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升华与凝华 知识点题库

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对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前者吸热后者放热 B . 前者放热后者吸热 C . 两者均吸热 D . 两者均放热
下列关于冰的自述正确的是(  )

A . 我是非晶体 B . 我又叫干冰 C . 我会升华成水蒸气 D . 我熔化过程温度会升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A . 景区喷雾 B . 人造雪景 C . 撒盐融雪 D . 人工降雨
 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 . 卫生球放一段时间变小     B . 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 C . 严寒冬天湖水结冰 D . 清晨草地上出现白霜
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 .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 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 .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 . 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 . 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原故 C . 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 . 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寒假期间,我校九年级学生宋楠、吴栋到滨州缤彩蝶园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俩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沉积的“白雪”和喷出“白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凝固   液化 B . 凝华 汽化 C . 升华  汽化 D . 熔化   液化
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 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B .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 . 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凝华现象 D . 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生活中会观察到很多的现象:①冬天玻璃表面上结成了冰花;②废钢铁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③用旧的日光灯灯丝变细;④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⑤夏天从冰糕上滴落水滴;⑥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⑦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⑧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碗会“出汗”;⑨冬天从口中会呼出“白气”;⑩夏天狗把舌头伸出来.这些现象都与物态变化有关,其中属于熔化的有;属于汽化的有;属于升华的有.(填编号)
实验室要制造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用下列措施中的(   )
A . 用大量冰块熔化来降温 B . 用喷大量水蒸气来降温 C . 用大功率电风扇吹走热量 D . 用干冰升华来降温
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

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汽,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很多的生活现象都包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下列对生活中出现的场景解释错误的是(    )
A . 地湿后,开窗通风干的快,是因为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 B .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后的冻鱼表面覆盖着一层霜,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 C . 水烧开后,看到有“白气”喷出,是因为烧开后水不断汽化产生 D . 用洗涤剂容易清洗油质,是因为洗涤剂可以乳化分解油质
科学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银子夹取一块冒着“白气”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温度-79℃)放入气球内,并迅速扎紧气球,过一会儿,气球快速鼓起,同时在气球底部的外壁观察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气”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 . “白气”的形成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 . “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D . 气球鼓起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空隙不变
小明在家过周末,想到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地弄湿后,开窗通风干得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 B . 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会“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 . 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汽化现象 D . 看到用久了的白炽灯变黑是钨先升华后凝华
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以上两格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以下对诗句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的成因之一是液化现象,需吸热 B . “月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 C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吸热 D .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雾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放热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大会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图北京冬奥会接力火炬,全部应用氢燃料。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生产的绿电输入北京,使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我国自主开发出硫化镉发电玻璃应用于国家速滑馆等项目。“发电玻璃”之所以能发电是因为在玻璃表面涂抹了一层硫化镉,具有了光电转化的功能。与太阳能电板不同,生产同样一块发电玻璃耗时短,成本更低,转化效率更高。国家速滑馆等4个冰上场馆首次使用最清洁、最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冰,冰面温差不超过0.5℃,有利于运动员创造好成绩。应用此技术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而且使国家速滑馆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冰部分就能节省至少2×106度电。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硫化镉发电玻璃实现了的能量转换。
  2. (2) 请写出火炬接力时奥运圣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 (3) 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冰”时,混凝土冰板层下方管道内输入低温的液态二氧化碳,并在冰板层表面洒水。而滑冰比赛时,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常需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制冰”时液态二氧化碳汽化,需吸热 B . “补冰”时干冰升华,会放热     C . “制冰”时水凝固,会放热 D . “补冰”时水凝华,会放热
  4. (4) 如图是北京冬奥会上亮相的一个可⾃动测量并上报体温的可穿戴式智能测温设备,测温精度可达0.05℃,⼤⼩如创可贴。该体温计3h可充满电,充电电压和电流分别是5V、1A,则它充满电后⼤约储存了J的电能。
  5. (5) 若完全燃烧标准煤释放的热量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30%,那么国家速滑馆节省2×106度电,就相当于节约千克煤?(标准煤的热值是3×107J/kg)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③深秋,树上的白霜   ④初春,冰雪消融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甲所示。

  1. (1) 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 
  2. (2) 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3. (3) 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 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 .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凝华成了冰 C . 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D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干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