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题库

如图所示,在用塞子密封的瓶子内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空气的内能(选填“增多”或“减少”),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子中出现,原因是瓶内空气内能(选填“增多”或“减少”),水蒸汽遇冷(填物态变化)。

烧杯中盛有冰水,水中有一些冰块,用一块玻璃板盖住杯口,如图所示。杯中的冰在慢慢熔化时,水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过一会儿能看到玻璃板上有水珠,水珠出现在玻璃板的表面。

小明同学在“探究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当时的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在加热到第8min时小明将酒精灯撤走,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仍为98℃,但沸腾却停止了,上述现象说明

对中学生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身高为165dm B . 跑完100m用时大约是17s C . 步行的速度约为1km/h D . 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40℃
灯泡用久了玻璃壳会发黑,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先升华后又(   )
A . 凝华形成的 B . 凝固形成的 C . 汽化形成的 D . 熔化形成的
如图是用天然气烧水的情景,壶口冒出的“白气”是(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完全燃烧 天然气可放出热量为J。若烧水的效率为25%,这些热量可使常温下2.5kg的水温度升高℃。(水的比热容为 ,天然气的热值为 )。

阅读下面短文: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未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佛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 (1) 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较大。
  2. (2) 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天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 . 逐渐升高 B . 逐渐降低 C . 先升高后降低 D . 先降低后升高
  3. (3) 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 . 30% B . 40% C . 60% D . 90%
  4. (4) 请你在图中用描点画平滑曲线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

    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5. (5) 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选填(“ 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 B .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 . 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18cm D . 最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7
小明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图片_x0020_100017

  1. (1) 如图甲,在组装器材时,小明发现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此时应将(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调整装置后,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该时刻水的温度是℃;
  2. (2) 当水的温度升高到90℃时,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为:①水沸腾前,温度;②水沸腾后,温度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现象

    出现小量气泡

    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

  3. (3) 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自己所测得水的沸点跟小红测得的沸点不同。小明猜想:导致这种结果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为了验证他的猜想,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
    A . 两位同学交换酒精灯重复实验        B . 两位同学分别用原器材重复实验 C . 将两支温度计同时放入同一杯水中
北方塞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上会结“冰花”,当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以下对上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冰花”是窗外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 . “冰花”是屋内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 . 抹布粘在了玻璃上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 D . 抹布粘在了玻璃上是因为发生了凝华现象
如图所示,是习.平主席在祖国边疆的阿尔山,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顶风踏雪慰问在边防线上巡逻执勤的官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形成的,需要吸热 B . 习主席和战士说话时嘴里呵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 . 战士们防寒面罩上的霜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需要放热 D . 在这里“泼水成冰”随处可见,“泼水成冰”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在探究冰熔化的实验过程中,假设试管内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1. (1) 要对试管中的冰均匀加热,应采用甲、乙两图所示装置中的图所示装置。
  2. (2) 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 ℃ 。
  3. (3) 实验中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①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其内能,温度

    ②图丁中线段 和线段 倾斜程度不同,原因是该物质在两种物态下不同。

  4. (4) 试管内所有冰熔化完后,继续实验,当烧杯内的水沸腾时试管内的水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人体感觉比较适宜的温度大约是37℃ B .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 . 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D . 手电筒中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约为40W
如图甲所示是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小丽同学负责的实验小组测量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98

  1. (1) 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2. (2) 从表格数据可知,时间到了第min时,说明水已沸腾。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如图乙所示,其中图(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 (3) 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①水的沸点为;②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实质上是(选填“水蒸气”、“小冰晶”或“小水滴”);
  4. (4) 通过实验可知:水在沸腾前。给水加热。水吸收热量。温度;沸腾时,继续加热,水吸收热量,温度
  5. (5) 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下列对一些常见的估测值恰当的是(   )
A .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70mm B .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 .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8.8℃ D . 我国高速公路限速120m/s
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回答以下小题:

  1. (1) 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 (2) 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大量的热(选填“吸收”或“放出”),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选填“升高”或“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
如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可断定(   )

A .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 第15min该物质全是液态 C . 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增加 D . 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减少
如图甲是探究“水和油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初温相同的水和油,相同时间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1. (1) 组装实验器材时,组装顺序应该是由下至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酒精灯用(选填“内焰”、“外焰”)加热。
  2. (2)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图甲所示放在油中温度计的示数为℃。沸腾前加热过程中,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选填“做功”、“热传递”)方式增加了液体的内能。
  3. (3) 实验过程中两个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 (4) 小明做实验时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只有98℃,说明当地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若试管中油的质量是水质量的2倍,由乙图可知:c=J/(kg·℃),(已知c=4.2×103J/(kg·℃))。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A、B两种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规律”。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两试管中分别放有相同质量的A、B两种固体,均放有温度计和搅拌器。

  1. (1) 调整好器材后,点燃酒精灯,用搅拌器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固体
  2. (2) 右侧试管内温度计的示数在4~6min这段时间内没有发生变化,其温度如图甲所示,为℃。这时的温度应该是该物质的
  3. (3) 根据两温度计记录的实验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他发现A物质升温速度比B物质快,这是因为A物质的比热容(填“大于”或“小于”) B物质;
  4. (4) 当A物质温度达到100℃时也出现了温度不变的情况,这时A物质已经变为液态,小明由此判断出该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A物质在温度不变的这段时间内,它的内能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 a 曲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减少,则温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