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广东省高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八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默写
默写古诗文。
  1. (1)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2)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 (3)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 (5)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刘禹锡《陋室铭》)
  6. (6)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2. 填空题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 fā(     )了诺贝尔奖。
  2. (2)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怪缘故,只是常常自个儿chàn huǐ(        ),自个儿安慰。
  3. (3)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diān pèi liú lí(              ),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4. (4)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 jīng jié lǜ(              ),青丝变白发。
3.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就是到电影院看一场再普通的电影也成为了奢望 B . 为了更清楚和科学地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我们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C . 由于宣传力度大,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及预防措施早已家喻户晓 D . 在市红十字会的努力下,各地的爱心捐款络绎不绝地汇寄而来,令人感动。
4. 单选题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目前,青海、西藏、内蒙古、黑龙江4省(区)湿地面积均超过500万公顷,约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50%左右。(删去“左右) B . 在古代诗歌长河中,优秀的诗人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李白不是家喻户晓的诗人。(在“诗人”后加上“之一”) C . 完善食品安全法制,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迫在眉睫。(将“法制”改为“法规”) D . 近年来,因为影视作品爆红的歌曲越来越多,电影《西虹市首富》就又一次带火了王力宏的《不可能错过你》《需要人陪》等早期创作。(创作”后加“的歌曲”)
5.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门(“門”),象形字,古代双扇为“门”,单扇为“户”,是人们“入必由之,出必由之”的咽喉。《博雅》中说:“门,守也。”它道出了“门”的另一功能——防守,防寒防盗辟邪祟。因此,门也关乎一家人的吉凶祸福。新春伊始,人们要贴门神、贴门联(门对),一则驱鬼辟邪,一则喜庆热闹,由此形成了中国的对联文化。

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出“门”的两大功能。

6. 语言表达
请将下面的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春风   自有   常入户   明月   为扫门   喜延

7.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 文言文阅读
阅读

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 , 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木末:树梢。

  1.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寓居惠州嘉祐寺/射于家圃 B . 思欲亭止息/蒙乃始 C . 此间有甚么不得处/晓雾将 D . 人悟此/未柳絮因风起
  2. (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3. (3)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①苏轼被贬黄州后,他倍受监视,近乎流放。【甲】文结尾处“闲人”一词,沧桑凝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②结合【乙】文,分析苏轼在惠州嘉祐寺时的心态。

9.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阅读的层次

[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①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②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   ①   ”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

③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

④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略读或预读。我们并不是说略读就是随便或随意浏览一本书。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⑤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这笔交易通常是很划得来的。

⑥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  ②  ”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⑦用检视阅读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⑧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⑨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⑩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主题阅读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如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全新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⑪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

(节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基础阅读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一个人能熟练进行基础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状态。 B . 检视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C . 分析阅读比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更复杂、更系统化。若只为消遣,完全不必用到分析阅读。 D . 主题阅读虽然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阅读。
  2. (2) 将下列两个选项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空格处,并说明理由。

    A这本书在谈什么?    B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理由:

  3. (3) 某中学语文老师布置了暑期阅读任务:“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请你结合本文内容,阐述完成此任务需要运用的阅读层次。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后一把炒豆

①李长江扛着猎枪,累得筋疲力尽,老狼把他引进迷宫一样的荒山已经五天五夜了。打猎几十年,他还从未走过这么远的路。狡猾的狼似乎在和他比智慧,比耐力。五天前,这头老狼冲进李长江家里,咬死了他的耕牛。就在那一晚,李长江扛着抢进了山。李长江是个血性汉子,他发誓要射杀这条狼。狼在前,他在后,他看得到狼的踪迹,狼似乎也明晰他的位置。现在对他不利的是,早晨他就把身上带的干粮吃完了。他倒下,就会成为狼的口粮;而狼倒下,狼就是他的口粮—谁坚持到最后谁是赢家。

