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名校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卷

重庆市巴蜀名校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三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互联网、大数据和AI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构筑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短视频成为互联网用户日益依赖的内容产品,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也越发普遍。如何更好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防止短视频沉迷,值得全社会共同探讨和努力。

短视频既有生活的记录和抓取,也有类似原创短剧的展示,还有各种知识的普及,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视频的长度又非常符合注意力法则,往往具有顺畅的用户体验。此外,短视频平台还能根据算法,按用户偏好推送相应的内容。对那些缺少时间管理观念和自我约束意识的用户尤其是青少年来说,短视频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专注力受损;观看大量无意义的内容造成生活本身的空洞化;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现实感欠缺,等等。

针对短视频沉迷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家版权局积极推动短视频平台以及自媒体、公众号运营企业全面履行主体责任。当前,一些短视频平台已经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对短视频的观看行为进行相对可行的管理。监管部门还需拿出相应的办法,让防止短视频沉迷有规可依,让平台和创作者、发布者有所遵循。此外,短视频的内容制作者也需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努力避免出现低俗无价值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相互配合,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养成更强的自主、自觉意识,形成正常多样的爱好和积极合理的社交,培养对学习和工作的专注力,从而更加自信地拥抱正向、有更高文化含量的数字化时代。

(摘编自张颐武《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

材料二:

近年来,数字伦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所谓数字伦理,是指立足以人为本,在数字技术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应该遵循的要求和准则( 如造福人类、可持续发展、共享科技红利等),涉及数字化时代人与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比如,在社会层面,如何弥补“数字鸿沟”,让数字技术的发展更加公平可持续;在企业层面,怎样避免技术滥用、不当采集用户数据;在个人层面,应该怎样区分现实与虚拟,化解网络成瘾、短视频沉迷等困扰。总之,重视数字伦理,提升数字素养,正确应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挑战,才能让人们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主人,而不被数字和算法驱使。

对于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个体而言,数字素养意味着如何更好面对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数字化。今天,每个人的关注点和行为数据都已成为数字技术持续获取的目标。这一趋势不仅产生了隐私保护、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与陷阱等问题,还造成了注意力缺失、游戏与短视频成瘾等心理与行为失调。改变的关键,在于个体能够在数字生活实践中反思数字技术对人的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学会自我调适、适度节制,让自己掌握信息获取和遨游数字世界的主动权,而不是被碎片信息所淹没,甚至沉溺于数字娱乐不能自拔。要让数字娱乐和虚拟生活成为现实生活的补充,进而借助虚拟生活改善现实生活的质量,让数字技术服务于现实所需。

(摘编自段伟文《数字化时代需要“数字素养”》)

材料三:

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制定《健康中国行动》,要求“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2019 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等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安排。2021 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运用制度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才能更好解决游戏沉迷等问题。

目前,游戏沉迷的危害性及规制的必要性得到了普遍认同。世界卫生组织已把“游戏成瘾”列入了“成瘾行为导致的障碍”疾病项下。因此,针对以游戏为主的电子产品上瘾问题,我国有必要制定和完善以科学为基础的、系统的制度体系,不仅着眼于个体的自我约束,而且要强化对相关产品及其营销的直接规制。《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5条规定:“网络游戏服 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何分类、以什么标准分类等问题。此外,针对网络游戏广告及销售等营销行为,有必要根据分类结果作出禁止、限制或许可的规定。通过明确的规范,引导相关责任主体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费等行为,在数字化时代更好守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

(摘编自应飞虎《以制度效能守护健康上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字化时代青少年游戏、短视频上瘾等网络沉迷现象普遍,说明这类青少年缺少时间管理观念和自我约束意识。 B . 防止短视频沉迷,国家及短视频平台都应有所作为,尤其是家长,需要担负起帮助青少年走出短视频沉迷的主要责任。 C . 数字伦理涉及多个层面,内容复杂。滥用技术,不当采集用户数据只是我们要规范的多种不当行为中的一部分。 D . 从2019年到2021年,国家层面先后出台多个文件,说明相关制度对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分析了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和负面影响,指出防止短视频沉迷值得全社会共同探讨和努力。 B . 材料二“数字伦理”概念的提出,是基于“ 数字素养”存在着某些问题,两个概念既对立又统一。 C . 材料三列举诸多政策性文件甚至法律法规,意在强调游戏沉迷的危害及规制的必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同。 D . 三则材料围绕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共同话题,提出了数字化时代防沉迷的不同策略,并强调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4. (4) 在数字化时代如何提升个人的数字素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 (5) 学校“科技活动周”,如果要求你做主题为“营造健康向上的数字生活”的发言,请结合材料写出发言要点。
2.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Ⅱ

