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现代音乐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海市现代音乐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默写
默写下列诗歌。
  1. (1) 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2. (2)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李白《蜀道难》)
  3. (3) 女娲炼石补天处,。(李贺《李凭箜篌引》)
  4. (4) 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2. 单选题
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 . 画里常写空山,一人观竹听风。人问空山何在,空山即是心中。 B . 风中孤雁南去,无端生出闲愁。秋山秋水伴我,何人在你心头? C . 秋水时深时浅,春色有淡有浓。年年来此树下,心情总是不同。 D . 关河万里萧索,心中三分寂寥闲看几枝新花,乱了一本芭蕉。
3. 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我贿迁(财物,这里指嫁妆) B . 尔偕老(和) C . 我愆期(不是) D . 女也不(好)
4. 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离骚》是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B .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现实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C . 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D . 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出来。
5. 单选题
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 .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用了赋的手法,直接叙述自己多年的苦楚。 D .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6. 单选题
下列句中“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久久莫相忘 B . 仰头相向鸣 C . 嬉戏莫相忘 D . 还必相迎取
7. 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危乎高哉        危:高 B . 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或不知所措的样子 C . 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徒然、空 D . 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横越,飞越
8. 单选题
下列关于戏剧知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戏剧的要素有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舞台说明不是戏剧的要素之一。 B .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C . 戏剧重视故事情节的完整,强调戏剧冲突,因此会淡化人物在戏剧中的个性表现力。 D . 戏剧的语言就是指戏剧演员的台词。
9.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 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 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或许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吧。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而这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 B . 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C . 《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D . 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不是先考虑符不符合法律法规。 B . 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 . 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 . 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其目的是更好地生存。 B . 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 C . 《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 D . 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4. (4) 《氓》中女子的婚姻悲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思考。
10.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静女①

静女其姝②,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③,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④,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⑤女美。

自牧归荑⑥,洵⑦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①静女:文雅的姑娘。②其姝(shū):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与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③爱:同“薆(ài)”,隐藏,隐蔽。见:同“现”,出现。一说是看见。④娈(luán):美好。⑤说怿(yuè yì):喜爱。说,同“悦”,喜爱。⑥归荑(kuì tí):赠送荑草。归,同“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⑦洵(xún):的确,确实。

  1. (1) 下面对此诗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A . 此诗以第一人称“我”写男青年与恋人约会的情景。 B . 全诗三章,第一章重在写心理,第二章重在写场景。 C . 第一章写青年之真诚,第二章写青年之欢喜,第三章写青年之痴情。 D . 诗歌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纯朴的恋情。 E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突出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2. (2) 本诗中男女青年的形象是怎样的呢?通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