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广东省化州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便会遮蔽或者丧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庸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繁荣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

材料二:

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造出来的崭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存的生命。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藏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理人生的普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上述思想作为一种创作理念,与传统的强调文学与生活同质性的“模仿”和“再现”理论,有着较大的区别。在现代小说创作中,固守传统的“模仿”“再现”原则的固然不是少数,而追求叙事的诗性价值也是一些作家的自觉追求。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样式,更多地是与历史发生密切的关联。早期的志人志怪小

说,就是以“稗官野史”“正史之余”“六经国史之补”的面貌出场的。因此,可以说早期的小说主要是对人与社会的具象描述和刻意模仿,并以此来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一这样的小说不是一种纯料的艺术,人们更多地关心它所叙之“事”,而不关心它是如何“叙”事,其社会历史价值远远大于艺术价值。但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小说不断地从讲故事的原始形态向请性叙事的现代形态发展。许多现代优秀小说,借用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的话说,是“浸透了诗的”。在中国,第一部充分诗化的叙事文学作品是《红楼梦》。在这部不朽之作中,诸如“顽石幻形入世”“绛珠还泪”“木石姻缘”“风月宝鉴”等审美意象奇幻而丰盈,隐喻、象征、反讽、复义等诗性手法层出不穷,超言绝象的不尽内涵对人的心智有着永恒的吸引力。雷雪芹将人间严酷的现实界充分诗意化了,因此他的作品达到了叙事艺术的巅峰。

(摘编自孙春吴《论现代小说的诗性叙事》)

材料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集中反映一个作家的审美追求,决定着作品基本的审美品格。在塑造人物方面,孙犁的小说表现出很强的诗化品格。一般来说,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一般的小说作家往往通过立体多面的人物性格来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人生。但是由于特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孙犁不喜欢表现生活中丑恶的、悲观的一面,而喜欢写人生美好的、欢乐的东西。在孙犁的小说世界里,大量的农村青年妇女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人物系列画廊。《老胡的事》里的小梅、《丈夫》里的媳妇、《芦花荡》里的两个女孩、《荷花淀》与《嘱咐》里的水生嫂、《正月》里的多儿、《蒿儿梁》里的女主任、《吴召儿》里的吴召儿、《山地回忆》里的妞儿······对这些青年妇女,孙犁不是穷形尽相、面面俱到地刻画描写,而是重在发掘她们的灵魂美、人情美,作者把这些人物当作“美的极致化身”,而不是借她们来展示广阔复杂的社会人生。在孙犁的笔下,她们的性格无一例外都是凝定的、单纯的,但她们因包蕴着作者的丰厚情感和美好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可以称之为诗化的人物。

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郁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小说与诗毕竟是两种不同文体,在营造意境方面二者是有差别的:诗是抒情文体,在一首诗中,意境是统一的、自足的;而小说是叙事文体,人事过程的展现必须以场面的递进为背景,小说的意境是通过场面来显示的。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意境不仅指一种深善的情旨,同时还要配合一个活生生的场面,使那情旨化为可以感觉的。”孙犁的许多小说往往就是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而意境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刻意创造的。正是内在于小说深层的诗情诗境,将缺少时间规定性的生活片段连缀贯穿起来,使得孙犁小说呈现出影散而神聚的散文之美。

孙犁像写诗一样写小说,也像写诗一样铨炼语言,他的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巧设比喻,是孙犁小说语言诗性美的突出表现。围绕一个描写对象,以比喻为手段多方网罗物象,扩大语言的意象密度增强语言的诗意,这可以说是他的“繁笔”。而“简笔”他也同样用得富有诗意,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味。例如,《荷花淀》里水生嫂听说丈夫要随队出征: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嫂手指的震动分明是内心的震动;是依恋文夫?还是担心丈夫?还是因为想见独身持家的艰辛?或者这些心绪兼而有之?对此作者不着一字,留下空白,让读者根据主人公的动作细节去想象。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是孙犁小说语言诗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朱光潜认为:小说的功用在于叙事说理,而诗则着意于抒情遣兴,“事理可以专从文字的意义上领会,情趣必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由于诗的渗透,孙犁小说语言的音乐性大大增强,语言的内在节奏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新新来《孙犁小说的诗性特质》)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性是所有文学形式共有的本质特征,是所有文学形式的普遍追求,是提高文学作品艺术品位的首要因素。 B . 小说的故事性和诗性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故事性越强则诗性越弱;反之,故事性越弱诗性就越强。 C . 文学的“异质化”意指对客观现实人生所做的情态化和心灵化艺术加工,不同于传统的“模仿”“再现”。 D . 小说是否具有诗性的特质,取决于作者能否将传统诗歌营造意境的技法灵活自如地移植到小说创作之中来。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祝福》中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肖像描写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真实而传神地刻画了其精神世界。 B . 《边城》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人性的善良美好。 C . 《装在套子里的人》谈到别里科夫的婚事时写道,“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极尽讽刺之能事。 D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关风雪的景物描写虽着墨不多,却渲染了气氛,同时推动情节层层发展、逐步走向高潮。
  3. (3) 材料三在说理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简要举例说明。
  4. (4) 如何提升中国当代小说的“诗性”特征?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II

在异乡

(美) 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这时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它们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乌在风中飘摇,羽毛翻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葬礼的仪式时常在院子里举行。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赛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央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他检查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

医生拿来一张照片,上面拍着一只萎缩的手,几乎同少校的一样小,那是整形之前照的,

经过治疗后就显得大一点了,少校用一只好手拿着照片,十分仔细地瞧着,问道:“是枪伤吗?”

“工伤,”医生回答,“你该有信心了吧?”

