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成外自贡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四川省自贡市成外自贡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读诗、讲诗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觉的、感性的。比如李商隐无题诗到底说些什么,你可能不懂,可是你一读,觉得它意象很美,声音也很美,这就是你对一首诗的直觉感受。第二个层次是知性的、理性的,即考察一首诗的历史、背景、思想。第三个层次则完全从读者接受角度来读,我们对一首诗的诠释不一定是作者原来的意思。意大利学者墨尔加利就曾经提出来一个术语“创造性背离”,即我们对一个作品的阐释有自己的创造,这个创造很可能不同于作者原意。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古人写爱情的小词说明“成大事业大学问”三种境界,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也就是说,当你在读诗或词时,不仅探讨作者原意,更读出一种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从你内心兴发出来的东西。

其实这就是中国古老的、孔子说诗的方法。孔子说诗可以“兴”,是说诗可以给读者兴发感动,引起读者更多感发和联想——这样的感发正是诗歌强大的生命力所在,这样讲诗词才是真正的诗教传承。

今天我们诵读诗词,如果只为能背会写,无异于买椟还珠。诵诗读诗,重要的是体会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当下修为。我的老师顾随先生也曾经讲过“中国说‘诗教’,不是教作诗,是使做好人”。今天我们提倡中华诗教,就是要透过诗词,用今人的生命体悟和古人交流,用诗人的生命品格滋养今人的生命质地,这个过程本身将产生强大的感发作用,使作者、讲者与听者都得到生生不已的力量。在这种以生命相融会、相感发的活动中,自有极大的乐趣。

这些年有关部门和机构推进《中国诗词大会》、“中华经典诵读工程”,2019年开始举办“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比赛以我的别号命名,专门面向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古典诗词的读诵与讲解。去年暑期,虽然我还在病中,但仍然和决赛选手们在南开大学见面,与大家一同齐声高诵我的小诗“中华诗教播瀛寰,李杜高峰许再攀。喜见旧邦新气象,要挥彩笔写江山。”我衷心希望这个大赛能选拔出一批优秀语文教师,大家一起把古典诗词薪火传续下去。如闻一多先生指出的:“诗人对诗的贡献是次要问题,重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寄托”,我们这些诗教传薪者的使命,就在于发掘古典诗词中的感发力量,让中国古典诗词成为更多人生命中的指路明灯。

此时此刻全球抗疫,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从中华诗词中获得慰藉和勇气。作为一位96岁的老人,我一生经历过很多苦难。2007年冬季我因肺炎住院,病愈后曾写过一首小诗:“雪冷不防春意到,病痊欣见好诗来。但使生机斫未尽,红蕖还向月中开。”数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有承传,千百年来传诵的古典诗词也必将滋养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叶嘉莹《从中华诗词中获得慰藉和勇气》,学习强国2020年3月21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可以通过直觉感受诗的意象和声音之美,但不能直觉感受到诗的内容和情感。 B . 从读者接受角度读诗是中国一种古老的读诗方法,它最早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C . 诵读诗词只满足于能背会写是不够的,因为这并不一定能吸收到诗词的精华。 D . 古典诗词具有感发人心的力量,必将使每一个中华儿女从中获得慰藉和勇气。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谈读诗、讲诗的三个层次,其意在引出中国诗教传承的话题。 B . 第一段在论证中把中外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中国诗教传承的悠久历史。 C . 末段引作者的诗入文,用现身说法增强说服力,有力支撑了文章观点。 D .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发出呼吁的行文思路逐层展开了论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读者接受角度读诗,就允许每一个读者对于同一个作品可以有不同的见解。 B . 优秀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不断让人产生感发和联想。 C . 诵读古典诗歌,重要的是从古人那里获得生命的滋养,使自己不断得到提升。 D . 古典诗词都具有感发人的力量,这种感发力量要发挥作用,还需要好好发掘。
2.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战疫”就其造词来说,脱胎于“战役”,“役”“疫”谐音,“役”替换成“疫”,产生了“战疫”。汉语中存在大量同音及近音的字或词,谐音成为汉语广泛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谐音造词是把谐音修辞运用于造词,以固有词语为基础,更换其中的谐音字(语素),产生新的词语。谐音修辞或谐音造词意义显豁,形象生动,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人们常常用“疫”字替换一些词语中的谐音字改造词语。如:

“疫”外收获:浙江公安一个月抓获在逃人员678名。(人民网2月29日)

上例把“意外”中的“意”替换为谐音字“疫”,意思是“疫情防控之外”。有网友用“疫”字改造成语,整理了一篇题为“防控疫情,这些成语学起来”的文章,如:“一疫孤行”(形容生了病就被隔离,不能和别人同行),“麻痹大疫”(不认真做好防护,就会生大病),“薄情寡疫”(不串门联络感情,减少被疫情传染)等等。 