虚构的花朵

张者

沙漠和绿洲只有一步之遥。

在绿洲和沙漠之间有一条细细的水渠,渠水流淌,滋润着绿洲。我们的学校就在这片绿洲内。如果你来到教室后,跨过那条水渠,爬上不远处的沙丘,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了。这是“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但我们却喜欢爬上沙丘晨读,读高尔基的《海燕》,能读出大海的感觉。

“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晨读犹如晨祷,声音空灵,庄重,悠扬……能将大漠唤醒。

站在沙丘上远望,大漠广阔无边,沙丘连绵不绝,就像前赴后继的海浪。只是,那海浪却没有涛声,也没有海燕劈波展翅高傲地飞翔。天地沉默不语,万物寂寥无声。那种广阔的“无”,却比“有”更能震撼人心,摄人魂魄。

有一段时间那沙丘还成了我们上作文课的地方。

语文老师叫张小纸,奇怪的名字。他年轻、洋气,也阳刚,脸白、分头、说话自信,好像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仿佛什么都知道。他是一位上海知青,却自称“上海青年”,一字之差,意味深长。

他喜欢上作文课时带我们爬上沙丘,让我们极目远眺,他说这叫观察世界。他问我们看到了什么?很多同学都会朗朗上口地来上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张老师笑笑,说:“我可没有看到这些,我看到了上海。”他这样说让人十分吃惊,随着他极目远眺,当看得眼花缭乱、泪光盈盈的时候,我们真看到了远方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花映人影,江水迷蒙……可不就是上海嘛。上海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是那么缥缈、梦幻、多情……美不胜收。

我们都是新疆兵团人的第二代,谁也没有去过上海。海市蜃楼就是我们对上海的第一印象。这印象太深刻了,它象征着现代、美好、高级……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那是我们向往的天堂。

在这个天堂里,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天仙般的.上海姑娘,她是我们张老师的女朋友,叫王筱洁。我们当然没有见过王筱洁,是从张老师的嘴里认识的,并且已经相当熟悉。

张老师能丢下那么好的女朋友到边疆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让我们肃然起敬。张老师是一个文学青年,据说他在《新民晚报》上发表过文章,这也是他能成为我们语文老师的重要原因。张老师不但是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而且还充满了浪漫的小资情调。他把自己的恋爱拉长了距离,一直从上海拉到了遥远的塔克拉玛干。张老师认为爱情就应该拉开距离,“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嘛,有了思念才叫恋爱。

张老师和王筱洁谈恋爱主要的方式是写信,来往情书不断。无论是来信还是回信,张老师都会在上作文课时给我们宣读,每周的作文课都是我们最期待的节日,现在看来张老师的情书是那时候我们真正的文学教材。情书就在我们眼前收发,鸿雁往来,充满了现实感,比课本上的文章有意思多了。

但问题就出在张老师的某一封情书上。依稀记得情书里有这样的句子:“你就是冰山上的雪莲,冰清玉洁;我是那坚强的雪鸡,守卫在你身边。在天将破晓的时候,一唱雄鸡天下白……“

老师念这封情书时,我们心里都犯嘀咕。我们属于南疆,有沙漠,有戈壁滩,有荒原。荒漠中生长最多的是红柳。雪莲生长在雪线之上,没有雪山和冰大阪,哪来的雪莲呢?我们这些南疆人,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雪莲花开。

关键是张老师的这封信起了作用,他女朋友的回信很快就来了。她对雪莲之喻充满了惊喜。惊喜是惊喜,却有一个不情之请,大意如下:你把我比作雪莲,可是“上海雪莲”从来没见过“冰山雪莲”,你能给我寄一朵冰山上的雪莲花吗?我会把它插在花瓶里。冰山雪莲在床头开放,我们互相面对,那该多么美妙呀。

王筱洁的回信完全是“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境。

王筱洁把冰山雪莲当成江南的荷花了。把冰山雪莲插在床头的花瓶,这真是心血来潮呀。

张老师面临两难的选择:一个选择是回信老老实实告诉王筱洁,我们所处的南疆,只有大漠没有雪山。雪莲生长在冰山上,我并没有见过,对雪莲的描述是一种虛构。

虚构是什么?虚构就是把没有的说成有的,在文学作品中是允许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不就是骗人嘛。明明没有的东西,却说得天花乱坠,这会让女朋友觉得你不诚实,这是欺骗。

欺骗是恋爱的大忌,虚假是爱情的毒药。

第二个选择就是坚持有雪莲说,那你就得寄。不寄就说不过去了,既然我们的爱情是那么纯洁无瑕,我不要金子也不要银子,我要一朵雪莲你都满足不了?

