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题库

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 . 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 . 分子间的空隙增大 C . 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 . 分子总数增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B . 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 .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克  D . 50mL 水与50mL 酒精混合为100mL 溶液
将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小于200毫升,这说明(  )


A . B .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 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 .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 (1) 如图1,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

  2. (2) 图2是现象,说明.图3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

  3. (3) 如图4,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说明了.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煮棕子时,棕叶的香味进入到米中是一种 现象;在剥棕叶时,感到棕叶和米之间很粘,这说明分子之间有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特性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特性

A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隙

B

物体的热胀冷缩

分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C

湿衣服晾干

分子是运动的

D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A . A B . B C . C D . D
 “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 B . 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C . 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凝固 D . 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静电
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B .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 分子不停地运动着 D . 分子的体积很小
从分子运动的观点看,物体受热膨胀的原因是(   )

A . 物体内各个分子体积变大 B . 分子无规则振动加快,振动范围增大 C . 物体各分子间挤进了空气 D . 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距离变大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摩擦起电说明物体能创造电荷 B . 炭笔画出的连续的线放大后不连续,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 分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同时存在 D . 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正在收缩
如图所示,当抽出玻璃板后,可以看到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进到了上面的瓶子里,这个现象说明(   )

A . 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 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 . 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 D . 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2013年年初,“阴霾天气”一词进入人们视野,“阴霾天气”的衡量指示之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PM2.5 在空中的运动(属于/不属于)扩散现象.
写出下列现象对应的分子性质:
  1. (1) 湿衣服晒一段时间会变干,主要是因为。 
  2. (2)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是因为。       
  3. (3) 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了,主要是因为。             
  4. (4) 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分子,说明。           
  5. (5) 夏天,自行车易爆胎,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分子间隙变
将装有两种不同气体的两个容器连通,经过一段时间,两种气体就在这两个容器中混合均匀,这种现象叫做扩散。在液体间和固体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例如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水就都染上红色;又如把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在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内部都可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分。

  1. (1) 从扩散现象可以看出,固体分子间距离较作用力较,大多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它分子的束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
  2. (2) 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作用力较,分子除了碰撞之外自由移动.
  3. (3) 根据你的推理和想象,液体分子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下列各种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无关的是(     )
A . 春天,花香扑鼻 B . 冬天,一直冰冻着的衣服变干 C . 秋天,出现了沙尘暴 D . 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图示实验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
A . 研究泥石流成因实验 B . 研究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实验 C . 研究地球板块碰撞实验 D . 研究分子有间隔实验
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分子的性质

A

一块蔗糖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糖水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B

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而碘化钾不能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A . A B . B C . C D . D
开展反思和质疑对学习十分重要。在研究分子间是否有间隙时,教材安排了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如图),实验后有同学提出了疑问。

  1. (1) 实验中要先往细玻璃管内加水再加酒精,这是为什么? 
  2. (2) 有同学认为两者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实验操作时,用手指堵住管口,导致一部分水粘在手指上了,使得总体积减小,请你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简要地写出实验方案)。
  3. (3) 为了进一步理解分子之间有间隙,教材还安排了模拟实验:在量筒中先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先记下黄豆和芝麻的总体积,再充分混合后记下总体积,比较前后总体积的差异。这样的操作,你认为是否合理?如认为合理的,请说明理由;如认为不合理的,请写出更合理的方法。 
某同学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他设计以下实验:将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整个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酒精与水

的温度

(℃)

酒精

水(红)

混合液呈均

匀红色时的

总体积(毫升)

混合液呈均

匀红色所需

的时间

体积

(毫升)

质量

(克)

体积

(毫升)

质量

(克)

A组

10

62.5

50

50

50

110

较长

B组

40

62.5

50

50

50

110

较短

  1. (1) 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
  2. (2) 请对该实验中出现的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使物质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例如:
  1. (1) 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
  2. (2) 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
  3. (3) 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为什么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