“不。”少校答道。

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着评”中黑丝踊的小伙子-他在前线待的时间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助章。

起初,因为我佩着勋幸,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注》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冤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等等。但是,造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一的态度有点变了。

我们谁都不知道战事将如何发展,只知道仗还在打,一直在打,不过,我们再也不用上前线了。

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剑水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申,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有一天,我对他说,“意大利语一学就通,说起来挺容易,我不太有兴趣了”。“嗯,不错,”少校说,“那你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语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语法。不久,我感到意大利语完全变了样,以致当我脑子里语法概念模糊时,都不敢同他交谈了。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谁都不信这玩艺儿。有一天,少校甚至说,这些东西全是胡闹。那时,那种医疗器刚问世,我们正好去作试验品,这真是白痴想出的花样。

当我学不好意大利语法时,他骂我是个丢人的大笨蛋,并且说,他自己也是个傻瓜,煞费心思来教我。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他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失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注意,语法要正确!”“回美国。”

“结婚了吗?”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噔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乎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把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

“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掸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使后,才同地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 ,有删改)

【注】 ①“RATELLANZA”“ABNEGAZIONE”:意大利语,意为“友爱”“皃己”。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表达了战争还在继续,而“我们”再也不用参战了的意思,说明了“我们”伤残严重,同时也包含着不能再上战场杀敌的遗憾。 B . 很多伤兵都得了勋章,意大利为了表示友谊,授予了“我”这个美国兵勋章,其他人因此改变了对“我”的态度,“我”感到很伤心。 C . 小说结尾写少校对墙上的那些照片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这一细节表现了他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 D . 作者用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洗练传神的语言、简单白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反战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
  2. (2)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作者精心对死狐、死鹿和一串串的死鸟进行逼真描绘,意在与四肢残疾的伤病形象形成对照,具有生动的象征意义。 B . 海明威不喜用深奥的大词,他使用英语中的基本词汇,准确地表情达意。文中出现的意大利词汇,为作品增添了异国国色彩,使故事更具真实感。 C . 小说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对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叙述,叙述者似乎是不加修饰和改变地把人物对话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叙述中介的存在。 D . 小说以全知视角,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故事真实可信,同时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
  3. (3) 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 (4) 小说的标题“在异乡”含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3.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威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先是扶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事,下狱死。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时北单于遗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绥御之方,其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而致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具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见天子,宪上遣固将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①,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棰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完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节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注】 ①私渠海: 地名,今蒙古共和国稽落山西北。

  1. (1)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 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B . 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 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C . 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 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D . 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 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班固文才出众,善于识人。他年轻时给东平王举荐贤士,所荐之人都得到了东平王的青睐重用。 B . 班固颇有政见,深谋远虑。对于汉匈关系,他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认为应抓住时机,维护双方和平关系。 C . 班固胸怀大志,投身军事。他在伐匈之战中,辅佐窦宪,随军出征。后来窦宪落败,班固受牵连而被免官职。 D . 班固疏于教育,遭致灾祸。其子不守法度,家奴也缺乏教养,获罪于地方官员,后致班固下狱而死。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弟超恐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

    ②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

  4. (4) 对于匈奴的和亲请求,班固力排众议,认为应该与匈奴建立友好往来。他的理由有几点?请简要分析。
4.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望秦川

[唐] 李颀

秦川朝望迥, 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①这首诗是诗人李硕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秦川: 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此诗中指长安一 带。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颔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长安城的庄重肃穆,传神地点染出来了。 B . 本诗前两联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不言秋而秋色自现,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 的画面。 C . 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了一层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意境。 D . 尾联中的“霜露” ,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 “凄其霜露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
  2. (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 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 中对《离骚》 高度评价,称它兼有《国风》的“好色而不淫和《小雅》的“”。
  2. (2) 《过秦论》中“”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 (3) 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两句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6. 综合题
语言文字运用I

人类的大脑每秒都会收到无数信号。大多数时候,到一些重要的线索,譬如敲门声等。这也是我们能够在周围复杂世界中运作甚至生存的关键。

大脑对这种无休止的信息流进行筛选并非易事,这种非凡能力是由数十亿个突触组成的复杂神经网络实 现的,突触是调节细胞间信号传输的专门连接,这些连接中的一部分会抑制信号传输, () ,这种“平衡”可确保 我们的大脑以最大效率运行。 ② ,人类就会被信息洪流击倒。学会筛选确实是一种非凡的能力。科研人员发 现,放过什么,③ ,这和大脑的常驻免疫细胞有关。大脑抑制和兴奋之间的这种微妙平衡,是由高度特化的小 胶质细胞亚群一一大脑的常驻免疫细胞维持的。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种瞬间即可完成的“平衡行为”,另一部分则会加速信号传输 B . 另一部分则会加速信号传输,这种“平衡行为”瞬间即可完成 C . 这种“平衡行为”瞬间即可完成,另一部分则会加速信号传输 D . 另一部分则会加速信号传输,这是一种瞬间即可完成的“平衡行为”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7. 综合题
语言文字运用 II
  1.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下面的语句中暗含一个三段论推理,请仔细研读,在后面的横线上补写上相应的语句。

    改革是新事物,当然避免不了要遇到前进中的困难。

    大前提是:①

    小前提是:改革是新事物

    结论是:②

  2. (2)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分别改写成一句话。可酌情增减词语,但要保留原有信息。

    ①《离骚》 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极致诗歌”之一。

    ②屈原是《离骚》 的作者。

    ③中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在《离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以“《离骚》”为主语开头:

    以“屈原”为主语开头:

8.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左传》有言:“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意思是预先准备好就没有忧虑这是古代以来好的教育。底线思维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技巧,它要求我们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接受这种情况。底线思维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能够提供继续前进时所必须的那份坦然。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 , 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