张老师当然不敢承认雪莲是他虚构的,却也不敢贸然答应给女朋友寄去雪莲花。没有,怎么寄?他给女朋友回信闭口不提雪莲,顾左右而言他。

张老师爱情的小轿车,眼睁睁地偏离了美丽的爱情之路,直至王筱洁把她和张老师的爱情画上了句号。

我们依然捧着语文书,在金色的沙丘上晨读,但已经不再南观大漠,而是北眺天山,因为在雪线之上可能有雪莲花开。

我们这里也是天山山脉,同为天山,为什么这里没有雪莲?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喜欢爬上沙丘晨读,是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深刻地理解“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高傲飞翔”的自由状态。 B . 自称“上海青年”而非“上海知青”,表现了张老师不受时局拘束,执意追求进步向,上的积极思想。 C . 上海在我们心中犹如“海市蜃楼”般缥缈梦幻,所以上海姑娘王筱洁就是天仙般的模样,让人充满向往。 D . 张老师对雪莲的描述是一种虚构,而王筱洁却认为这是对爱情的欺骗,两人的分歧导致了恋情的结束。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善于引经据典,如引用《使至塞上》《题都城南庄》中的名句,既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又增强了文学色彩。 B . 艺术上讲究“此时无声胜有声”,所以在作者看来,万籁俱寂的大漠比喧嚣繁华的上海具有震撼力和吸引力。 C . 张老师将王筱洁比作“雪莲”,赞美其圣洁美丽,把自己比作“雪鸡”,表明自己的坚强意志和依恋之情。 D . 小说以“我”的疑问作为结尾,表达对张老师的爱情悲剧的遗憾之情,也暗含了对他扎根边疆躬身教育的敬佩之情。
  3. (3) “张老师的某封情书”是整篇小说的“突发事件”,请简要分析这个“突发事件”在小说中的作用。
  4. (4) 雪莲花是现实存在的花朵,而小说却以“虚构的花朵”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3.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韩、齐为与国。张仪以秦、魏伐韩。齐王曰:“韩,吾与国也。秦伐之,吾将救之。”田臣思曰:“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王曰:“善。”乃许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得交于齐,遂与秦战。楚、赵果遽起兵而救韩,齐因起兵攻燕,三十日而举燕国。张仪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曰:“仪事先王不忠。”言未已,齐让又至。张仪闻之,谓武王曰:“仪有愚计,愿效之王。”王曰:“奈何?”曰:“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今齐王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而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而伐之。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曰:“善。”乃具革车三十乘 , 纳之梁。齐果举兵伐之。梁王[注]大恐。张仪曰:“王勿患,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藉使之齐。齐、楚之事已毕,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齐王曰:“寡人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何以托仪也?”对曰:“是乃王之托仪也。仪之出秦,因与秦王约日:‘为王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是王业也。’秦王以为然,与革车三十乘而纳仪于梁。而果伐之,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内自临 , 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谓托仪也。”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齐策二》)

[注]梁王,即魏襄王。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 B . 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 C . 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 D . 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稷,土地神和谷神的总称。其中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也常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B . 函谷,中国古代关卡。《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句中的“关”就是指函谷关。 C . 三十乘,即三十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万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D . 以为,即认为。还可指”把……作为”,如“秋以为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以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魏两国的军队进攻韩国,作为韩国的盟友,齐宣王答应了韩使臣的请求并决定出兵帮助韩国。 B . 韩国与秦国交战,楚赵两国立即发兵援救韩国,齐国趁机出兵攻打燕国,三十天就攻占了燕国。 C . 秦武王的近臣憎恶张仪,指责他曾对惠王不忠。齐王也派使者前来谴责武王,说不该重用张仪。 D . 齐王发兵攻魏,张仪献退兵之计。他把舍人冯喜派往楚国,冯喜借用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

    ② 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内自临。

  5. (5) 在张仪看来,秦武王如何才能成就“王业”?请结合文本简要归纳。
4.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次元明韵寄子由①

黄庭坚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②?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③行问道,定知石友④许忘年。

