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题库

寒冷的冬天,万州二中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B .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 .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外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D . 玻璃窗上的“汗”是室外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将放在冰箱中经过冷藏的瓶装矿泉水取出后放置在空气中,发现瓶子表面会有小水珠生成,这些小水珠产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 . 汽化 B . 液化 C . 凝华 D . 熔化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 .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 .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 .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知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劣质油漆、板材等含有较多毒性物质,装修会造成室内污染,这是因为毒性分子将运动到空气中 B . 炒菜时,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熔化 C . 夏天,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和水蒸发吸热的道理 D . 春天能闻到花坛中的花香,是因为花分子在做机械运动的缘故
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中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能加速热水 (填物态变化),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除哈出来的气温度较高外,还由于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雾”是水蒸气凝华在玻璃窗外表面形成的 B . “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在玻璃窗的内表面形成的 C . “雾”是水蒸气液化在玻璃窗内表面形成的 D . “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形成的
通常情况下,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态空气提取气体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最先分离的是(   )
A . 氦气 B . 氧气 C . 氮气 D . 无法判断
下列事例属于减慢蒸发的措施是(   )

A .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 . 将湿衣服凉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C . 用扫把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D .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人们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请回答:

  1. (1) 经常在两罐间撒些水是为了.
  2. (2) 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
如右图所示,气体打火机中的丁烷气体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变成液态丁烷储存在打火机中的,按下阀门使用时液态丁烷发生(物态变化)变为气态.

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水的温度②水的表面积③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利用装有水的烧杯、滴管、两块小玻璃片,请选用一个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证明: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大时蒸发快.写出实 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在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然后再向密闭的瓶内打气,当塞子跳起来时,瓶内会出现白雾,这是因为瓶内的空气推动瓶塞做功时,能转化为能,瓶内空气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成小水珠。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早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下列是有关记载和相应的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山顶气压较低,泉水的沸点较高,水不容易沸腾 B .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地球周围存在磁场 C . “花气袭人知昼暖”﹣﹣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D . “潭清疑水浅”﹣﹣光发生了折射
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图片_x0020_1343782166

  1. (1) 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
  2. (2) 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3. (3) 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又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速有关。于是,他设计实验方案,控制相同,改变液面附近空气流速,观察液体蒸发快慢,得出结论。
  4. (4)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相同,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做
为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学校门口都装上了能快速检测体温的热成像仪(如图),该装置是靠接受人体发出的(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来工作的;戴眼镜的同学戴上口罩后,眼镜上很容易起“雾”,这是因为呼出的高温水蒸气通过口罩上方的缝隙后,在镜片上发生了(物态变化)生成的小水滴。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 . 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 .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中。

  1. (1) 实验时,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
  2. (2) 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
  3. (3) 小冬用该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线可知:水沸腾过程中, 温度
  4. (4) 两次实验绘制的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
  5. (5) 水在空间站中也是处于失重状态,导致热传导无法实现。该实验在空间站做的话,会怎么样?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小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90℃的热水进行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她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水的沸点为℃,说明该处大气压可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