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知识点题库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是(    )

A . 燕然未勒归无计 B . 沙场秋点兵 C . 亲射虎,看孙郎 D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词作前期与后期风格不同。 B . 苏轼的词一般风格豪放,意境开阔,令人耳目一新。 C . 范仲淹不但是著名的政治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如我们学过的《醉翁亭记》就是一篇历代传颂的名文。 D . 辛弃疾的词大气磅礴,多写军旅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读《破阵子》“可怜白发生”写出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A . 沉痛 B . 惆怅 C . 愤慨 D . 后悔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从内容(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 B .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C . 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D . 从塑造的形象上看,塑造了一位爱国失意的将军形象。
读《破阵子》,“天下事”指的是(  )。

A . 世界大事    B . 全天下所有的事     C .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D . 杀敌立功的事
《破阵子》作者爱国词人,破阵子,。这首词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抒发了爱国志士的悲愤。

理想在辛弃疾心中是“”的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的我们也应该自己的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诗句填空)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作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1) 这词表达了作者(用原文填空)的雄心壮志,根据你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这种雄心壮志指的是。                                                   

  2. (2)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3. (3) 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4. (4)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默写诗文中的名句。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                                         。(司马迁《世纪·陈涉世家》)
                   , 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③过尽千帆皆不是,                            。 (温庭筠《望江南》)
                            , 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⑦默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下片的前四句。                                                                                                                                        

默写。
①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不能成方圆。(《孟子》)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尽》)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八则)
 ,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⑧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送别场面,把离别的惆怅深情融于雪景之中的诗句 , 。

古诗文默写填空。
①《沁园春》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③ 《陈涉世家》一文中表现陈涉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④《武陵春》中颇有新意写“愁”的名句是:                                
⑤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                           
⑥ 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背诵《破阵子》,完成下列题目。
  1. (1) 对上阕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六个字,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引导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潜台词”,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在这无言的动作里隐含着人物的内心世界。 B . “挑灯”的动作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看来看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富有鼓舞人们投入战斗的魅力。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C . 三、四两句,词人用了两个对仗工整、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征战八百里,吃上了敌人的烤肉,夺来了敌人的乐器。 D . 肉一吃完,将士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意气风发,我们似乎看到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2. (2)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承接上阕的“沙场秋点兵”,下阕一开始就给人大气磅礴的感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风驰电掣般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入云,欢声动地,旌旗招展。 B . 这是一场反击战。一战获胜,大功告成,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确实壮哉! C . 从上面九句看,本词的确够得上是“壮词”。但主人公立下这样的功绩,也耗费了自己的青春,想想青春已逝,不禁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感叹,豪壮中隐隐露出一丝伤感。 D . 这首词布局独特。“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同情的泪。
《破阵子》中描写梦中情景的词句是从
词一般分上下片。而《破阵子》这首词却从结构上打破了词必须上下分片的一般定格。这首词前九句一气贯注,酣畅淋漓,直至结句才转笔换意。请你说说结句“奇”在哪里。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死后追赠少师,谥号“”。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思想和精神是他词作的基本思想内容。他的作品集有《》。著名词作有《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燕然未归无计    ②老夫发少年狂

③鬓微            ④挽雕弓如满月

⑤八百里分麾下炙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

沙场秋点兵        ⑧秋容如

未屑            ⑩男儿

诗句默写
  1. (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五十弦翻塞外声。
  2. (2) 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
  3.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运用典故表现战争激烈场面的句是:

  4. (4)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近的句子是:
  5. (5)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请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古诗阅读】,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1) 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 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 . 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 . 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 . 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2. (2) 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你对此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