(摘编自杜翔《“战疫”的造词理据》,光明日报2020年3月22日)

材料二

巧妙化用医务工作者的归属地和单位的谐音成语,概括出医务工作者的英雄事迹,既妥帖,又“文艺范儿”十足。中国传统文化特别讲究文艺作品的“隐”,即使是具体的汉字,也往往包含着多层的意蕴。如:“竭晋全力”表现出山西医务工作者奋战之时的英勇姿态,“甘苦与共”表达了甘肃医疗队的共情与担当,“闻令而动”传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优良的纪律性。当然,文艺的“隐”与“秀”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如同一张纸的两面,同时存在于优秀的文艺作品或文艺形式中。

“谐音成语”往往一语多关,彰显了汉字的艺术魅力。简而不减,看似缩减了可能的呈现形式,实则是汉字在文艺创作中的弹性,言简意赅体现出“简”的精髓要义。这些新的表达担负了叙事内容和情感表达的双重作用,既以文学性的形式叙述了医疗队的事迹,又凝结着全国人民对医疗队的深情感谢。同时,并非以一篇新闻将所有医疗队的精神面貌简单概括,而是充分尊重每一支医疗队的付出,体现了统一战疫之下对医务工作者具有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例如,重庆医疗队对应的“渝战渝勇”,直接传达出重庆医务工作者的属地特色和战疫中的精神风貌,并留下艺术想象空间:“渝”的地方特色是什么?“愈战愈勇”的故事又有哪些?相信在之后的日子里,全国各地还会诞生更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抗“疫”文艺作品。  (摘编自李晶《谐音梗也硬核:疫情下的语言致谢》,中国文艺评论网2020年4月5日)

材料三

从继承传统文化的目的出发,对随意改变成语写法、用法的现象,要敢于指出、纠正。成语承载着悠久的华夏文化,是汉语精粹,还要传给子孙后代呢,须坚持古来规范写法,正确领会其含义。比如,表示“言而有信”,可用“一诺千金”,不宜用“一言九鼎”,后者指说话有分量。表示“居于第一位的”,可用“独占鳌头”,不宜用“首当其冲”,后者表示“首先遭到冲击”。这都是“常见病”。出自典籍的词语如果出现新用法,勿急于收入辞书。例如,有的词典匆忙给《诗经》诗句“七月流火”增加表示“天气热”的新义,引起争议。如能滞后处理,会更妥。 

(摘编自杜永道《语言生活中的词语嬗变》,光明日报2020年4月9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语中不同的字、词音同及音近叫谐音,谐音词语就是这些同音或近音的字、词相互交换产生的词语。 B . 化用医务工作者归属地和单位的谐音成语,其表达巧妙,能够恰当地概括这些医务工作者的英雄事迹。 C . 谐音成语一语多关,如“竭晋全力”中“尽”“晋”谐音,能让人产生联想,这正是汉字的魅力之所在。 D . 成语承载着悠久的华夏文化,是汉语的精粹,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就应坚持成语历来的书写和使用规范。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产生的大量谐音词体现了汉语的特点,这些词语意义显豁,形象生动,满足了抗疫需要。 B . “同甘共苦”等谐音成语,把对医务工作者的赞美隐藏在成语的本来意义中,体现出中国文化隐而不露的特点。 C . 抗疫期间,新闻对所有医疗队精神的报道都是概括的、简单的,而谐音成语对每一个医疗队都是个性化的。 D . 每一个成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正确领会其含义在使用中才能少犯错误,而对于其含义的变化,则需慎重对待。
  3. (3) 对材料一中有网友“防控疫情,这些成语学起来”这样的做法,你赞同吗?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3.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行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慰安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千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春天了。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的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一九三六年五月八日夜,北平。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面对寒冷、漫长的冬天,作者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表达了对春天必将到来的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念。 B . 第五段反复写希望—失望交织的情感变化,表达出不信春天的浓重情绪,同时在行文上与后文写一日的春光形成一抑一扬的变化。 C . “春在眼前了”单独成段,突出表达了作者终于看到春光的欣喜之感,并由此自然过渡到下文对海棠的描写以及对春光的赞美。 D . 文章善于描摹形象,刻画心理,比如最后一段用一组动词和语言描写刻画“回嗔作喜”的情状和心理,既形象逼真又充满了趣味。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这春天吞咽的口有余香!

