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是什么 知识点题库

图1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 (1) 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 (2)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 (3) 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结论:

  4. (4) 如图2所示的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表明:

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表明 和 能够传声.

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

  2. (2) 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 

  3. (3) 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

据说,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另一端顶在钢琴上,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弹奏.这说明可以传声;海上的渔民利用特殊的声音诱鱼,说明能传声;声音在这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慢).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平面镜成像和扩散现象 B .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C . “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飞流直下的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于钟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1. (1) 请你在图中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2. (2) 由图像或数据可知,15℃时声速为m/s;
  3. (3) 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实验,便于发现这种条件下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实验更容易成功吗?答:
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如何变化?。实验中,做不到完全抽真空,但通过推理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能/不能)传声。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即使做到完全抽真空,仍会听到微弱的铃声,这是通过传出的。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C .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有害的 D .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 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C . 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通能量 D . 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弹开,这说明了,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2. (2) 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知:
  3. (3) 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的越来越快,这说明;(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与钢尺长度有关。
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传入我们耳朵里面的。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会看到小球被弹开,小球起的作用是;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如果将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实验乙成功(选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

图片_x0020_100020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1)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
  2. (2) 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 (3) 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 (4) 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并由此推理可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都比液体快 B .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C . 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到达人耳,人就能分辨出回声了 D . 凡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
在学习声音的有关知识时,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 (1) 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用鼓槌敲击鼓面时,既能听到鼓声,又能观察到。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2. (2) 纸屑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3. (3) 若实验过程中加大敲鼓的力度,则小明根据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现象,他还可以得出的结论
关于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比次声波要大 B . 声速与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C . 人既听不到超声波,也听不到次声波 D . 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前,一般会发出超声波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有的银行交易需要识别声纹,它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 . 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有效阻断噪声的传播 C .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 真空罩中的手机能接收信号,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嘹亮的童声合唱《我和你》,让所有人回忆起2008年北京首次举办奥运会时的情景,关于童声合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 歌声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C . 扩音器增大了歌声的响度 D . 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