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09 记叙文、散文

2022年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09 记叙文、散文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小升初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

    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那还是初病的前几年中,面对日趋恶化的病体,不可知的命运,真有前途茫茫,不知( A )之感。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让我( B ),潸然泪下。

    于是,我用书为自己建筑了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甚至( C )的是每天晚饭后,母亲就走出门为我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 自己村子的借光了,就到别的村去借,常要走很远的路。而母亲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下,三两下就“清洁溜溜”了。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了。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头的重担才算放下。

    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我又找到了自己,肯定了生命的意义。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比,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我从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苦路程。由于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吸取更多的知识。家中除订了许多份书报之外,也不断地买新书。每日看书写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 D )。

    我发现,一个人只要肯做,即使在三尺宽六尺长的病床上,也能为自己开创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1. (1) 请你给文章加个题目。
  2. (2) 从下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    )中。

    其乐无穷    触景生情    记忆犹新    何去何从

  3. (3) 短文首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4. (4) 读了文中对母亲到处借书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5. (5) 书在你的生活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不敢愧对盛开的鲜花

初到澳大利亚,听当地朋友讲,这里是环境、动植物第一,人第二。心中颇感惊诧。

菲利浦岛上聚居着两千多只小企鹅。小企鹅每天日出之前就下海觅食,晚上才上岸。夜幕降临了,我们坐在海边静静地等候着。突然,一排海浪把小精灵们推上了沙滩。澳大利亚的企鹅只有鸽子那样大,走起路来慢慢騰腾,摇摇________ (huǎng huàng)晃,活脱脱一位背着双手的“老大爷”。多想把这憨态可掬的形象拍下来啊!可是我最终还是没有取出相机。因为上岛之前游人已经被多次警告:为了防止闪光灯刺激企鹅的眼睛,不许照相!随行的朋友告诉我,去年两只企鹅迷失方向,________ (piāo piào)泊到了对岸的新西兰。它们身上都有标志,是新西兰政府专门派了-架飞机把它们送回来的。

在悉尼的玫瑰湾,绿茸茸的草坪上散落着一幢幢别墅。每幢别墅都有一个或五彩缤纷或别致精巧的小花园。澳大利亚朋友说,在澳大利亚,维护修整私家花园是对社会负责。因为用工昂贵,许多时候难以雇到工人,不管户主有多尊贵的身份,每周也________ (dé děi)拿出半天时间在花园中精心照料、打理。不久前,有一位政府高级官员搬走了,这里的房子没卖,有一个多月没过来修整,导致花园杂草丛生,花木枯萎,结果被邻居告上法庭。他在交纳了罚款之后,还深表内疚,觉得愧对了那些盛开的鲜花,因为它们也有生命呀!

我渐渐领悟到,在这里人们对大自然、对环境的态度,已经由爱护升华到尊重。

  1. (1) 选择短文中正确的读音写下来。     
  2. (2)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惊诧:

    憨态可掬:

    内疚:

  3. (3) 短文中的“老大爷”指的是,将其称为“老大爷”是因为
  4. (4) 简要概括“在澳大利亚,环境、动植物第一,人第二”的两个事例。

    事例一:

    事例二:

  5. (5)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短文后的感受。
3. 现代文阅读
  

达尔文的高明之处

“轻蔑是不是用嘴唇略微突出、鼻子向上掀起和轻微的呼气来表现?”“吃惊是不是用眼睛和嘴张大开来以及眉毛向上扬起的情形来表达?""当一个人愤恨或挑战的时候,他,是不是皱眉、挺直身体和头部、耸起双肩和握紧拳头?“……在1867年,几十位科学家收到了用英文印制开列了16个问题的表格。寄信者言辞(诚恳    恳切),希望各国科学家帮助答复这些问题。

