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题库

在北方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为什么?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回答.

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 (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吸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填“晶体”或“非晶体)
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时会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
下列有关生活中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 . 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变小的,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B . 晶体和非晶体区别在于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C . 体温计在测量体温时为了读数准确,不能体外取出读数 D . 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沂蒙革命老区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 初春,冰雪融化   B . 盛夏,露珠凝结 C . 深秋,绿叶凝霜   D . 严冬,雪花纷洒
野外生存能力是户外运动者的必备技能.下列生存技能与物理知识相对应的是(   )
A . 影长辨向﹣光的折射现象 B . 削竹为刀﹣减面积增压力 C . 融冰取水﹣固体升华现象 D . 钻木取火﹣做功改变内能
如下图甲是在20℃左右的室温下“探究冰熔化”的实验装置,不用酒精灯加热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图乙是“探究蜡烛熔化”的实验装置,该加热方式的优点是.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在熔化时温度(选填“升高”、“ 不变”或“降低”),金属铜的熔化特点与冰的熔化特点(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4min甲比乙吸热多 B . 4~8min甲不吸热 C . 0~10min甲和乙内能不断增加 D . 0~10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
将某种固态物质放入加热功率恒定的装置中,对其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固态时是晶体 B . 在ab段内能增加 C . 在cd段仍需吸收热量 D . 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大
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内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小明看到很多同学桌上放着一瓶矿泉水,他和同学讨论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做几个小实验来验证课本中的物理知识。

  1. (1)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测矿泉水瓶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滚下的平均速度实验图,B是斜面AC的中点。通过分析可知,瓶子从斜面上滚下时,速度(填“不变”、“增大”或“变小”);
  2. (2) 小明和同学们制作“水瓶琴”乐器。将8瓶农夫山泉从左到右按水面逐渐升高顺序排列。如图乙,用嘴依次吹瓶口,由左到右音调(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 (3) 小明用镊子夹取一块冰放入装有20℃水的水瓶中,冰块逐渐变小,此时水的温度(填“高于”、“等于”或“低于”)20℃;
  4. (4) 小明将一瓶放在冰箱冷藏室很长时间的矿泉水取出后放在桌子上,发现瓶子的外壁有很多的水,这主要是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的小水滴。
  5. (5) 小明发现矿泉水瓶在阳光下有影子,他于是联想到了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如图丙所示。如果天气晴朗,在这一天中,晷针在晷面的影子的转动方向为(填“顺”或“逆”)时针。
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

⑴春天,冰雪融化       

⑵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⑶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⑷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 . ⑴⑵ B .   ⑴⑷ C .   ⑵⑶ D . ⑵⑷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下表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分析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t/℃

0

1

2

3

4

5

6

7

8

ρ/(kg·m-3

999.84

999.90

999.94

999.97

1000.00

999.97

999.94

999.90

999.85

A . 水在4℃时密度最大 B . 水的温度在0℃-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C . 水的温度在4℃-8℃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D . 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
如图是某一物质加热变成液体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象并将结果填在横线上。

  1. (1) 当时的室温是
  2. (2) 图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状态,图中CD段表示物质处于液体状态;
  3. (3) 物质的熔点是,熔化用了min,在这段过程中物质要(填“吸”或“放”)热;
  4. (4) 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根据图象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法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 (2) 从图象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点是℃;
  3. (3) 第8分钟时冰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中要热,温度
吃冰棍时,往往会遇到如下现象:

①撕开包装纸,看到冰棍身体上有一层白花花的粉状物;

②撕开包装纸,还看到冰棍向下冒着白汽;

③咬冰棍的第一口时,冰棍与嘴唇“粘”上了;

④吃到一半时,剩下的半支冰棍表面有一层细密的小水珠;

⑤吃到最后时,有糖水顺着木棍流下来。

请你在以上五个现象中任意挑选两个,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

小明和小丽两组同学利用实验室开放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探究中小明的小组发现试管内的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可知冰是(填“晶体”或“非晶体”)。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正确的是(填“A”或“B”或“C”)。此时的示数为℃;
  2. (2) 喜欢探究的两组同学接下来撤去部分器材,装置稍加改动又开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当时的大气压(选填“>”、“<”或“=”)1标准大气压;两组同学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
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工作人员撒盐可以融雪,是因为雪中加入盐后雪的熔点升高了 B . 酒精的沸点是78℃,水的沸点为100℃,所以测量水的沸点时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C . 夏天冰棒冒“白气”是因为冰棒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过程都是分子间距离变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