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是什么 知识点题库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市电视台主办了“红歌连连唱”。小琴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有关她的歌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我们听到她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B . 小琴同学发出的歌声是她的舌头振动产生的 C . 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 D . 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小琴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 . 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看图说理:

(1)观察图甲,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观察图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

阅读短文,问答问题: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可以完成三种自动航行:自动定向航行,驾驶员设定方向好欧,“蛟龙号”可以自动航行,而不用担心跑偏;自动定高航行,海底的山形起伏,但这一功能可以让潜水器与海底保持一定高度;自动定深功能,可以让“蛟龙号”保持与海面距离不变.

“蛟龙号”采用“深潜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能潜行入海的主要原因是配有压载铁块.在下潜试验前,需要测量海底作业区域的海水密度,确定压载铁块的重力.潜水器两侧配备4块压载铁,当潜水器到达一定深度时,可抛弃其中2块压载铁,在减小螺旋桨的工作压力的情况下使潜水器减速到指定深度上悬停定位,保持在这个深度上实现航行、拍照、取样等.当悬停在某处完成任务后,再抛弃剩下的2块压载铁,使潜水器在水中上浮到达水面漂浮.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500m/s,但是随着深度的增加传播速度回逐渐降低;随着深度的继续增加,传播速度出现一个拐点之后,声音传播速度又逐渐提高.因此,下潜试验前,都要根据海水盐度等要素的观测数据测算这个拐点的深度,将水声通信机放在拐点深度以下,保证通信质量.

  1. (1) 由于海底山形起伏,“蛟龙号”潜入水中自动定高航行,它受到海水的压强是的;(选填:“不变”或“变化”)
  2. (2) 当“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到达最大下潜深度时,潜水器抛弃所有压载铁块,潜水器的重力它的浮力,潜水器开始上浮.(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 (3) 声音在海水的速度随海水的深度、温度、含盐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以上材料可知,声速随海水深度变化的情况是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 声音的产生源自物体的振动,且物体振动地越快,声音的响度越大 B . 在水中的鱼儿可以听到空中飞机的轰鸣声,是因为液体可以传声 C . 回声的产生是因为声音发生了反射现象,且回声的传播速度是正常声音传播速度的两倍 D . 我们可以在校园门外看到“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 . 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它的频率高于Hz,如果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 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原因是.
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悬挂的小球并使小球弹起。

实验二:把闹钟放在密闭的瓶子里,用抽气机把里面的空气逐渐抽光,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瓶里的响声越来越小。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细。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一研究:发声体在。实验二研究:声音不能在传播。实验三研究:音调与物体振动的有关。

如图所示,7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 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的振动产生的 B . 敲击瓶子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 C . 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振动产生的 D . 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人
我们听到的风声是由空气产生的;风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风能属于能源。
小明和他的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声音的特性:

  1. (1) 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时,能听到音叉发出声音,这个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的;音叉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应高于Hz,且低于20000Hz;
  2. (2) 小明发现,越用力敲击音叉,听到的声音越(选填“大”或“小”),同时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也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跟有关;
  3. (3) 如果小明还想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他应该换用另一个(选填“小锤”、“音叉”或“乒乓球”)。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静止的乒乓球,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我们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传到耳朵的。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的声音的明显不同。
如图所示,当用相同的力拨动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此声音是由橡皮筋产生的。当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松紧度相同、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时,听到的声音的不同(填声音特征的名称)。

图片_x0020_105085091

能说明固体传声的现象是(   )
A . 击鼓听到鼓声 B . 收音机发出声音 C . 海浪冲击石岸 D . 耳朵贴着铁轨听到火车来了
小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什么”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图片_x0020_100026

  1. (1) 当用小槌敲击音叉时,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乒乓球在,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这种物理方法叫做
  2. (2) 小明又去敲击同一个音叉,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敲击时的二列声波图,如图甲和乙,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次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相同。
  3. (3) 细心的小明还发现老师桌子上还有两种同种材料制成的音叉,如图丙和丁,敲击后(选填“丙”或“丁”)图音叉振动的频率更高。
  4. (4) 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往外抽气,听到闹钟声越来越(选填“强”或“弱”),于是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但其实抽气设备无法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我们是怎样得出上述结论的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3

A .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 . 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振动了 C . 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了,是由于闹铃的振动变剧烈了 D . 在此实验基础上,可以根据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如图,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产生的,水花的作用是,此处运用了的研究方法。(选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或“转换”)

图片_x0020_100022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利用音色来辨别的 C . 超声波碎石,是利用声音可传递信息 D . 城区内“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
A .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 倒车雷达 C . 超声波清洗机 D . 真空罩中的闹钟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做“B超”诊断疾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 . 将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对准烛焰,烛焰会摆动 C . 真空不能传声,是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的 D . 校园内植树可以防止噪声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