寄信者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查理·达尔文。他向各国科学家寄那张问题表,就是为了深入、细致地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达尔文在自传中,曾谈及自己是怎样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的:“我的长子生于1839年12月27日,我马上开始记录他所表现的各种表情的(开始     开端),因为我相信,即使在这个早期,最复杂、最细微的表情一定都有一个逐渐的和自然的起源。”就这样,他细心地逐天观察,终于发现:“在出生到45天的时候,而且又同时处在幸福的(心情    心绪)的时候,就发出微笑来,嘴角向右退缩,同时双眼发出明显的光辉。”

达尔文除了自己不断进行观察外,还向各行各业的人请教。比如,他从一位兽医那里获知,当马感到苦恼时“汗水就从马的腹部滴落下来”,“而牛则全身都有汗水滴落下来”。达尔文向动物园的饲养员求教,(获得     获知)黑猩猩被人激怒时,它们的毛发就直竖起来。

达尔文花费三十多年时间,积累了大量有关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资料,提出了关于表情的三原理,即“联合性习惯原理”“对立原理”和“不依存于意志原理”。他终于写出了内容非常丰富而独具创见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在出版那一天,就销售了5267册。细心、虚心,是达尔文的高明之处,是他获得成功的原因。

  1. (1) 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2. (2) 达尔文花费30年时间,终于提出了关于表情的三原理,即 、 、
  3. (3) 达尔文为什么要给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寄开列了16个问题的表格?
  4. (4) 你从这篇短文中读懂了什么?
  5. (5) 文中描述了轻蔑、吃惊、愤恨或挑战时的表情,痛苦时的表情如何呢?请你描述一下。
4. 现代文阅读
 

①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一个部队子弟小学读书,语文老师沈玉梅是一名随军家属,四十岁左右的样子,一头齐耳短发,不苟言笑的面容,深蓝色的上衣,小西服领平平整整。右边的口袋外常常垂着一根花头绳,另一头拴着一只小口哨,口哨就装在口袋里。

②沈老师是我的朗读启蒙人。她有着较浓的乡音,很少示范朗读,只是监督我们多读。而她口袋里小小的口哨,便承担了训练朗读的重任。记忆中,《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我们读得最多的一篇课文。

③早读课,“嘟——”口哨声响了,我们的朗读开始了。沈老师非常严肃,大大的眼睛瞪着,像探照灯一样一直在我们头顶上扫来扫去。我们都敬畏她的目光,常常一边读书一边用余光瞟着沈老师。部队的孩子,战争片看得多,对探照灯似的眼神格外敏感。所以,我们坐得直,盯得紧,读得响。

④“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xiē)入我志愿军的阵地。”一开始,我们的声音便有些懒散。

⑤这时,沈老师摸出口哨,塞进嘴里,鼓着腮帮子猛地一吹。“嘟——”哨声尖锐刺耳,短促凄厉。我们的朗读声戛然而止,沈老师严肃地说:“不行,英雄的形象是高大的!”说完,往讲台上一站,胸一挺,眼一瞪,那高大伟岸的形象仿佛就是邱少云一般。

⑥沈老师指导我们朗读,还真是“身教多于言传”。哨声响起来,于是,我们挺胸抬头,模仿着沈老师,竭力展现出英雄的形象——“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只见沈老师握紧拳头,高高举起,同学们更是铿锵有力——“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灭。

⑦“嘟——”口哨声响了。这一次,声音明亮悦耳,清丽的尾音,掠过教室,格外好听。再看看沈老师,眉眼含笑,脸上放光,下巴不断轻点。“嘟——”又一声清丽的哨声,早读下课了!口哨又回到沈老师的口袋里,只有那条彩色的塑料头绳垂在外面,格外好看。

⑧后来,我离开了那所小学,回到家乡读书。学生时代,我做过主持人,录制过法制节目的解说词。每当家乡人夸赞我的朗读时,沈老师总浮现在我眼前一齐 耳短发,不苟言笑的面容,深蓝色上衣,小西服领平平整整,右边的口袋里装着口哨,一根花头绳在口袋外晃来晃去。

⑨“嘟——”口哨声又响起来了。沈老师,你还好吗?还记得那个瘦瘦的、说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小女孩吗?

