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九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yán)       骗(kuāng)      桥(zhàn)         自吹自(lěi) B . 守(kè)        拮(jù)         席(yán)          前后继(pū) C . 立(chù)       睢(suī)        杂(cān)          孜不倦(zī) D . 逗(liáo)       妖(ráo)        养(huàn)        根深固(dì)
2. 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鄙夷       孺养      间不容发      不言而喻 B . 摇曳       杜绝      李代桃僵      歇斯底里 C . 旁骛       嘶哑      扭捏作态      骄揉造作 D . 惊骇       漫游      相得益章      神色张皇
3. 填空题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 (1) 有的家长和孩子之间有(间隔 隔阂 隔离),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2. (2) 习总书记针对秦岭违建别墅作出了“扭住不放清顽疾,亲力亲为治乱象,一抓到底正风纪”的批示,一些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官员接到文件后(如坐针毡 如履薄冰 如出一辙)。
4. 默写
经典诗文默写。
  1. (1) 寂寂江山摇落处,。(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 (2) 欲渡黄河冰塞川,。(李白《行路难•其一》)
  3. (3) 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4. (4) ,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5. (5) 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 (6) 长大后//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5. 语段阅读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一颗星星是渺小的,但满天繁星是闪亮的,亿万人民的点点星光,必然汇聚成中华民族的璀璨星河。②我们需要明白,国是千万家,而每一个个体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只有我们做到________,________,才能凝聚起深厚炽烈的爱国情感。③爱国,从来不是喊口号,________需要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

  1. (1) 请提取第①句画线处的主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2) 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爱家庭
    B.爱自己
  3. (3) 请在第③句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6. 语言表达
(做采访)班级要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小说阅读现状。请你帮忙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1:

问题2:

7. 语言表达
(写对联)请依据上联,结合名著阅读积累,书写出下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8.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往林冲脑袋上便劈下去。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听松树背后雷鸣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生的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高八尺,腰阔十围。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1. (1) 上面文字出自名著《》,选段中的“胖大和尚”是
  2. (2) 选文选自书中的哪一情节?
9. 现代文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信仰·信念·信心

盛玉雷

①年过七旬的老人响应改革潮流,承包六亩地,种下上百棵树,因为“不想当懒汉”;年轻的创业者回望成功足迹,感恩时代际遇,立志“做改革的同行人”……一封封为《人民日报》评论版“生逢改革时”征文写来的读者来信,讲述了大时代的人生故事,荡气回肠的理想抉择、筚路蓝缕的创业传奇、奋斗圆梦的幸福时刻,令人由衷感佩信仰的光芒、感怀信念的热度、感奋信心的力量。

②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离开物质力量我们会失之贫弱,离开精神力量我们则会意志萎靡,物质力量也无从发挥。砥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厚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必将所向披靡。

③信仰是精神的支柱。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的理想,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标识。回望百年来历史,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战争年代,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改革岁月,再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时代宣言,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有崇高信仰,有为崇高信仰不懈奋斗的崇高追求,更多壮丽前景将在我们手中筑就。

④信念是奋斗的航标。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选择。汪国真曾说:“永远打不断的是脊梁,永远撕不碎的是信念。”扶贫干部夙夜在公践行“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生态建设攻坚克难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广大农民群众胼手胝足只为实现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宽阔大道上,处处都有奔跑着的追梦人。风雨无阻,砥砺前行,只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人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

⑤信心是力量的源泉。实现民族复兴,凝结着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40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展现出光明前景。当此时势交汇之际,我们面临难得机遇,具备坚实基础,拥有无比信心。“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树起乘势而上的坚强决心,激发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一定能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⑥实现民族复兴,不只是一场物质文明的积淀过程,更是一次精神意志的艰苦的攀登跋涉。“穷时要有穷志气,富时没有富毛病。”这句标语一直悬挂在深圳市龙岗区南岭村致富思源展览馆中,激励全村百姓无论任何时候都不忘艰苦奋斗。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正需要我们踔厉风发、抖擞精神,焕发信仰、信念、信心的力量,书写精彩人生,成就时代伟业,直抵伟大梦想。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 (3)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阅读选文第②~⑤段,下面这段文字作为论据放在其中哪一段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习.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问题。