②天快黑了,李长江所有的力气都要耗尽了。狼在夜里视力颇好,对猎人未必是好事。李长江爬到一棵树上,四下里观望,他突然发现在一处山坡上有一间窝棚,这不禁让他大喜过望—这是猎人为自己准备的落脚之处,一定会有食物。荒山深处能有这样一个窝棚,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李长江拖着疲惫的身体朝着窝棚走。为了防止野兽袭击窝棚,猎人通常会在窝棚四周挖陷阱,里面插上尖利的树桩。陷阱上面有标志,有经验的猎人都会看得出,绕过去。

③窝棚很小,十分简陋,除了一盏没有油的马灯和一张摇摇欲坠的床之外,什么都没有。饿得两眼发花的李长江点了根火把四下里照着,墙是石块垒的,壁顶上吊着一个布包。李长江赶紧拿下布包解开,他的心都要跳出来—居然是一捧炒黄豆!豆子已经不新鲜,但散发着浓烈的香味,足以充饥。李长江用手捧着,狼吞虎咽地吃了两口,然后慢慢坐下来,一点点地嚼。他的牛皮袋子里还有点儿水,喝一口水,嚼两粒黄豆,他觉得这简直是天下最美的食物。豆子吃了一半,李长江就把布包放下了。这是猎人留在这里以防万一的,他也不能独吞,如果再有猎人像他一样,这可是他的救命粮。李长江想着,又捏起一粒黄豆放进嘴巴,把其余的包起来,栓到吊钩上。天亮之后,他也许可以想办法弄点儿吃的,也许会射杀那条狼。李长江的肚子空着大半,但他没再动那黄豆。

④天一亮,李长江就起来了。他掸掸身上的土,又喝了两口水,硬着心不去看那半包黄豆。他扛着抢走出窝棚,再没有回头。

⑤那头老狼的确狡猾无比,它把李长江也看作了自己的猎物,打定主意和他耗下去。李长江在荒山里又兜了一天一夜,见到狼的影子,放过两枪,却没打中。整整一天,李长江只吃了几只山蘑菇。如果再不能射杀狼,他恐怕连命都要丢在这儿。

⑥夜色低沉,李长江几乎虚脱,他似乎听到了狼的喘息。狼在觑视他,在等着他倒下。要是现在能吃一把黄豆,他一定有力气拖死那条狼。但一天一夜,他和狼在兜迷宫,哪里去找那窝棚?

⑦李长江点了火把,心存侥幸,强打精神辨别方向,然后顺着一条山路走。走了大半夜,凭着本能,他终于找到了窝棚。黄豆还用布包着,李长江的心都要颤抖。这是他为别人留下的,想不到却救了自己。他一粒一粒地嚼着黄豆,半天才咽下一口。他仍旧只吃掉一半,另一半留了下来,吊到壁顶上。

⑧李长江太累了,躺在咬咬作响的床上没一会儿就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他忽然听到狼的味叫,那声音刺痛人的耳膜,一声又一声,无比凄厉,似乎就在耳边。他冷不丁坐起来,拿起枪,到外面察看。

⑨窝棚外的陷阱里,老狼被插在三根尖利的木桩上,挣扎了几下,死了。

⑩李长江剥了狼皮,割下狼肉烤成肉干。他把肉干分成若干小块,用干草裹起来,吊到石壁上。风急少雨的荒山,这肉会被风干,存上七八个月都不成问题。

⑪李长江裹着狼皮回到家。从此,他常对人说的一句话是:想着别人,等于救自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 (1) 请根据表格,概括选文的行文思路。

    时间地点

    情节

    主要内容

    五天前

    开端

    狼咬死了耕牛,李长江发誓射杀狼。

    荒山窝棚

    发展

    荒山窝棚

    高潮

  2. (2) 请结合选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豆子已经不新鲜,但散发着浓烈的香味,足以充饥。

    ②他掸掸身上的土,又喝了两口水,硬着心不去看那半包黄豆。

  3. (3) 请结合选文,概括李长江的形象特点。
  4. (4) 请结合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处李长江的心理活动。(要求用第一人称回答,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