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综合测试(一)试卷

广东省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综合测试(一)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三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自三星堆六个新发现的“祭祀坑”破土发掘以来,世人对三星堆文明的各种猜测和解释让人眼花缭乱。人们之所以对三星堆感到神秘,正因为我们过去太习惯于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它,用我们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这个未知的世界。比如说,凡高度发达的文明就应当有文字,殷商有甲骨文、金文这样的文字,三星堆为何没有?如果没有发现文字,那特色鲜明的三星堆文明还属于中华文明体系吗?因此,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已经出土和即将出土的各种考古遗物和遗迹现象,在当前至关重要。

研究三星堆的古发掘,有三个重要的维度。

第一个重要维度,从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看,三星堆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从考古发现而论,在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史前新石器时代文化当中,都可以找到和三星堆早期文化相似的因素,它们有可能是三星堆文化的源头之一。而在文献典籍当中,同样可以看到两个和三星堆文明关系密切的古代书写系统。一个是中原文化系统,西周时就有“蜀”的记载,《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伐纣,“西土八国”之中就有蜀人参战。另一个是巴蜀文化系统,《蜀王本纪》记载古蜀时期先后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各世代。蜀各世数王虽然远离中原王朝,但也自成一系,若隐若现地始终保持着与中原王朝之间的联系,既非天外来客,也非域外异族。

第二个重要维度,是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殷周文明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目前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之一。三星堆“祭祀坑”中先后发现的高大的青铜神像,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和头像,黄金制作的金面罩、金杖等器物,让人感到震撼和费解,用人们过去对殷周青铜文化的“常识”无法加以解释。事实上,这正是古蜀人独具匠心的创造。他们基于中华文明的母体,采用浪漫的艺术形式,表达“神人之间”的沟通,为中国青铜时代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三星堆所接受的文化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多的是来自中原地区,有些则可能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川西北地区、云南和两广等地区传入四川盆地。其中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尤其是龙、虎、鸟、大眼兽面等神秘动物图像,和我国南方青铜器系统(如湖南)也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个维度,是世界古代文明视野下的三星堆。三星堆究竟是不是外来文明?这也是当前最吸引眼球的议题之一。如果把三星堆文明整体性地认定为外来文明的产物,是缺乏科学根据的。除了以上已经论述的三星堆与中原殷商文明的密切关系等考古事实之外,还需指出的是,不同文明之间,在大体相同的文化水准、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程度等条件之下,各自独立地产生出某些相似的文化现象并不足为奇。例如,对神秘的大眼睛、神树、太阳神等的崇拜现象,在世界各古代文明中都有存在,不能将三星堆出现的这类考古现象都归结于外来文明。

如果从中外文化交流的宏大视野上看,三星堆所处的中国青铜时代与域外文明产生交流已具备充分条件。汉武帝时派遣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其动因之一就是因为在中亚、南亚发现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方知其间必有民间的商贸通道可资利用。事实上,早在年代更为久远的史前时代,已有若干物证表明中西文化之间有了不同程度的接触、交流。此次三星堆四号坑灰烬层中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出蚕丝蛋白,很可能也是丝绸的残痕。这也证明早在三星堆时代,蜀地已能生产并利用丝绸作为高级贵重物品。秦汉以后,丝绸成为国家对外贸易交流的主要产品,古蜀早在青铜时代便已经奠定了这个基础。所以,若说在三星堆文明中包含有某些来自更为遥远的域外文明影响和交流、互动的因素,客观上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霍巍《三星堆神秘面纱的三个观察维度》)

材料二:

近些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取得的成果是中国考古学实现其肩负重大使命的典型例证。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河南二里头等一系列都邑性遗址的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把中华文明形成的时间由距今 4000 年左右的夏王朝提早到距今 5000 多年,向前延伸了一千多年。“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被论证为可信的历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追溯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历史滋养和学理支撑。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摆脱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三要素”即文字、青铜器和城市的束缚,以社会严重阶层分化、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作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根本标志,列举了辨识的王权和国家的物化标志,即都城或其他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高等级的建筑、随葬品丰富且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器具等。正是按照这一标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论证了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明“三要素”并不是世界上所有文明不可或缺的要素,如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就没有制造和使用金属器,没有出现冶金术。因此,我们提出的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也符合世界其他一些原生文明,具有普遍意义,是中国考古学对世界文明研究作出的理论贡献。