一碗手擀面

①洛阳出差已经一周了。下午忙完,我决定回趟老家。

②夕阳的余晖游走在城市楼房的轮廓中,呆板的大街上车来人往。我不喜欢城里的热闹,会吓跑夕阳。老家的这个时候倦鸟归巢,炊烟袅袅,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

③大巴车只到镇上离老家还有十里路。一下车就听到有人喊我,是父亲。他一手接过我的行李,一手对着手机大声说:“接到了!接到了!我们这就回来!”说罢把电话递给我。母亲在那端问我晚饭想吃什么,我脱口而出:“妈,我想吃你做的手擀面。”

④门前的小土坡在夕阳的映下显得有些陌生而拘谨,似乎把我当成了客人。而远处,母亲瘦小的身影在夕阳中摇摇晃晃 , 那是她踮起脚在向我归来的方向张望。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长到像一幅剪影嵌进远山,长到拖拽出我更长的难过与辛酸。

⑤“快跟我回家,坐车很难受吧?累坏了吧?”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一把握住我的手。一进家门,她便忙着让我坐下。

⑥“去洗洗手吧,一路上出汗多。”我刚要起身,母亲又赶忙示意我别动,对我说:“我给你端水,你别起来。”不等我回话,就转身到院子里了。

⑦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我知道母亲在给我做手擀面。记得初中时候一天上午放学,由于母亲忙农活做饭晚了,我一生气准备不吃午饭就上学去。母亲也是这样让我坐着,转身小跑到厨房为我擀面条。

⑧吃了无数次母亲做的面条,但从没认真看过她擀面条的样子。想到这里,我轻轻来到院子里,厨房门开着,我站在离厨房几米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亲。

⑨厨房里装的还是以前那种白炽灯,夜色包围下加上腾空的水蒸气,白炽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母亲就在灯下,正用擀面杖擀面,擀面杖很粗大,她似乎要用尽全身的力气。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⑩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的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母亲突然抬头看到我了,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得受不住了。

⑪我慌忙之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只对她摇摇头,不再看她,一个人回到屋里,坐下等着。

⑫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手擀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别动,碗很烫。”我便又坐下来。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

⑬母亲总是这样,吃饭时候总要催促我趁热吃。以前听到她催,心里总是一阵怨气,偏慢吞吞的,任由她唠叨。今日我却赶忙拿起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

⑭“别那么大口,小心烫着!”我点点头。“对对,还要放点醋,那样才更好吃,我去拿。”她转身去厨房拿来醋,往我碗里倒。“怎么样,淡不淡,再放点盐?”我摇摇头。“吃肉啊,那是我专门放面里的,快吃!”“哎呀呀,你别吃这么快,小心烫!”……

⑮我没有劝她去吃饭,任母亲站在身旁看我吃面。因为我知道,我没吃完,她不肯走开。

⑯我悄悄地打量着母亲满头的白发和不再光滑的双手,又想起自己已经久未归家……一碗面吃完,汗水顺着脸颊淌下。这手擀面的味道,一半在嘴里,口口香醇;一半在心里,满是酸楚。

⑰那些汗水流进嘴里,涩涩的,咸咸的。难道它们真的只是汗水吗?

  1. (1) 通读全文,母亲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具体的细节之中?(请答出两处)
  2. (2)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加点词语“摇摇晃晃”的表达效果。
  4. (4)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⑨段画线的句子。
  5. (5) 选文第⑯段“我”觉得手擀面的味道“香醇”和“酸楚”的原因是什么?
  6. (6) 选文以“一碗手擀面”为题目,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