  3. (3) 作者为什么说“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文章以“一日的春光”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嗟乎 / 使六国各爱其人 / 则足以拒秦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谁得而族灭也 / B . 嗟乎 / 使六国各爱其 / 人则足以拒秦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谁得而族灭也 / C . 嗟乎 / 使六国各爱其人 / 则足以拒秦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 君谁得而族灭也 / D . 嗟乎 / 使六国各爱其 / 人则足以拒秦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 / 君谁得而族灭也 /
  2. (2)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对文”写法的一项是(   )
    A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B .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C .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D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建筑宏伟。它绵延三百余里,遮天蔽日,从骊山北面折而向西,一直修到咸阳,一天之内,宫中不同地方的气候也不相同。 B . 第二段写阿房宫内生活奢靡。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被聚集到这里,她们打开梳妆镜就如明星闪亮,倒掉胭脂水能在渭河里涨起一层油腻。 C . 第三段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秦人上下都一样,喜爱豪华奢侈的生活,搜刮钱财,一分一毫都不放过,使用起来又像泥沙一样,丝毫不珍惜。 D . 最后一段向统治者发出警告。作者认为,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后代的人如果哀叹秦亡而不引以为戒,也会使他们的后代人来哀叹他们。
  4. (4)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②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5.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无  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注】。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泽:亲肤的内衣。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整首诗语言简练,用整齐的四言,节奏铿锵,读来给人激昂慷慨的振奋之感。 B . 诗中“同”“偕”二字反复出现,表现了同仇敌忾的决心和共赴疆场的团结。 C . 临战才修理戈矛、甲兵,说明战前的准备不足,这是一场王仓促发动的战争。 D . 从“同仇”到“偕行”,诗从战前统一思想写到战斗逐步展开,运用了赋的写法。
  2. (2) 这首诗每章都用“岂曰无衣”开头,有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指点江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2)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 (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7. 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sì)业    指(zhāi)   道义相(xù)    夙兴夜(mèi) B . (pǐ)泰    (xùn)菌    不绝如(lǒu)   (qiān)腰束素 C . (hé)辙    (pán)石    (yà)苗助长    无动于(chōnɡ) D . (zǐ)詈    沦(sànɡ)   潦草(sè)责    (zhuó)有成效
8.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巴金先生一生重视友情,爱护朋友,也得到朋友们的爱戴。从他们之间不同时期的通信中,能够看出朋友之间肝胆相照     的情谊,能够看到他们     的年月,一言一行总关情,在冷漠的岁月里,友情温暖了人生照亮了生命。纸短情长,欣赏这一封封珍贵的书信,让人不禁热泪盈眶,岁月流逝,它们又是历史的记录,珍贵的文献,让我们得以     历史的背影。

手札涉及的内容,既有创作编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又涉及大量的日常生活。封封手札展示出众多文学大家之间交往的细节,都是来自于作家本人的第一手史料,并且大部分属于首次展出。这些信息     着时代的背景,(       ),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实。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相濡以沫    意气风发    窥见    折射 B . 相敬如宾    意气风发    窥看    映射 C . 相濡以沫    英姿飒爽    窥看    折射 D . 相敬如宾    英姿飒爽    窥见    映射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手札涉及的内容,既有创作编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又有大量的日常生活。 B . 手札涉及的内容,既涉及创作编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又涉及大量的日常生活。 C . 手札的内容,既有创作编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又有大量的日常生活。 D . 手札的内容,既涉及创作编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又涉及大量的日常生活。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能够以小见大,认识时代和历史的变迁 B . 能够以小见大,反映时代和历史的变迁 C . 反映时代和历史的变迁,能够以小见大 D . 认识时代和历史的变迁,能够以小见大
  4.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有亲缘关系的民族,在。比如语言学界一般认为汉藏语系有亲缘关系,在这个语系中,除了汉语和藏语,还包括缅语、苗语等一系列亲属语言。看来,在中国境内的不同民族,很多在远古时代就是一家人。而在古代的不同民族,。有分有合,是民族史上的普遍现象。

9. 语言表达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流传的成语新解,为抗疫氛围增添了几抹亮色。如今,疫情还没有远去。请仿照示例,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两个进行新解,表达抗疫的积极态度。

成语:空口无凭    关门大吉    通风报信    金盆洗手

示例:敬而远之——人和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就是对对方的尊敬。

三缄其口——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10.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王蒙已年至耄耋之年,却在五年时间1826天里,写下了长篇小说《笑的风》《猴儿与少年》,中篇小说《女神》《生死恋》《邮事》,短篇小说《地中海幻想曲》《夏天的奇遇》,长篇散文《维吾尔人》。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关于文化的多篇文章,出版了《王蒙谈文化自信》《中华文化通识课》《王蒙谈列子》以及与池田大作的对谈集等,2020年他的五十卷文集出版……他说:“有幸生活在中国苦难、变革、建设、焕然振兴的伟大时代,不能不珍惜大时代的每一时每一刻,每一个大有可为的日子,未敢稍懈。”

学校团委会将举行“珍惜美好时光,争做有为青年”的讨论会,请你以“珍惜与有为”

为主题写一篇讨论会发言稿。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注意运用本学期学习的写作

方法;③不要套做,不得抄袭;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