(节选自王巍《关于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考古发掘,用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未知的世界,就不会有新的发现。 B . 从考古发现和文献典籍记载两个角度分析,都可以找到中原文明与三星堆文化的联系,明确三星堆文化的源头。 C . 古蜀人独具匠心的创造、浪漫夸张的艺术想象,为中国青铜时代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为中华文明作出了独特贡献。 D . 在汉武帝派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后,中亚、南亚发现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蜀王本纪》中有关于各世数王的记载,可以证明李白的《蜀道难》中关于蜀国开国的诗句有着现实的依据。 B . 世界各古代文明中都有对神秘的大眼睛、神树、太阳神的崇拜现象,反映了三星堆文化与世界文明之间的实际联系。 C . 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酶联免疫技术,三星堆四号坑灰烬层中可能不会检测出蚕丝蛋白。 D . 文字、青铜器和城市“三要素”,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以之作为判断是否进入文明社会标准很可能忽略一些文明。
  3. (3) 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一中第二个维度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 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鸟和缠绕于树干上的龙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神话体系中常见的母题。 B . 在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发现了类似殷商以青铜鼎、簋等容器相配合来表达社会等级、身份的“礼器”。 C .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用于祭祀的玉璋、玉璧、玉琮,与殷墟出土的玉器在造型和功能上十分接近。 D . 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西北地区,曾经出土过与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类似的“权杖”。
  4. (4) 材料一是怎样体现论证的严密性的?结合文本,从论据使用和语言表达角度加以分析。
  5. (5) 要想获得更多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态度与精神?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Ⅱ

文本一

老橡树的歌

【韩】赵南柱

时间应该足够通过人行道,可是出租车就开始减速,没等红灯亮起,就停在了等待线前。

“想听首歌吗?”

突然,年纪大概有 60 多岁的出租车司机拿起放在副驾驶位置的木吉他,开始演奏。

“我的刑期已满,正要赶回家……”

一首常听的歌。《老橡树上的黄丝带》,这是结束监狱生活回家的男人送给妻子的歌。他对妻子说,如果你还在等我回家,那么请在村口的老橡树上系一条黄丝带。我记得很久以前在杂志上读过。绿灯亮起,司机赶忙把吉他放回副驾驶位置,重新握起方向盘。

“做歌手是我的梦想,以前还谱过曲,现在彻底放弃了。”

“原来是这样啊。”

我喝醉了,只是礼节性地回答。

司机并不介意,继续说道:“我想唱歌,也有想见的人。如果您不喜欢听,请告诉我。”

我偶尔会以大学生记者的身份在新闻网站上传文章,突然觉得弹吉他的出租车司机可以成为新闻主人公。在交叉路口,在人行道旁,我又听了几段,到达家门口的时候,我正式做了自我介绍,并且说我还想和他多聊会儿。司机有些尴尬,我决定不关里程表,问他想见的人是谁。

“我那时很不像话,说要做音乐,一分钱也不给家里,还指手画脚……”

很长时间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加入组合,前往音乐咖啡厅和活动现场唱歌,可是连零花钱都赚不够。也曾带着试音带找过多家唱片公司,最终也没有得到机会。他对通过媒人介绍认识的妻子没有丝毫感情。双胞胎女儿出生的瞬间,他还在和一起做音乐的人通宵喝酒,抱怨这个世界让他怀才不遇。即使如此,妻子也没有埋怨过他,而是独立抚养着两个女儿。直到现在,他也不知道妻子当时是怎样维持生计的。

除了这些,他还出过轨。任何情况下都没发过牢骚的妻子,唯独这件事不肯放过他。闻味道,翻口袋,不让他换电话。他外出的时候,妻子悄悄尾随,带着两个女儿去音乐咖啡厅,从早到晚监视他。有一天,妻子和两个女儿突然失踪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也没和亲戚朋友联系。这已经是 20 多年前的事了。

“现在我知道她们在哪儿。女儿们还是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我也帮不上忙,怎么好意思主动联系她们呢?我盼着她们偶然坐上我的车,曾经在她们附近转来转去。我在孩子们的学校附近转来转去,一次也没遇到,可能她们不坐出租车。我应该去开公交车……”

他搔着后脑勺,难为情地笑了。车费持续上涨,我说我想把歌听完。他又拿起吉他。

我觉得他可能会不喜欢露出自己的脸,就主动要拍摄他弹奏的手和轮廓。

“现在,整车的乘客都在欢呼。我无法相信我所看到的。我要回家。”

唱到“老橡树上挂满了上百条黄丝带”的时候,他的眼角含着泪水。我也有点儿感动。付他的车费比平时高出 3 万韩元。

报道反响不错,还上了门户网站的主页。大部分评论都说自己重新思考了家庭的意义,或者希望得到妻子的谅解,希望妻子幸福。几家电视台想要采访出租车司机,可我并不知道司机的联系方式。故事似乎就在余韵中结束了。

