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在纪录电影题材与类型百花齐放的当下,如何运用记录式的影像叙事讲好方方面面的 “中国故事”,这不仅是创作者需要反复思忖的命题,也是纪录片这一重要的影视文本回应 “记录新时代”愿景的必由之路。这意味着,纪录片应当在宏大叙事和情感书写两条线索 上觅得相互观照的创作突破。

作为《厉害了,我的国》 全片聚焦的现实议题,“砥砺奋进的五年”从时间跨度上而言 并不短,尤其在关涉具体的展现对象方面,本片的创作面临内容编排组织的两个难点: 其 一,要想入题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这五年的卓著成就,并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度观照,文本自身需兼顾展现大国雄姿的历史叙事和唤起国人共情 的细腻书写,问题随之而来一一《厉害了,我的国》 如何在打开格局的同时不疏离于观众 的情感共振? 其二,中国这五年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取得的突破和跨越,皆 是全片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何将不同面向的议题包容于一部作品之中?

《厉害了,我的国》 用“大国”和“小家”两部分统领全片的结构与线索,不仅有力 化解了上述两大难点,也在立意命旨方面更进一步。观众步入影院看到的,或许不止于随 着镜头推进伴生而来的对于国家的归属、认同与自豪之感,更有充分的个体移情展现其中 一一每一个“中国奇迹”的背后,都离不开平凡百姓的参与和书写。最终,一种最能引起 共鸣的文化表达得以浮现: 所有的历史书写都是人的书写,国之“厉害”, 源于每个国人的 共同努力。

《厉害了,我的国》 既有“大国风采”的纷呈展示,借由圆梦工程、科技创新、绿色 中国等多个角度加以诠释,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的影像 及其背后故事,也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体现国人追寻“中国梦”途中不畏艰险、埋头苦 干、开拓进取的情操,“五年”的前行车辙得以渐次描摹和勾勒。

除了颇具视野和胸怀地讲述中国故事、刻画中国面貌、展现中国变化,还有涓涓流淌、 直抵人心的情感叙事润色全片。《厉害了,我的国》 在观照“大国”的同时,也把“小家” 作为重点加以展现,平凡百姓的社会生活变迁最能直观有力地回应新时代的火热之姿,片  中生动记录了中国在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医疗保障、国家安全等各方面取得的卓越  成就,展现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征程上的诸种努力。

当前,纪录片发展已步入黄金时期,尤其是在进入新时代以来,纪录片已在快速发展 中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席的重要组成,作为新时代的记录者,有如《厉害了,我的 国》 这样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小屏到大屏,正在用更有力的声音阐述源于真实的影 响力,或将迎来更多关注与期待。

(摘编自何天平《纪录电影里的大国雄姿》)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艺术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运用记录式影像叙事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命题。 B . 《厉害了,我的国》 全片聚焦的现实议题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砥砺奋进的五年。 C . 观众看到《厉害了,我的国》 就会油然而生对国家的归属、认同与自豪之感。 D . 《厉害了,我的国》 由“大国风采”和国人开拓进取的情操两部分统领全篇。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厉害了,我的国》 为事实基础论述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观点。 B . 文章以《厉害了,我的国》 面临的难点、化解难点的方式等,将论述推向深入。 C . 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了《厉害了,我的国》 用来统领全片的结构与线索。 D . 在精准扶贫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阐释了《厉害了,我的国》 对“小家”的展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纪录片只有在宏大叙事和情感书写关系上取得突破,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B . 没有唤起国人共情的细腻书写,就不能在呈现卓著成就时深度观照新发展理念。 C . 每一个“中国奇迹”都离不开平凡百姓,这是一种最能引起共鸣的文化表达。 D . 优秀的纪录片可能会因为阐述源于真实的影响力而迎来更多的关注与期待。
2.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劳动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落实到教育教学层面,具体要怎么做,如何见成效?记者近日专访了92岁高龄的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

文汇报:在五育中,劳动教育被一些老师认为很重要,也最难,但一度不被重视,您觉得这个难题的症结在哪?

于漪:从事教育的人,秉承正确的理念是最重要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什么是最根本的、必须要抓住的问题?答案很明确,要做到“两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对一个人来说,接受教育就是脱离愚昧的开始,而对国家来说,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所以,教育的目标说到底就是要“出人”,我们既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精尖人才,也需要一大批综合素质良好的普通劳动者。

如果教育工作者能站在国家层面、对人才有全局的思考,那么就会意识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性:德智体美劳必须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茁壮成长打下基础。但坦率地说,这既是基础教育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地方,因为人才培养的成效是在几十年后才慢慢显现的,需要老师有足够的定力和韧性。

文汇报:可否请您具体谈谈今天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困难的原因表现在哪?

于漪:劳动为什么如此重要?我觉得,今年以来的战“疫”就是最好的教材。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不仅广大医护人员以生命相许,就连一些只有十几岁的孩子也一家一家地去送菜记得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时,大家都在网上看直播。天上有北斗助力、精准“导航”施工,地上则有大量挥着铁锹的一线劳动者。这所有的人,都是用辛勤的劳动,在守护生命、守护大众健康。

可以说,正是创造性劳动和普通人力劳动的紧密结合,才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这场疫情防控战也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告诉我们所有的人:在新时代的今天,劳动的价值,劳动给人带来的光荣感、崇高感依旧。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回过头来观察今天学校的劳动教育,之所以在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可能跟我们将劳动分等级有关。

文汇报:记得您当初在第二师范学校当校长的时候,一个脏乱凋敝的校园在您手里变成了花园,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可否谈谈当时你的想法?

