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知识点题库

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

玄虚:

②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

前仆后继:

③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不足为据: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这段话中的“人们”、“他们”、“大家”、“中国人”、“一部分人”等人称代词,分别指代的是(  )

A . 自古以来的人,有自信力的人,老百姓,全体中国人,为资产阶级效劳的人。 B . 承前指"埋头苦干"等四类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当时社会上一般的人;泛指中国人,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 C . "埋头苦干"等四类人,全体中国人,中国的人们,少数统治者。 D . 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人,普通老百姓,全体中国人民,少数反动文人。
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

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多比“不如我者”

                                                                                     王延群

   ①明代陈眉公《小窗幽记》中说:“人只把不如我者较量,则自足。”清代石天基《长生秘诀》中也说:“每遇不如意事,即将更盛者比之,心即坦然大乐矣。”诚哉斯言!

   ②在我们身边,常常会有人怨天尤人,总感觉自己活得不自在。他们也不是没有钱,不是没有权,不是没有好儿女,而是执意要跟胜过自己的他人进行比较。是的,好多东西是没有办法比较的。人不知足,就是由比较而来的。精神上的不知足往往不会造成什么伤害,因为精神本身就是空虚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生活享受方面的比较就会带来危害,因为那是现实的。人们常说,人总是看见自己碗里的肉少,所以才会不停地奋斗,而追求生活中最大的享受。因为有形的东西总是有欠缺的,所以人们的物质欲望也是永远难以满足的,这就叫“人比人,气死人”。这样比来比去,不是自轻自贱、自我否定,就是满腹牢骚、心生嫉妒。最终丢失的却是千金难买的健康长寿。

   ③的确,生活中不恰当的攀比,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烦恼和困扰,让许多人远离了快乐,远离了幸福。因此,我们常劝慰自己或他人“少与别人攀比”。但是,“人比人”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除非是真正的圣贤,很难不与他人相比较的。如果能用积极的心态进行比较的话,不仅没有任何的害处,还可激励人们的斗志,鼓舞奋发进取精神。最重要的在于你与人比什么、怎么去比:会比,使人笑;不会比,使人跳。既然人生在世难免一“比”,就要学会“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的一种让自己快乐的比较法就是:多比“不如我者”。

   ④在待遇和生活方面不与比自己高的人攀比,如果一定要比的话,就和比自己差的人比。美国作家亨利·曼特说:“如果你想幸福,有一件事非常简单,就是与那些不如你的人,比你更穷、房子更小、车子更破的人相比,你的幸福感就会增加。”如果我们对生活现状不满意,就朝我们的后面去看看,还有比我们不如的人,比一比那些缺吃少穿比自己更差的穷人,这样你就会有知足感和自豪感了,就会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⑤生活中,只有知足者才能常乐。清人胡澹庵所编《解人颐》一书中有一首《知足歌》,就是讲知足是通过向下比较而感悟的:“人生尽享福,人苦不知足。思量事劳苦,闲着便是福。思量疾厄苦,无病便是福。思量死来苦,活着便是福。也不必高官厚禄,也不必堆金积玉。看起来,一日三餐,有许多自然之福。我劝世间人,不可不知足。”

   ⑥其实,这知足与不知足,也只是我们心理上的一种感受而已。只要你心里有欲望,就是能够知足,也只是暂时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方法,并不能够根治心理疾病。因为,只要有欲望,就会比较;只要比较,就会有选择;有选择,就会有痛苦。真正的满足应该是内心的满足,而不是物质上的满足。物质的欲望是永远无法让人满足的。人啊,要看重和珍惜自己的生命,把追求人生的精神满足放在首位,有了这样的前提,就不会把金钱财富和名利地位当做人生终极追求的目标了。如果你能够体会到自己本来就是无所欠缺的,而且生命的意义也并不在这些金钱富贵与名利地位之中,这就是最大的富贵和福祉了。

   ⑦人生在世要有自己的活法,要有自己的快乐坐标。珍惜拥有,知足常乐,是每一个人都应学会的生活智慧。

                                          (选自《新版读写》2012年第2期)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中心论点。

    答:

  2. (2) 第②段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

  3. (3) 本文多处引用了诗文名句,请任选一处,谈谈其作用。

    答:

  4. (4)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多与“不如我者”比,可以根治我们的心理疾病。 B . 人生不管在什么方面,都要多与“不如我者”比,才能自我满足。 C . 带着积极的心态与别人进行比较,可以激励我们的斗志,鼓舞我们奋发进取精神。 D . 人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把追求人生的物质满足放在首位。
  5. (5) 本文说理充沛,但缺少典型的事实论据。请你联系自身经历,为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正面、反面皆可,60字以上。

    答:

字形与字音练习及成语填空。

xuán



怀古

请命

后继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一次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这次变革要求学生________、________、学会办事、学会健体、________、________,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目的。

A .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  学会审美  学会创造 B . 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审美  学会创造 C .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  学会创造  学会审美 D . 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创造  学会审美
选出下列标点符号有误的一句(    )
A .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B .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C .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D . 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下列句子和原文不同的一项是(    )
A .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B .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C .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地陶醉着自己。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D . 失掉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
下列四句中,表述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A . 护士对刚出院的病人说:“欢迎您再来!” B . 您的报告对我们有些帮助。 C . 李刚对王明说:“你几点来,我们磋商一下好吗?” D . 警察对行人说:“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
文学常识填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第六卷,鲁迅原名,浙江人,我国现代伟大的,鲁迅是他的名。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短篇小说《》,批判了封建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前扑后继

自期其人

舍声取义

不足为锯

地大物搏

怀古伤令

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①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②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③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课内阅读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1. (1) 解释字词。

    ①地大物博:

    ②为民请命:

  2. (2) 第①②段,揭示了对立的什么论点和论据?
  3. (3) 请在第⑦段中的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句子,并举出相应人物。
  4. (4) 下面句中划线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5. (5) 你最敬佩中国历史上哪一个伟人?为什么?请对他作一个简单介绍。
课文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在上世纪30年代,“有确信,不自欺”,“在前仆后继的战斗”。在今天,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试写片段作文,作一番介绍。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美国作家狄斯尼写的《勇气》中,美国伞兵因智慧而产生勇气,法国妇女由信仰而产生勇气。在现实生活中,吃生鱼是一种勇气;大胆亮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是一种勇气;揭露别人或自己的缺点是一种勇气;敢于斗歹徒是一种勇气……勇气常闪亮在你不经意的方方面面。

请以“勇气”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可以选择你最擅长的一种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真情实感;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③不少于500字。

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年时光匆匆过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 , 不禁潸然泪下。 B . 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 , 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C . 中国地大物博 , 孕育了深刻而悠久的文明。 D . 包装再精美,质量不过关,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老张的儿子考上重点高中,左邻右舍都来祝贺老张说:“恭喜令郎考上理想的学校。” B . 过地铁安检时,工作人员对乘客说:“站住,手提包也得检查,赶紧放上去!” C . 同桌向小王请教问题时,小王说:“好吧,我有些高论正想与你分享。” D . 朋友搬新家,小李有事不能去祝贺,就打电话告诉朋友:“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一定赏光拜访。”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三年时光匆匆过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 , 不禁潸然泪下。 B . 200多年来,世界各国数以万计的探险家不畏冰山阻挡,不畏风暴严寒,前仆后继地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C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人们生活衣食无忧。但我们不能忘了那些舍身求法的先辈,没有他们,难有我们的今天。 D . 包装再精美,质量不过关,也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骏马秋风冀北”,这是阳刚美;“杏花春雨江南”,这是阴柔美。 B . 江苏省沭阳县一位因工作失误而被降级的原正科职干部,几年来在副职岗位上干出实绩,近日再次被提拔为一把手。 C .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火力发电的效率等,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D . 有一些中小学,从批改作业到值日保洁,从打印教辅材料到监督学生考试……只要老师一声令下,这似乎都成了家长的“分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