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新高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新高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

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还在于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并称的“乐”。这种功能并不能用现金额度核算,但对于人类而言是绝对需要的。

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学者借鉴科学实证原则的成功一例。

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德”的自觉。

(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

材料二

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库恩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指陈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经常受当时一些主题的约束。在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

相对地说,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樊篱必须拆除。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

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

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他认为,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就像是在茎处重叠的两片叶片,重叠的地方同时是二者之根,二者之源。人文与科学之间又何尝不是人类心智中分离而又叠合的两个园地呢?

我们注意科学各部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已经发展的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的若干观念。我们的目的,只在提示同学们,学科的界限其实是暂设的,寻求知识的过程不过在设法了解自己及观察四周的世界;许多学术的术语,也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观察而设计的视角而已。

(摘编自许倬云《人文与科学之间》)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科学技术因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而容易让人们产生崇拜心理,并被许多人当作解决所有难题的有效途径。 B . 相比科学技术,仁爱、诚信等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能够为解决现代人类的“意义危机”提供更多帮助。 C . 人文学者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审视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而科学家也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说明科学的内容。 D . 科学渐渐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以及科学研究受到时代主题的影响和制约,都导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的“工具理性”发展迅速,“价值理性”发展则相对滞后,要求人们的关注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 B . 现代细密的社会分工造成科学与人文对立,但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各体系的频繁互动,要求人们设法减少这种对立。 C . 应倡导人们更多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或广泛运用人文的方法来开展科研,以便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 D .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必须研究跨越学科的观念,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的术语。
  3. (3) 对材料中所引用的论据,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斯诺《两种文化》的相关论述——为了引出后文人文与科学距离变近的观点。 B . 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反对使用原子弹——为了说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 C . 池田大作“科学之眼”的论述——为了说明科学无助于解决精神领域的问题。 D . 杨振宁借用布莱克的诗句——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
  4. (4) 同是讨论两种文化的关系,两则材料的侧重点却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5) “科学崇拜”的态度主要体现在:相信科学的完美,视科学为万能,只关注科学自身的发展。为什么说这种态度是十分错误而且有害的?请结合材料合理分析。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逍遥游

聂鑫森

贺先生圣臣是江南大学中文系声名赫赫的老教授。他的专长是古籍校勘与论证,最为人钦服的是《庄子》研究,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字“散木”,也是取自《庄子》书中,自谦为无用之材,但“不材”即可免遭斤斧之苦而尽天年。

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

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

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陶淘说:“是,是。”

“文化大革.命”来了。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的老伴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

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

很奇怪的是贺先生对做饭炒菜十分内行,尤其是炒菜。虽说少荤腥,蔬菜由场部统一发放,也不多,但贺先生却能变通烹调之术,或凉拌,或爆炒,或清煮,做出陶淘从没有品尝过的美味。

贺先生还采了许多艾叶,晒干,做成艾条。他说他稍懂医道,有些病可以烧艾作灸,十分见效。

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

贺先生说:“好吧。”

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

推开门,陶淘上吊在矮屋的梁上。

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

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

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

“贺先生,您不该救我!”

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

陶淘哭了。他因出身不好,又搁在这似无穷期的“五七干校”,女朋友忽然来信要和他分手……

“女朋友分手,好事!不能共患难,何谓夫妻?若你们真走到一块儿,有了孩子,再遇点厄难,那才真叫惨。”

陶淘说:“我愿受教于先生。”

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汉书》记载《庄子》一书为五十三篇,实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

贺先生讲课时,喜欢闭着眼睛,讲到他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便睁开眼问:“陶淘兄,你认为如何?”陶淘慌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学生心悦诚服,确为高见!”

陶淘觉得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

世道终于清明了。陶淘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

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

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贺圣臣教授自谦为“无用之材”,对《庄子》谙熟于心,颇有研究心得,为人也颇有庄子之风。 B . 贺教授积极乐观,虽然身患肝癌,但不以为意,一心扑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上,最终完成心愿。 C . 贺先生虽然在生活中对陶淘很刻薄,训斥他遇事慌乱;但在学术研究上赏识尊重他,选他做了关门弟子。 D . 贺先生在文革中遭到批斗时,一点沮丧之色都没有,从容镇定,体现了他的坚韧不屈。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多处提及庄子《逍遥游》的内容,既增添了文化意蕴,也有助于塑造贺先生的人物形象。 B . 小说综合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等方法的同时还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细腻传神地刻画贺先生,人物形象丰富鲜明。 C . 小说的伏笔照应十分自然,如前文写到贺先生除会做菜外还“稍懂医道”,知道“有些病可以烧艾作灸”,后文他用艾灸救醒陶淘的情节就顺理成章,不显突兀。 D . 小说在情节设置上别具匠心,把主人公置于各种危机困境中进行刻画,以突出其性格特点并揭示小说的主题。
  3. (3) 陶淘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 (4) 小说以“逍遥游”为题,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意蕴。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 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城守不下。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长吏以下共相谓曰:“樊重子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竟得免归。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时赤眉贼掠唐子乡,多所残杀,欲前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哉!”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宏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惭负黄泉,愿还寿张,食小乡亭。”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二十七年,卒,谥为恭侯。