脊令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注]①元明,黄庭坚的哥哥黄大临的字。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这首诗是元丰四年黄庭坚知吉州太和县时所作。这时苏辙贬官在筠州监盐酒税。②凌烟,阁名,唐太宗曾令阁立本将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像画在阁内,以表彰他们的勋劳。③铜章,指县令的印。④石友,指志同道合的金石之交。⑤脊令,一种水鸟,后常用借指兄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是诗人依照其兄黄元明作诗所用的韵来和的一首诗,他将此诗寄给好友苏辙。 B . 首联诗人借典感慨年华似流水,朋友中这么多人有谁能够建功立业图形于凌烟阁呢? C . 诗人说自己欲辞官去寻求人生的真谛,想来苏辙定会忘掉年龄的差异和他一起研道。 D . 尾联诗人说自己与苏辙都在怀念各自的兄长却欲归不得,时间飞逝中兄长们都老了。
  2. (2) 本诗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试着从情景的角度分析该联。
5.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蜀相》中表现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与忠心效主的句子是“ “。
  2. (2) 《扬州慢》中“”两句满溢着“ 寂寞开无主”的寂寥,把战争带来的巨大伤害表现得曲折深刻。
  3. (3) “婚嫁”是传统社会中极其重要的活动,有完备的婚嫁习俗。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就有涉及婚嫁习俗的句子,如:“ “。
6. 综合题
语言文字运用Ⅰ

在上下班时段的北京长安街,机动车道       , 自行车道也是如此——夹在大量自行车中间,每位骑行者谨慎保持着最短的安全距离,恍惚间仿佛回到30年前那个自行车①“称霸”的年代。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城市来说,走过工业化时代发展特征,机动车路权无限扩张 , 把自行车请回城市,是一次对规划失误的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以轨道交通为“动脉”的城市中,城市居住、商业等组织都以轨道站点为核心布局,重构城市组成逻辑,自行车道等就需要作为②“毛细血管”,与它一起共同形成城市完整的循环系统。

不少研究者发现,修建自行车道,对城市而言不只是改善交通这样简单。俄勒冈州波特兰州立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珍妮·刘发现,当把公路分出更多给自行车道后,不仅不会损害沿街商铺的业务,反而可以促进其发展。这与美国有关汽车通行效率和商业发展水平正相关的普遍观念       , 并被珍妮·刘命名为③“自行车经济学”。《单车生活救经济》一书作者艾莉.布鲁进一步解释道:④“虽然整个街道的速度慢了下来,但同时变得安全,舒适,路人不必太多注意路况,且有更多时间观察店面商品,增强了停下来光顾商店或餐厅的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熙熙攘攘    校改    迥然不同    动机 B . 水泄不通    矫正    大相径庭    动机 C . 熙熙攘攘    矫正    大相径庭    动力 D . 水泄不通    校改    迥然不同    动力
  2. (2) 文中四组引号的用法与例句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红楼梦》像一棵参天大树,贾府盛衰和宝黛钗爱情悲剧是其主干,“淡淡写来”(脂砚斋)的日常生活细节则犹如茂盛的枝叶。

    A . B . C . D .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走过工业化时代发展特征的绝大多数城市来说,对于机动车路权无限扩张 B . 对于走过工业化时代发展特征的绝大多数城市来说,机动车路权无限扩张 C . 走过工业化时代的绝大多数城市,对于以机动车路权无限扩张为发展特征来说 D . 对于绝大多数走过工业化时代、以机动车路权无限扩张为发展特征的城市来说
7. 综合题
语言文字运用Ⅱ

出了胡同口往南走几步,就是井窝子,这里满地是水,有的地方结成薄薄的冰,独轮的水车来一辆去一辆,他们扭着屁股推车,车子吱吱地响,好刺耳,我要堵起耳朵啦!井窝子有两个人在向深井里打水,水打上来倒在一个好大的水槽里,推水的人就在大水槽里接了水再送到各家去。井窝子旁住着一个我的朋友——和我一般高的妞儿。我这时停在井窝子旁边不走了,对宋妈说:“宋妈,你去买菜,我等妞儿。”

妞儿,我第一次是在油盐店里看见她的。那天她两只手端了两个碗,拿了一大枚(民国时期钞票),又买酱,又买醋,又买葱,伙计还逗着说:“妞儿,唱一段才许你走!”妞儿眼里含着泪,手摇晃着,醋都要洒了,我有说不出的气恼,一下窜到妞儿身旁,叉着腰问他们:“凭什么?”

就这样,我认识了妞儿

  1. (1) 文中画横线部分是如何突出“我”的童真和义气的?
  2. (2) 文末画波浪线处,从语法上看,既可以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她”,又可以使用其名字“妞儿”,作者为何选择“妞儿”?
8.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中国人一直很讲究一个“度”,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所以说万事万物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

然而,生活中,如果我们处处死守着某个“度”,时时依“度”而行,照“度”而为,那又未免僵化、死板。仔细想想,为人也好、处事也罢,为生活、为事业,哪有什么真正的“度”?人们所谓的“度”,不过是一种约束思想和行为的框框,应该予以破除。

针对上述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度”的理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