于漪:当时这所学校处于比较特殊的时期,正在百废待兴之时。要把学校办好,校风、教风、学风很重要。可以说,要抓好这“三风”,劳动是起很大作用的。当时在我们学校,种什么树、什么花,都是经过师生讨论后,我们自已动手种的。在深入参与校园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学生们增长了知识,同时也接受了美的教育,增强了体质,还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力。我们的学校从一个最初凋敝、满是黄土的校园,到后来成为上海第一个“全国花园单位”,就是每个师生一起劳动的成果。我想,这也是最好的劳动教育,让同学们有成就感、获得感,在实践中体悟劳动创造一切。当然,光做这些是不足以改变学生的。为了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果实,杜绝浪费,学校也在管理制度上做出改进。比如,针对女生一两饭吃不饱、二两饭又吃不下的情况,学校面向女生推出的1.5两饭;还规定对“光盘”的班级进行表彰。

文汇报:您有一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可否给老师们一些建议?于漪:我一直说,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工作,必须占领三个“制高点”。

一是要有战略高度。教师决不能“短视”,不能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教育工作事关民族的未来。二是要有时代高度。今天的孩子见多识广,接收信息、知识的渠道比过去多得多,老师如果不与时俱进,不加紧学习,又怎么能让孩子心服口服?三是在跟基础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的比照中,体现中国教育的高度。我们要比的不是个人的志气,而是民族的自尊、志气。我们有大体量的学校,学生规模庞大,因地制宜办出中国教育的经验、书写中国教育的辉煌,广大人民教师的心里一定要有这个意识。

(摘编自于漪访谈《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文汇报》2020年9月6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分析劳动教育不被重视的症结时,于漪认为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对教育的根本问题、教 育的目标要有正确的认识。 B .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人才培养不可急功近利,但实际情况是 教育者缺乏足够的定力和韧性。 C . 回答《文汇报》 的第二个问题时,于漪认为,劳动等级化的观念今天依然存在,这正是学 校劳动教育困难重重的原因。 D . 于漪认为,在与先进国家的比照中,我们要比出民族的尊严与志气,而非个人志气,这是 教师应当有的战略高度。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汇报》 作为权威的主流媒体,针对教育的重大问题,力求通过谈话找准症结,解决问 题,给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指导。 B . 于漪作为教育家,关心国家民族命运,谈话既有战略的高度,更有具体的经验措施; 既有 敏锐的思维,也充满人文情怀。 C . 《文汇报》 引入于漪在第二师范学校当校长时管理经历的话题,意在告诉读者,德智体美 劳五项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D .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落实,是《文汇报》 和教育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今年疫情 阻击战为教育者带来深刻启示。
  3. (3) 从于漪管理第二师范学校的经历,我们可以了解到劳动教育有哪些意义? 请简要分析。
3.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独腿人生

罗伟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总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交车去。下车之后,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五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至少有五十岁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座

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睛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地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哩!”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车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车夫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重地喘着气。不知怎的,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着鼓舞。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呀!”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呀!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还带的是两个人。”

他说:“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我不知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情感。

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的那条断腿。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五元钱。

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的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了他找给的两元钱。

我正要离开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进来?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独腿车夫在“我”坐上车后,主动向"我"解释自己要价五元的原因,这表明他不希望" 我"误解他。 B . 朋友之前告诉“我”人力车的价钱,后来又指责人力车夫不把客人送到目的地,这些小精 明完全出于他对“我”的关心。 C . “我”并没有强行多给人力车夫两元钱,是由于“我”并不愿意因为自己而让人力车夫食 言,从而毁坏了他做人的基本原则。 D . 小说中的独腿车夫不是英雄,没有壮怀激烈的事迹,然而他却有发自灵魂深处最本真的光 辉,能让在人生中艰难打拼的人看到希望。
  2. (2) 独腿车夫这一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为什么以“独腿人生”为题目?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

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 ”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赠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 ·卷七十二 ·列传第六十》)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 纷纭并无取焉/ B . 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 纷纭/并无取焉/ C . 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 纷纭/并无取焉/ D . 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 纷纭/并无取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 授官。 B . 持节:节指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 . 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 都要服丧三年。 D . 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3. (3)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 . 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 . 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 . 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4. (4)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②“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

5.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余。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②青春:此指春天。③大臣书:

《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1. (1) 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开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此联既点明诗题的“春夜”,又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 B . 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乐情的手法,“芳樽夜”创设了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写出了宴饮的欢乐。 C . 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 D . 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伤色彩,但感情基调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回压抑的感受。
  2.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 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
  1. (1) 《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的结论。
  2. (2) 《论语·卫灵公》 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 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3. (3) 《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句子是“”。
7.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类节目如__________,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而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了定义——“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也曾________。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冰冷的历史,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而《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_________,是因为它使那些尘封于历史的文物活了过来——请来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的演员,又在表演的各个方面精准要求演员, (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温度的;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与我们许多人的生命_________。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比比皆是    盛极一时    脱颖而出    休戚相关 B . 雨后春笋    风靡一时    红极一时    息息相关 C . 比比皆是    风靡一时    红极一时    休戚相关 D . 雨后春笋    盛极一时    脱颖而出    息息相关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纪录的气质、综艺的外壳,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B . 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 C . 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D . 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演员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 B . 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 C . 尘封于历史的文物被这些演员演活了 D . 演员的表演把这些文物真正演活了
8.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①_________,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_________。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________,但仍然供不应求。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画框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9.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从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②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明确文体;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