(节选自《后汉书卷三十二·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B . 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C . 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D . 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闾,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泛指民众聚居之处。 B . 世祖,为中国皇帝的帝号之一,这里指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C . 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予褒贬的称号。 D . 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天子乘车而行,不敢直指,便作为帝王的代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樊宏的父亲耕田经商,为人温和宽厚,他把钱财用来赈济赡养宗族和乡亲,平时借给别人的钱财达数百万,临终时嘱咐家人焚烧文契。 B . 湖阳军帅欲杀樊宏妻子儿女,因其父子“礼义恩德行于乡里”,长吏以下都为他们求情,又逢刘氏兵力扩大,其妻子儿女才免于一死。 C . 赤眉军想攻打樊家营垒,樊宏派人送去酒食慰劳赤眉军,赤眉军中的长老以前就听说过樊宏仁厚,于是撤兵而去,樊家营垒免于一难。 D . 樊宏常戒其子要谦虚,宗族受其影响,没有犯法的,他重病中担心子孙会为无功而享受大国的食邑所累,请求回到寿张,做个小乡亭。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

    ②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

  5. (5) 文末《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赞曰:“后门多毁。樊氏世荐,恂恂苗胤,传龟袭紫”(外戚之门多被毁灭。樊姓世世代代敦朴诚敬,恭顺的后代,永享荣光受封赏)“樊氏世荐”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4.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维

褒斜不容幰 , 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注释】①褒斜:古代穿越秦岭的山间小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②幰(xiǎn):车幔,代指车辆。③官桥:官路上的桥梁。④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⑤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以强烈的呼喊和问语起调,强调蜀道狭险,远行艰难,忧思溢于言表。 B . 颔联以数字的夸张手法,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明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 C . 颈联实写蜀道中的官桥巫祝、树丛、女神祠等特有风物,具有超俗的画意诗情。 D . 尾联“别后同明月”一句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2. (2) 尾联“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广受后世称道,请从技巧手法方面赏析它的精妙之处。
5.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离骚》中表现屈原忧愁失意、走投无路的句子是:
  2. (2) 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让我们领略到古蜀文明的无穷魅力。早在唐朝,李白《蜀道难》中“”两句便提到了久远而神秘的古蜀国。
  3. (3) 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这样的句子来批评:“。”
6.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果决慷慨者,“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的________者,便是周游天下之侠客。游侠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下________的一笔,两千多年来,数不清的人用不同方式记述着自己的游侠梦。

游侠的历史由来已久,战国时期,百姓期盼着劫富济贫、伸张正义的英雄,诸侯也渴望着危难关头拔刀相助的侠客,故而游侠之风大肆兴起。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侠者做事,不拘于道德法律,也不慕声名富贵,只听从良心的指引,任其中多少危险阻挠也________。近现代武侠小说中也塑造了许多________的侠客形象,他们的故事传递着金庸等人对真正的“侠”的理解,凝缩为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游侠虽在社会中淡出,却成就日臻璀璨的精神载体,成为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江湖文化。这一起一落,或许只是历史这片波澜壮阔的汪洋中一朵再渺小不过的浪花,但一代代人不断推进着、传递着,便也可以得见中华民族对自由和正义的向往之情。侠客精神,不忍轻于鸿毛,只愿重于泰山,更愿是当世人心向往之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闪耀在漫长静谧的夜晚……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意气风发  浓墨重彩  在所不惜  脍炙人口 B . 意气风发  淋漓尽致  在所不辞  脍炙人口 C . 意气用事  淋漓尽致  在所不辞  授人口实 D . 意气用事  浓墨重彩  在所不惜  授人口实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游侠虽在社会中淡出,却成为日臻璀璨的精神载体,成就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江湖文化。 B . 游侠虽从社会中淡出,却成为日臻璀璨的精神实体,成就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江湖文化。 C . 游侠虽在社会中淡出,却成就日臻璀璨的精神载体,成为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江湖文化。 D . 游侠虽从社会中淡出,却成就日臻璀璨的精神实体,成为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江湖文化。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7.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当航天员进入太空时,传统的钢笔、圆珠笔因必须依靠重力将墨水漏入笔尖而无法使用,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却在失重的太空中用毛笔写下“理想”二字。    , 而毛笔这古老文具能在21世纪的星海探险中发挥作用?    。毛细现象是指将毛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管内液面上升,高于管外,毛细管插入不浸润液体中,管内液面下降,低于管外的现象。产生毛细现象的本质原因是分子间的作用力。写毛笔字的墨水就是一种常见的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会上升,从而产生粘附的效果。而毛笔的笔尖和用来写字的纸张中都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着毛细管的作用。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失重状态下也始终存在,毛细现象在太空中自然也可以发生,    , 也可以一如既往地吸入墨水,并正常书写到纸上了。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理想”一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红军战士们走过了“天下最难走的路”,最后到达了陕北根据地。 B . 开学第一课,“太空出差三人组”分享了他们的航天故事。 C . 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评论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 . 散文的“形散”,主要是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8.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称赞勋章获得者,“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而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学习、工作的“躺平者”。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