傍晚时分,有人留言说见过弹吉他的出租车司机——前面的头发已经花白的出租车司机,副驾驶位置上放着木吉他,每次等信号灯时都会弹唱经典老歌。不过每段留言提到的故事都不相同:为了寻找因为父母反对而分手的初恋,为了寻找离家出走的儿子,为了寻找贫穷而从小被人领养的小弟弟……有人像我一样,为了把歌听完而多付车费,有的只是想帮助他而随手给他些钱,更多的人不肯收他找回的零钱。

反对留言和抗议电话接踵而至,最后不得不发文道歉,撤回原来的报道。

我感到气愤而羞耻!我给留言的网友发邮件,向私人出租车工会咨询,辗转出租车停车场四处打听,还是没能找到他。当时为什么没想到记下他的车牌号呢?现在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可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些流传于世间的众多新奇的,令人惋惜、流泪的故事,不论真假,我们总被忏悔者的真诚所打动。但又有谁在忏悔者背后蜷缩着,无辜地承受着更多的伤痛?我讨厌自己的疏忽和无情。

从那之后,我再没有写过报道,仍然在寻找那夜的出租车司机。

(节选自中信出版社《她的名字是》,有删改)

文本二:

我的刑期已满/正要赶回家/我必须知道有哪些东西还属于我/若你收到了我的信/告诉你我将重获自由/那么,你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你还要我的话/在老橡树上系条黄丝带/漫长的三年过去了/你还要我吗/如果我看见老橡树上没有系黄丝带的话/我会留在巴士上/忘了我俩的过去/责怪我自己/如果我看见老橡树上没有系黄丝带的话/司机先生/请帮我看一下/因为我无法承受即将看到的/我其实仍在监牢/只有吾爱握有钥匙/我需要的仅是黄丝带/即可将我释放/我已写信告诉过她/现在/整车的乘客都在欢呼/我无法相信我所看到的/我要回家/老橡树上挂满了上百条黄丝带!

(《老橡树上的黄丝带》歌词)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间足够通过人行道,但出租车却减速停车,可见司机心里非常想在乘客的面前演奏一曲。 B . 面对弹唱,“我”开始并不感兴趣,打算继续聊是因为“我”认为司机适合做新闻的主人公。 C . 在到家之后,“我”仍想跟司机聊聊,而对陌生人突然好奇自己的过往经历,司机感到尴尬。 D . 虽然司机有编故事谋钱财之嫌,但故事内容引发广泛共鸣,这说明社会生活中存在类似问题。
  2. (2)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由有限视角展开叙述,逐步揭开司机“曲折的人生经历”,吸引读者逐步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B . 作者采用“我”与司机的对话的方式来还原司机的故事,既保证小说的现场感,又让叙事集中紧凑。 C . 作者选择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作为叙事的切入点,真实自然,叙述语言平实质朴,使小说有很强的纪实色彩。 D . 结尾写“我”再没有写过报道,但仍想寻找那夜的司机,小说到此戛然而止,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3. (3) 撤回报道后,“我”为什么会感到气愤、羞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请根据你对文本二歌词的理解,谈谈文本一中引用歌词的作用。
3.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辛弃疾,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金主亮死,耿京聚兵山东,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奉表归宋,授承务郎,改差江阴佥判。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狱 。尝摄帅,每叹曰:“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至是务为镇静,未期岁,积镪至五十万缗,榜曰:“备安库”。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籴于广,今幸连稔,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粜之,候秋贾贱,以备安钱籴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闽王殿”。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掷之地。次阅《礼记》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启之,乃赵方也。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 , 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B . 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 启名则赵鼎也 C . 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 启名则赵鼎也 D . 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古代男子 20 岁拟字,女子不可拟字。名、字和号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 B . 绍兴:南宋皇帝赵构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 . 提点刑狱:宋代特有官职名称,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对本路的各级官员实施监察。 D . 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又被称为曲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带奏表归顺南宋,被授予承务郎之职,改任江阴佥判。乾道六年,升为司农寺主簿,出京任滁州知州。 B . 辛弃疾担任滁州知州时,适逢百姓受到战火的波及,他先后出台了减轻赋税,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训练民兵等政策。 C . 辛弃疾处理福州盗贼之事还未实施就被台臣王蔺弹劾,说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早晚会端坐在闽王殿上称王。 D . 辛弃疾在长沙为帅时,同僚吴交如死,没有棺材入殓,辛弃疾颇有感叹并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后,接着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②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

