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7课这个世界的音乐课时训练

粤教版高中语文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7课这个世界的音乐课时训练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4-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狼  转/惜  嘎/然而止 B . /躯  管/船  运/声音 C . 动/栗  征/然  蚊/方圆凿 D . 型/具  胀/湃  塞/没无闻
2.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 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社会休戚相关 ,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B . 朱总理的话高屋建瓴 , 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 . 我看见就在那一瞬间,大黄狗忽然戛然而止 , 不再跟车追赶。 D . 有些同志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 , 认为这只是十指中的一指,无关大局。
3.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时下,冠以“文化”比比皆是,但热闹之余感到,其中似掺杂了一些随意性、功利性,少了对文化“敬惜字纸”的敬畏感。 B . 不少国家通过独立的机构对信息公开行使监督,独立的第三方审查,显然有利于摆脱行政保密主义的干扰,使信息公开的监督维持客观与中立。 C . 近三十年来,广州发生了巨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令人惊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发展是伴随着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这一惨重代价的。 D . 教育部决定在全国10个省(直辖市)进行京剧教学试点的通知几天来引起巨大争议,在所有的质疑中,15个学唱曲目有13个为“样板戏”成为最大焦点。
4. 单选题
把下列句子填入横线,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么会走到一起呢?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达到完美的成果吗?

②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和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

③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

④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⑤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A . ②①③④⑤ B . ②①③⑤④ C . ④①②③⑤ D . ④②①③⑤
5.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鸟类歌声中事务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分析,以至于看起来它们没有多少时间从事音乐活动。但音乐还是有的。在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词汇的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说这些是8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是难以讲通的。我后院里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强烈的感觉是,它这样做只是自得其乐。有些时候,它似乎像一个住在公寓里的专业歌手一样练唱。它开始唱一段急奏,唱到第二小节的中间部分戛然而止,似乎那儿应该有一组复杂的和声。它从头再来,但还是不满意。有时它明显地改用另一套乐谱,似乎在即兴来几组变奏。这是一种沉思的、若询若诉的音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1. (1) “事务性通讯”和“8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指什么?

  2. (2) “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什么?

  3. (3) 作者认为音乐的性质是什么?

  4. (4) 本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朱竞

    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也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

    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样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汉语传统的断裂。

    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

    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中国为最的。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为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这意味着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地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

    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 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 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选自《汉语的危机》,有改动)

  1. (1) 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两项是(    )

    A . 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 . 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 000万。 C . 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 D . 汉语在一百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 E . 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
  2. (2) 根据文章观点,下列措施中不能“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是(    )

    A . 作家的创作应该禁止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 B . 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和强化保护母语的责任意识。 C . 学生作文不应该用网络的专用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D . 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普通话,降低汉语交流的障碍率。
  3. (3) 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

  4. (4) 文章结尾提到,全球的“汉语热”持续升温,作者不惜列举数字和事实说明这个问题,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观点进行分析。

7.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一段话,将画线部分的具体描写改为概括叙述。词语可增删,不得改变原意,不得超过40个字。

    一到秋天,森林里又换了一番景色。落叶松和各种阔叶树的叶子变成深浅不同的黄色。有些树的叶子竟变得火一样红。不落叶的树显得更苍翠了。秋风摆动树林,哗哗的声音好像海边的浪涛。榛子、野枣、山里红、山葡萄都熟了。松鼠忙起来了,它不停地把山果子搬进树洞里去,准备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天。

8. 语言表达
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36字以内)

    在建的津门津塔将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津门的设计理念源于法国著名建筑拉德芳斯门,两座顶部相连的高楼构成巨大的“门”字型,象征着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大都市的包容与开放。津塔高336.9米,地上75层,地下4层,其外形设计则采用中国传统的折纸风帆造型,是现代建筑科技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这组建筑将于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