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物态变化 知识点题库

烛光晚餐时,杯中的蜡燃烧后,液态的蜡在凝固时体积会(选填“增大”、“缩小”或“不变”),其主要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排列方式更加(选填“紧密”或“散乱”).
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 B . 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 C . 水蒸汽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液化 D . 水蒸汽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
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海波的沸点是48℃ B . 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 . 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 . 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2011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的旱灾.进入夏季以来,气温的升高加剧了旱情,这是因为气温的升高(选填“增加”或“减小”)水的蒸发.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选填“增加”或“减小”)水在地面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

小明同学的家坐落在绿树环抱、翠竹簇拥的山岔湖畔.清晨,朝阳初现,叶下露珠晶莹剔透,院前湖面波光粼粼,屋上炊烟随风飘荡.下列对此景的物理学解释正确的是( )
A . 绿树翠竹的蒸腾作用,但不能调节房舍的气温 B . 露是水蒸气汽化而成的 C . “炊烟随风飘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D . 湖水因比热容大有“吸热”功能,炎夏时节能降低周边地区的气温
石蜡在熔化的过程中(  )
A . 吸热,温度升高 B . 吸热,温度不变 C . 放热,温度降低 D . 放热,温度不变
四月下旬,新疆多地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   )
A . 熔化放热 B . 凝固放热 C . 熔化吸热 D . 凝固吸热
日常生活中,炸油条用油,煮面条用水,是因为油和水的沸点不同,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要的(选填“温度”或“热量”);而在生活中要制造“无碘盐”,只需要将食盐放在热锅中翻炒一会就行,这是因为碘受热(填物态变化)了。炎热的夏天,从冰箱内取出-5℃的冰块,冰块(填“会”或“不会”)立即熔化;在冰块加些盐后,发现冰立即开始熔化,说明冰的熔点(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
A . 一定降低 B . 一定升高 C . 可能降低,也可能升高 D . 可能降低,也可能保持不变
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图片_x0020_100023

  1. (1) 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顺序进行;
  2. (2) 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3. (3) 读数时小明发现 A 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 (4)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5. (5) 丁图是烧杯中的水沸腾(选填“时”或“前”)的情形;
  6. (6) 小红同学使用图戊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烧杯内装有初温为90℃,在试管内也装有少量同样温度的水,并把小试管放入烧杯中,c、d 两支温度计相同。下图是 c 温度计的示数与时间关系图,则 d 温度计的示数与时间关系图像是图中的______。

    图片_x0020_100024

    A . 图片_x0020_100025 B . 图片_x0020_100026 C . 图片_x0020_100027 D . 图片_x0020_100028
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如图所示,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随着酒精的不断燃烧,酒精的热值不断减小 B . 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C . 软木塞被推开的能量转化形式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D . 软木塞的机械能守恒
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 B . 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 C . 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 . 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门时常常会看到一团“白雾”。这是因为夏天空气温度较高,冰箱内外部温差较大,冰箱(选填“内”或“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小水滴而形成的。现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的缘故。在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05年10月12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倍受国人嘱目的“神舟六号”飞船,在这一天终于腾空而起!10月17日凌晨,在巨大的袭鸣声中,“神六”返回舱着陆在苍茫的内蒙古草原,两位翱翔太空115个小时的中国航天员平安出舱——我国第2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 (1) 如图(a)所示,运载火箭点火后离开发射台升空的瞬间,只见火箭底部涌出庞大的白色气团,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底座,航天工程师在底座旁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火箭升空瞬间,庞大的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是发生了 (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 热(选填“吸收”或“放出”)。
  2. (2) “长征二号” 型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是采用 (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它们成为液态的。
  3. (3) “神舟六号”的宇航员 (填“能”或“不能”)在太空中利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与地面间的距离原因是 
  4. (4) 若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上 m。 
关于家用电冰箱,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 电冰箱的高度约为3m B . 电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可达4℃ C . 电冰箱的额定电压为380V D . 电冰箱的冷冻室是靠固态制冷剂升华吸热来制冷的
绘制图像是对物理过程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对如图所示的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路程与时间图像 B . 图乙: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C . 图丙: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图像 D . 图丁:固态海波加热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与霜形成相同的是(   )
A . 河流中冰雪消融 B . 深秋草上冰花剔透 C . 冰冻的海面 D . 草叶间露珠晶莹
如图所示,图甲、图乙分别是“观察水的沸腾” 和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明将这两个实验进行对比研究,图丙、图丁是实验后画出的图像:

  1. (1) 完成图乙实验后,根据图的图像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 (2) 两个实验装置用到的共同的测量工具有和秒表;
  3. (3) 通过实验并结合图丙、图丁的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实验小组用图甲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温使用精密温度计测量(图中未显示)。

  1. (1) 安装实验装置时调节石棉网的高度,使用酒精灯火焰的给水加热;
  2. (2) 从水温达到90.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温度/℃

    92.5

    94.8

    96.9

    98.2

    98.8

    99.0

    99.0

    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描点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 (3) 观察可知,水沸腾时温度,水的沸点是℃;
  4. (4) 水沸腾时上升的气泡越来越大,请对此作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