  5. (5) 辛弃疾是如何解决福州盗贼之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4.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午枕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1. (1)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小憩时间不长,于梦中却似已历百年,“去悠悠”三字,寓无限惋惜。 B . 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生机勃勃之景。 C . 颈联“朱户”“画楼”代指豪门大族的奢侈生活,豪门迭出,奢靡不绝,诗人对此予以委婉批评。 D . 本诗主要通过诗人午后梦醒时的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结句中的“兴废”两字实为一篇之纲。
  2. (2) 前人对王安石诗作有“擅说理,善用典”的评论。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
5. 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1. (1) 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 (2) 屈原在《离骚》用“美人”作喻来表达自己遭朝廷小人妒忌陷害的苦闷的两句诗是:

    。”

  3. (3)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用“”写出了诗人惜春的感叹,用“”的行为以表现伤春。
6. 综合题
语言文字运用I

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虽看不见,却无处不在。山川丘陵江河湖海,田野森林、城市村庄,她都用温柔的手抚摸过。春风过处,(甲)。

②北方四季泾渭分明,季节的风吹向大地,让人感受到时令的变迁、植物的荣枯。A 每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总会为之一振,苏醒,返青,拔节,生长。

③春风是一寸一寸地来到的,她边走边为大地褪去寒衣,(乙),直至冬衣褪尽,春色满园。④燕子每到春天便会跟随春风按时返回村庄,寻找它曾经的家园。它们打扫干净亲手营造的巢房,白天在野外觅食,傍晚在村街上游戏。春风中,B家雀在墙头嬉闹,斑鸠在柳树枝头上下翻飞,上百只喜鹊在杨树、梧桐树的枝丫上安营扎寨。远远望去,一个个喜鹊的家在春风中摇曳。

⑤麦田脱去叶片上的灰白,伸展开蜷缩的腰肢,将深绿色在田野里铺展。C 紫叶李花团锦簇,连翘灿烂,碧桃俏丽……村庄的册页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股脑儿展示。

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大地的血脉。D 这里是鹅鸭的天堂,它们在河中觅食、嬉戏,还在河面上唱着“鹅鹅鹅”“嘎嘎嘎”的歌。河边垂柳依依,那鹅黄色的芽苞,将河水映绿染黄。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万物葳蕤,生机勃勃           乙: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 B . 甲:万物葳蕤,生机勃勃           乙:渐渐地为大地着上春色 C . 甲:生机勃勃,万物葳蕤           乙: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 D . 甲:生机勃勃,万物葳蕤           乙:渐渐地为大地着上春色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每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总会为之一振,苏醒,返青,拔节,生长。 B . 家雀在墙头嬉闹,斑鸠在柳树枝头上下翻飞,上百只喜鹊在杨树、梧桐树的枝丫上安营扎寨。 C . 紫叶李花团锦簇,连翘灿烂,碧桃俏丽……村庄的册页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股脑儿展示。 D . 这里是鹅鸭的天堂,它们在河中觅食、嬉戏,还在河面上唱着“鹅鹅鹅”“嘎嘎嘎”的歌。
  3. (3) 简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
7. 综合题
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0年6月23日,北斗系统全面建成。   ①   , 国人一片沸腾。“北斗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改变世界”迅速成为网上热议话题。

    ②    。具有实时监测、全球追踪、精准定位等功能的北斗,早已指引着农机在广阔的田野上深耕细种,引导着渔船在远海风浪中安全航行,为飞驰的中欧班列保驾护航……北斗,让劳动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让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保障。

北斗早已走进日常生活。北斗高精度及北斗辅助快速定位用户数也早已突破5亿。开车出行、共享单车、外卖送餐、物资运输等等,都有北斗身影。   ③   , 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北斗,早已深刻改变着每个人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世界上也已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斗系统,北斗用户数量达到“亿级以上”。共享与开放的北斗,给各国人民早已送去了生活改善的科技之光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开放与共享的北斗,早已给各国人民送去了改善生活的科技之光 B . 共享与开放的北斗,给各国人民早已送去了改善生活的科技之光 C . 开放与共享的北斗,给各国人民早已送去了生活改善的科技之光 D . 共享与开放的北斗,早已给各国人民送去了生活改善的科技之光
  2. (2)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8.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工具原指进行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后比喻用以达到目的的事物。——《现代汉语词典》

人要把自己迅速工具化。工具化,就会对别人有用,人有了用,就会有空隙来生存。——张艺谋

人,是目的本身,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只是把他当作工具来加以利用。——康德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人的“工具化”似乎无法避免。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工具化”的体验与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