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知识点题库

根据图中已知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或者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丁丁用一个焦距未知的透镜和相关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如图甲所示,只需将凸透镜向(填“左”或“右”)调节到适当位置即可测出凸透镜焦距;
  2. (2) 丁丁把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此时只需调节 (填“蜡烛”或“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光屏上便会出现(填“正立”或“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3. (3) 若器材的位置仍如图乙所示,丁丁只需要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焦距合适的(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也可以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放大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据图分析:两种介质的界面是(选填“AB”或“CD”),光的折射角度是

图片_x0020_100012

如图所示,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将一端用半透明薄纸蒙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的(填“A”或“B”)端是蒙上半透明薄纸。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片_x0020_100031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 (1)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 (2)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 (3) 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如图1所示,为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小华将一束激光射至空水槽底部的P点,形成一个光斑,然后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 (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小华自制了如图2所示的可折转光屏,利用它可以验证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

下面是我们学习过的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其中错误的是(    )
A .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B . 赫兹是声音频率的单位 C . 纳米是长度的单位 D . 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度等级的单位
小明进入光学实验室进行复习时做了如下实验:

图片_x0020_100019

  1. (1) 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发现用前后可折的纸板(如图甲)不仅能呈现光路,还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
  2. (2)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①他用较(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探究。②他在找准像的位置后,画出了A、B、C三点做标记(如图乙所示),在测量物距和像距时,他应分别测出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并加以比较,经多次实验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的。
  3. (3) 在利用如图丙所示的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供选择的凸透镜有:D(焦距15cm)和E(焦距50cm),小明应选择(选填“D”或“E”)。该图的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所成像的特点是。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2016年2 月,人类首次宣布探测到引力波,而爱因斯坦早在100多年前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此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来自于距离我们13亿光年处的两个巨大黑洞的“相撞”,则上文提到的光年是(填写物理量名称)的单位。
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 . 平面镜MN移动的距离过远,不能成像 B . 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C . 仍成像,但像也会向下移动 D . 仍成像,但人们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如图所示,小沛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
  3. (3) 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要使像变小一些,应该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后,再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
  4. (4) 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在不移动蜡烛与凸透镜位置的条件下,若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光源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透镜(选填“凹”或“凸”),因为该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
  5. (5) 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___________
    A . 只需将凸透镜向上移动些 B . 只需将光屏向下移动些 C . 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 D . 以上均可
如图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1. (1) 实验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 (2) 如图甲,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和A完全相同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可以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可以得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这种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好处是
  3. (3) 如图乙,小红根据实验记录,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和A'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发现两个距离相等,得到实验结论之一:“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请问这样有什么不妥? ,你认为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4. (4) 如图丙,验证像的虚实时,还需的器材是 ,放好该器材后,眼睛的观察位置可以在图中 (A/B/C/D)处;(C处为点燃着的蜡烛)
  5. (5) 图甲中,小红为了让旁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6. (6) 小明了解到平面镜是在平板玻璃的背面均匀地镀上了一层金属膜制成的(如图丁)。他有一个疑问:物体是通过镜子的前面成像还是背面成像?于是他将一支铅笔的笔尖贴在镜子上,如图所示,眼睛从侧面观察,若发现 ,则说明物体是通过镜子背面成像。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

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天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1

5.0

5.0

2

8.0

8.0

3

12.0

12.0

请你作答下列问题:

  1. (1) 该小组步骤①当中,省略掉的部分是怎么做的
  2. (2)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哪儿
  3. (3)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4. (4) 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 人能看到像,是因为B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 B . 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低且倾斜,则图乙中的③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 . 若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则蜡烛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 . 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所成的像将变小
如图所示,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为近视眼 B . 乙为远视眼 C . 丙为近视眼矫正图 D . 丁为近视眼矫正图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如图所示。

  1. (1) 如图所示,要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光屏应向移动;
  2. (2) 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调节另一侧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3. (3) 某小组实验时对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灯,而且将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你认为实验小组对该实验进行改进的优点之一是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在向水槽中缓慢地注水,水面逐渐升高(未到水槽口),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的折射角不断增大 B . 光的折射角不断减小 C . 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左移动 D . 光斑跳到O点左侧某一点后保持不动
在《沁园春雪》中有词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万类霜天竞自由”,其意思大概为“清澈的湘江,江水显得浅而见底,水天相映,嬉游的鱼儿,却似在蓝天中自由飞翔一般”。站在物理学的角度,请选出下面有关对带点词句的正确解释( )
A . 湘江水本来就浅,这是一种写实 B . 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实像 C . 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虚像 D . 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水底是虚像
如图所示,小船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像,它是由光的(折射/反射)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