  1. (1) 给短文命个题目
  2. (2) 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掠过   竭力

  3. (3) 从文中寻找描述沈老师哨声的词语,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我们朗读的声音懒散时,她的哨声

    我们朗读的声音铿锵有力时,她的哨声

    提示早读下课时,她的哨声

  4. (4) 请用上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概括沈老师的形象。(从外貌、性格特点、指导朗读几方面进行描述,写成一段完整的话。)
  5. (5) 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本文首尾呼应,突出沈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我敬畏沈老师,只是因为她是一名随军家属。

    ③本文只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手法。

5. 现代文阅读
 

紫云英

突然想跟你说说紫云英。现在南方好像已经不种这种用于肥田的植物了。记得小时候,生产队收了晚稻,总要混合了草木灰往田里撒一种芝麻般大小、形状怪异的种子。那就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

其实不应该叫草,她肯定是一种花。也就是清明前后的这段时间,春风贴地而行,掠过草木的叶梢,紫云英就像被人施了魔法“哗"地蹿长成一片,像一块块绿色的绒毡,远看近看都极富生机和诗意。再过不几天,就有小小花蕾在枝叶间显现,忽然某个夜晚,那绿色的绒毡就有粉红夹杂其间了,后来就索性改换了颜色,成粉红斑斓的了。你一定体验过哪天早上突然将屋门打开,看着远近的农田颜色更换的情形而产生的诧异和惊喜。粉红的颜色铺天盖地,像世界突然一夜间变了一副模样。

贴近了细看,紫云英的花有点像莲花,当然她没有莲花那么显眼醒目,也没有莲花那种清雅,甚至开得过于张扬。

但她有一种阵势。她不合适于村姑单朵单束地摘了采了,缀于发鬓或置于花瓶;她也不能为摆设而摆设。紫云英的美在于一种阵势,像映山红。可能野花知道自己的渺小,缺乏诱人的芬芳,不起眼,不显目,为世人不屑。所以,她们才联合起一种阵势,那种逼人眼眸(móu)、摄人心魄的阵势。如果你真的能够领略到她的伟大,没有人不为之感动,是那种为一枝一朵所陶醉所满足者不能体会的。

孩提时候的我,很喜欢雀跃于疯长着紫云英的田野上,在那翻跟斗、摔跤。紫云英是不怕踏压的,才凹伏下去一片,不多久又蓬勃起来。她是宽容的,好像理解乡间顽童的活泼天性;可对恶意的摧残,她却毫不留情地报复,我目睹过村中老牛饱食紫云英腹胀而死的整个过程,其惨状不可言说。

紫云英几乎没有磬香,但我常常因她想起“一缕香魂”这个词。紫云英的最后结局是被翻耕埋入烂泥之中。可我从没感觉那一丘丘的方田是她们的坟场,我总觉得在水田明镜般的水面之下,她们那缕香魂依旧,不然,那些禾苗赖以吸吮的荞分从何而来?一直到稻禾吐穗扬花甚至成熟收割,我仍会想到紫云英的生命存在。

  1. (1) 此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紫云英的?
  2. (2) 为什么肯定紫云英是一种花?
  3. (3) 紫云英的生命存在价值在哪里?
  4. (4) 简要写出你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5. (5)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空。

    紫云英的花是颜色的,一枝一朵并不,像等野花一样。它几乎没有,可我觉得她香魂依旧,她虽没有莲花开得那样张扬,却也能在田野上

6. 现代文阅读
 

夏感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用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进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 (1) 最能表达本文中心意思的句子是
  2. (2)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句子。
  3. (3) 在作者眼里,春天和秋天各是什么颜色的?
  4. (4) 作者为什么“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5. (5) 读了本文,你想到了哪些与夏天有关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

