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知识点题库

根据平面镜成像找出反光点S的位置.


你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向平面镜走去时(  )

A . 镜中像的位置是不变的 B . 镜中像是越来越大的 C . 镜中像是大小不变的虚像 D . 镜中像与人是等大正立的实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 . 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C . 凸透镜可矫正近视眼 D .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小明同学身高1.65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为m,像与他相距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像的大小将.(变大、变小、不变)
如图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 (1) 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的位置;②如何比较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
  2. (2) 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重复实验.
  3. (3) 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他(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4. (4) 如果无论怎样移动物体B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可能是因为
2009年7月22日上午,五百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在天空上演,我国长江流域12个省区市能见日全食,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应在图中所示的(A/B)。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的三种简便方法.方法一: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如图甲所示,这是利用了成像原理;方法二: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如图乙所示,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利用了成像原理;方法三:如图丙所示,用啤酒瓶底观看日食,啤酒瓶底可以(“透过”或“吸收”)大部分色光,避免强光伤害眼睛.

湖水深度3m,小鸟距离湖面10m,小鸟的“倒影”距湖面m。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图片_x0020_100012

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 m,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了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 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m。
如图,水面上方有一树枝A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它在水中的像A′B′。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像距离人m远;此人向平面镜靠近1m,则人和像的距离变为m 。在靠近镜面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是小丽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图片_x0020_100032

  1. (1) 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较黑暗”)的环境下进行;
  2. (2) 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平面镜、茶色玻璃板、透明的玻璃板,聪明的小丽同学经过思考后选择了茶色玻璃板,相对于透明的玻璃板,茶色玻璃的(选填“透光性”或“反光性”)更好,可以使像更清晰;不选平面镜而选用茶色玻璃,主要是利用茶色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3. (3)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丽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用蜡烛N替代蜡烛M的像,这一研究物理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建立物理模型法”)。拿掉蜡烛N,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小丽同学应(填“直接观察”或“透过玻璃观察”)光屏,看光屏上是否有像,若光屏上没有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填“虚”或“实”)像;
  4. (4) 细心的小丽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

  1. (1) 实验时,小明选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
  2. (2)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应在较(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下完成;
  3. (3) 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4. (4) 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 (1) 实验中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用于测量像与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的工具是
  2. (2) 实验中A、B两支蜡烛的外形应(选填“相同”或“不同”)。当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B蜡烛,在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蜡烛的像。
  3. (3) 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8

    8

    2

    12

    12

    3

    16

    16

    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像和物体到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 (4) 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_____。
    A . 2cm B . 1cm C . 0cm D . 0.5cm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将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   )

A . 靠近镜面 B . 远离镜面 C . 越来越大 D . 越来越小
如图甲是小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时小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
  2. (2) 选用刻度尺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关系。
  3. (3) 实验时,出现两个明显的重像,原因是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 (1) 小明将茶色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 , 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小明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并记下E和F的位置如图所示;
  2. (2) 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应选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好;
  3. (3) 该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方便确定;用两个相同的棋子E和F,是为了比较
  4. (4) 在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棋子E有两个像,为了让这两个像靠得更近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选填序号);
    A . 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 . 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 . 调整观察的角度,使像重合
  5. (5) 实验中小明看到的棋子E的像偏暗,可以用方法____使看到的像亮些;
    A . 用手电筒直接照亮棋子E B . 用手电筒直接照亮棋子F C . 换用无色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6. (6) 实验时,将棋子E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小明多次改变E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洗澡后,小丽站在镜前使用电吹风吹头发,她发现镜面起雾,雾的形成是现象,该过程要热量,擦干镜子后,小丽看到镜子中自己等大的像。
按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 (1) 如图甲所示,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A'B'.。

  2. (2) 如图乙,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左侧,请标出磁感线方向及小磁针的 N 极.

  3. (3) 根据安全用电原则,将图丙中开关、两只“220V 40W”电灯连在家庭电路中,要求开关同时控制两灯, 且能正常发光。.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透明玻璃板竖立在直尺上方,且底边与直尺相互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在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为了便于观察应在(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当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表明像与物的大小 。这时,若把蜡烛B换成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