殊,项羽自高自大。 C . 擢,和拔、陟、升、迁等都是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 D . 弑,古时称臣杀君、下杀上、子杀父母。与之相似的“戕”特指他国之臣杀害本国君主。
  4. (4) 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项羽好大喜功。刘邦卑词谢罪,项羽为表示自己雅量脱口说出告密人,说明他先前的怒气已烟消云散,剑拨弩张的形势稍有缓和。 B . 范增老谋深算。他深知刘邦的志向,想要利用宴会杀刘邦,暗示项羽,而项羽不回应,无奈之下他又命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 C . 苏轼认为范增应该及早脱离项羽,并认为他错失了最好的机会。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鸿门宴后,或在宋义被杀后就及时离开才好。 D . 苏轼认为义帝是天下的贤君。义帝派遣刘邦入关而没有派遣项羽,提拔卿子冠军做上将军,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义帝的贤明之处。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

4.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问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

八月9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经洞庭湖北归途中。②玄宗开元年,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

  1. (1) 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词上阕巧用数量词“三万顷”“一叶”对比写物境与心境,突出洞庭湖之大和一己之小。 B . 张词下阕用夸张手法写自己在清冷月色中泛舟“豪饮”西江水、敲着船舷发泄内心的愁闷。 C . 孟诗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 D . 孟诗“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言不甘闲居。借此向张丞相表白心事。
  2. (2) 张词和孟诗都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不同。
5.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不言其志,而是描述了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吟咏归家的郊游图景,含蓄表达出“礼治”的社会理想。
  2. (2) 《老子》主张治理国家“我无为,而民自化”,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两句写出的正是这种理想境界。
  3. (3) 《游园(皂罗袍)》中“”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以后,内心涌出无限哀怨。
  4. (4) 《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借“流水”的意象抒发王朝兴废之感。
6.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高校改名潮几乎每年都会一次,据统计,过去20多年中,在2000多所公办高校中,有将近一半高校改过名字。成功改名,可以提高学校知名度,让学校以及师生更有面子,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投入,吸引优质的生源,是一件的事情。不过,改名也有改名的烦恼,不是所有的改名成果都是积极的,也并不是所有的改名都能够得到社会以及校友的认同。更有些学校几经周折改名之后,,影响力反而变弱了,甚至有的不得不改回来。一所大学的校名就是它的招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早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风格紧密融合在一起。更改校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使学校与其办学历史和办学理念形成。按照有关规定,学院更名为大学,要满足“在学科与专业方面,应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等要求。对于一些专业特色比较鲜明的高校来说,这意味着要增设学科和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进而有可能导致办学定位模糊,办学特色缺失。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涌现名利双收得不偿失割裂 B . 出现求名求利得不偿失割裂 C . 出现名利双收因小失大分割 D . 涌现求名求利因小失大分割
  2. (2)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 B . 《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C . 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D . 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7.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与“冰立方”“冰之帆”同属“冰”家族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其外立面透明的玻璃体上装饰着宛如冰晶的白色花纹,将冬奥体育文化与“谁持彩练当空舞”的中华之美融为一体。“冰丝带”在奥运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不仅是目前世界上   甲   , 碳排放趋近于零;还是最先进的制冰技术,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其主体建筑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的传统吉祥饰物“如意”。从跳台环形顶端,再到剖面线形和底部看台,与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如意”的S形曲线完美融合,因此,   乙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独特的悬挑遮阳棚设计采用了中华文化图腾“龙”的创意,俯瞰下去正如一条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因此,被称为“雪游龙”。这里承办的雪车雪橇项目是冬奥会中速度最快的项目,被誉为“雪上F1”。它专业性强,危险性高,因此,   丙   , 最终只有小海坨山南坡的选址符合场地要求。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8. 语言表达
经典阅读

学校戏剧节排演《红楼梦》,请你为林黛玉的扮演者租借一套戏服。租借处只剩三套相对合适,颜色基调分别为大红、纯白、淡绿,你会选择哪一套?请根据你对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的了解和认识,结合色彩内涵的阐释,说明选择理由。(150字左右)

9.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十步之间,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浴血奋战功勋赫赫的革命老兵,艰苦攻关毕生奉献的科学泰斗,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大国工匠,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熊熊大火逆行捐躯的消防战士,严峻疫情逆身而出的医务工作者……哪一个不是我们眼中的英雄?

学校要举办以“新时代,我崇拜这样的英雄”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