7.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题目。

父亲的招牌动作

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小学老师。我刚学会走路时,常是被父亲的手指牵着的。父亲只伸出一根手指让我抓住。抓着那指头,我总是感到很安全。倘若我抓不紧滑倒了,父亲仍只是伸着那根手指,等着我从地上爬起来。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事,不能全指望别人。

父亲教书很认真,对我尤其严格,因为我从小特别马虎,做事粗枝大叶。

父亲批改我的作文时,常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面批,我作文里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当他都不会放过。他的手指点到作文本上,戳到我脑门上,让我紧张得直冒汗。当时我庆幸地想,好在父亲只教我一年。现在我也庆幸地想,好在父亲教了我一年。

上了初中以后,我仿佛走出了父亲指尖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一段时期,我完全忘记了父亲的手指,直到那年我到县城参加高考。7月骄阳似火,父亲送我到考点,我知道父亲会和其他上千名家长一道,在校门外的树下一直等到我们走出来。走进校门十几步远,我觉得越来越紧张,蓦然回头,校门口人头攒动,却有一根手指高高伸出,那是父亲的招牌动作!我心里立刻就踏实了,转过头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大学毕业,我要离家远行工作。那天清早,寒风凛冽,哈气成霜。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我挤上火车在靠窗的一个座位坐下,离家远行,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忽听到车窗上“笃笃”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在窗外用指尖敲着窗子。然后,他凑上前重重地哈了一口气,窗玻璃上立即朦胧了一小片。我看不见父亲那沧桑的脸,却看见了一个字——“信”。 那是父亲用指尖在窗外反过来写的。

我明白,父亲是要我多往家里写信。我重重地点点头,却不知道他有没有看清楚。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是怕我在千里之外心情落寞,有什么心事写信跟家里人说说会好些。

从那以后,在风雨人生中,我总会想起父亲的手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     着我,曾经在浩翰的学海里      着我,曾经在大考前     着我,曾经在旅途中    着我。

后来,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抓住我的手指蹒跚学步时,我才体会到,我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

(选自《作文评点报》2014年12期,有删改)

  1. (1) 边读边想象。短文中哪些场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场景。(至少写出两处)

  2. (2) 在父亲的招牌动作出现的场景中,你觉得哪个地方最能表现出父亲对"我深深的爱,请摘抄下来,写下你的体会。

    摘抄:

    体会:

  3. (3) 第5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结合场景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①选择合适的词语按次序填写在段中的是()。

    A.牵引  指点  鼓励  温暖

    B.温暖  鼓励  指点  牵引

    C.鞭策  鼓励  指点  温嗳

    D.指点  温暖  鼓励  鞭策

    ②段中反复出现的带点词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至少写出两点)

  4. (4) 请从“和文章内容的联系”和“表达的情感”两方面体会文章结尾的特点,并选择一方面写下来。
  5. (5) 短文的内容让你想起本学期学过的哪篇课文?请写出课题。并谈谈短文与这篇课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8.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 外祖母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面孔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地的眼睛,从地内心却射出一种水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地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地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我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1. (1) 短文节选自高尔基的《童年》,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
  2. (2) 文中划横线和划折线的两个句子是对外祖母的描写,表现了外祖母
  3. (3) 理解句子,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中的“打”字突出了()

    A:外祖母饱含关爱的话语给“我"的影响深刻而持久。

    B.外祖母的声音特别响亮,令“我”记忆特别深刻。

    ②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突出了外祖母身形肥胖,却胖得可爱。

    B.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外祖母比作一只大猫,表现了她的轻快、敏捷、柔软。

    ③“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黑暗”与“光明”,它们的含义是()

    A.“黑暗”指幼年时候的“我”懵懂无知,“光明”指外祖母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B.“黑暗”指的是母亲对“我”十分严厉”,“光明”指外祖母十分爱“我”。

  4. (4) 外祖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外祖母怎样的情感?
9.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受伤的豹

①在大森林里,一只豹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伤得很厉害。它连续几天躺在床上,“哎哟哎哟”地叫着:“我不能再捕猎了, 得赶快想个办法,我要饿死了。”它左思右想 , 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②豹装出快要死的样子,对树上的猴子说:“亲爱的猴子,你快去通知所有的动物,就说我得了重病,快要死了。让它们一个个来看我,我想和它们作最后的告别。”

③猴子把消息传给了森林里的动物们。大家都可怜豹,便陆续去看望豹。

   ④鹿去了,袋鼠去了,野兔去了……乌龟(    )住得远,走得又慢,(    )落在了后边。当它慢慢地爬到豹的家门口的时候,突然发现地上动物们的脚印都朝着一个方向一只有进去的,没有出来的。它想了想,一下子明白了:“噢,原来豹的家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呀!哼!我还是别去看它吧!

读到这儿,我预测鹿、袋鼠、野兔等小动物们可能      。因为:       

⑤躺在床上的豹听见门外轻轻的脚步声,心里暗暗高兴。但是,过了一会儿,脚步声越来越远,终于听不见了。

  1. (1) ①段中,“左思右想”的意思是
  2. (2) 为④自然段中带括号的句子,选择一个恰当的关联词。(     )
    A . 既……又…… B . 虽然……但是…… C . 因为……所以……
  3. (3) “噢,原来豹的家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呀!”是什么意思?(    )
    A . 进去了,就不让出来了。 B . 进去了,就被关在里面了。 C . 进去的动物都被豹子吃了,所以出不来。
  4. (4) 阅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豹想的办法是以跟动物们告别为借口,把它们骗到自己家,再吃掉。()

    ②豹特别狡猾,把森林的动物们都吃了。(

    ③乌龟是通过动物们的脚印都朝着一个方向——只有进去的,没有出来的。识破了豹的诡(guǐ)计。()

    ④乌龟走得慢,就没有去豹的家。()

  5. (5) 边读边预测,并把你的预测写在短文中的方框里。
  6. (6) 文中的小乌龟特别棒!下面哪个词不适合用来形容它?(    )
    A . 认真观察 B . 聪明 C . 爱动脑筋 D . 活泼可爱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倾盆大雨终于停了!那布满天空的乌云似乎被眼前的雨后美景陶醉了,它们不想让自己破坏这美好而又优雅的气氛,悄悄地、悄悄地躲起来了。一直躲在黑云后面的太阳也不甘于落后,它欢快地跳出云层,把自己的光和热还给大地。

突然,高空中出现了一道耀眼的光芒,慢慢变成了一层红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变粗,与此同时,红道的两边还不断地下垂,一直垂到低空,形成了桥的形状。“啊,美丽的彩虹出来了,好美呀!”我心中一阵欢喜。

紧接着,在红色的里层又透出一种淡雅的橙黄色,随后也扩大变粗,可没有红色那样美丽,那样鲜明。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就像小姐妹一样亲热。又过了一会儿,紫、青、蓝、绿也争先恐后地出现在天空中,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彩虹。 这座美丽彩色的“桥”跟真桥一模一样,我多么想摸摸它那件美丽的七彩衣呀,一伸手,却什么也没有摸到。这时从不远处飘来几片雪白的云朵,它们围着彩虹,好像在赞美它。还有几片云飘浮到彩虹身边,轻轻地附在它身上,更给它增添了几份温柔和典雅。

多美的彩虹它就像一首诗,一幅画,一段优美的乐曲。

  1. (1) 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2. (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不甘落后一()    优雅一().

  3. (3) 彩虹是由几种颜色组成的?请你按描写的先后顺序写下来。
  4. (4) 文中画线句子用的是()的修辞手法,再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5. (5) 找出短文的中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