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题库

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10%的NaOH溶液;B、5%的硫酸溶液;C、5%的紫色石蕊试液。试设计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填编号,下同)画上花,再蘸画上叶,将白纸挂上墙,用向纸上喷洒即可,实验的化学原理是

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1. (1)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2. (2)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

    猜想三:NaOH和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

  3. (3) 【实验证明】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Ⅰ: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

    Ⅱ:产生气泡

    猜想 成立

  4. (4) 【反思与拓展】

    (1)向CaH2和足量水反应后的溶液加入NH4Cl溶液,产生的气体是 .

    (2)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

查阅资料可知,米酒味道变酸是因为米酒中产生的醋酸杆菌使乙醇(C2H5OH)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醋酸(CH3COOH)和另一种常见的液体.回答下列问题:

  1. (1) 食物变质是一种氧化反应(填“剧烈”、“缓慢”).

  2. (2) 米酒味道变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可用验证米酒味道变酸是生成了醋酸.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 .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溶于水放热的一定是碱 C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D . 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 高温煅烧石灰石至质量不再减轻 B . 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C . 向一定量露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 . 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甲加少量MnO2
如图所示是Ca(OH)2的部分性质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 (1) A中的实验现象是
  2. (2)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将这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静置,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溶液与足量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综合分析可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2

O2

铁丝,点燃

B

CaO

CaCO3

高温煅烧

C

KNO3溶液

KOH溶液

加适量的CuSO4溶液,过滤

D

FeSO4溶液

CuSO4溶液

加过量的铁粉,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小红和小明同学在药品柜取用药品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盖附近“长”满白色物质.他们决定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会转化为碳酸氢钠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1. (1) 【猜想假设】小红认为:白色物质全部是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你认为: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

    【实验验证】

    他们取白色固体,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标记为溶液A,以备实验使用.

    小红先取适量溶液A,然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小红由此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

  2. (2) 小红经过思考后,再做实验:取适量溶液A,滴加少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再次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但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仍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
  3. (3) 小明认真总结了小红的实验,也取适量的溶液A,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自己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①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小红、小明把废液统一倒入一个废液缸中,发现溶液呈红色,于是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刚好变为无色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含有(填化学式).

    ②杂质去除: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的试剂可以是溶液.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后,同学们将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1. (1) 【交流讨论】
    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2. (2) 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1:只有碳酸钠。猜想2:只有氢氧化钙。

    猜想3: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的猜想:还可能是

  3. (3) 【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他们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猜想3正确。

    正确。

    正确。

  4. (4)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地滴加水 B . 向一定量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中不断地滴加稀盐酸 C . 向等质量的锌、铁颗粒中分别滴加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D . 向t℃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

  1. (1) 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型管左端液面(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 (2) 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排除对实验的干扰.
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应烧杯内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

A . ①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④ D . ①②③
兴趣小组的同学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经干燥处理后,定性测定该固体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小组同学想通过定量实验测定该药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具体做法: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120g该药品中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同时测量2分钟内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120

增加的质量/g

0

7

13

18

22

22

2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在坐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坐标,以产生CO2的质量为纵坐标画出产生气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并写出CO2气体被足量NaOH溶液吸收的化学方程式 ;

  2. (2) 从表中看出:NaOH溶液质量增加22g后,质量不再增加,表明 ;
  3. (3) 计算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已知C常用作干燥剂;D是最常用的溶剂;E为红棕色粉末。则物质B的用途为;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稀硝酸中混有少量的硫酸,为了除去硫酸,可加入适量的物质是(   )
A . Ba(NO32   B . AgNO3   C . NaCl D . CuO
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A、C、D所属物质类别相同:“A – B”的反应可用于工业除铁锈;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 (1) 若E为单质,通过动植物呼吸作用可实现E→D的转化,则E的化学式是
  2. (2) 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若B和E属于同一类物质,则E→C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明想探究家中厨房用某种洗涤剂的成分,他将洗涤剂的粉末带到学校寻求老师的帮助。在老师指导下,小明进行了大胆的猜想与实验:

(提出问题)洗涤剂中主要含有哪些物质?

  1. (1) (做出猜想)小明根据所学酸碱盐知识做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含有CO

    猜想二:可能含有

    猜想三:可能含有CO 和OH-

  2. (2) (进行实验)实验一: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为色,说明洗涤剂的溶液显碱性。

    实验二:取少量粉末,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证实洗涤剂中含有CO

  3. (3) (查阅资料)小明查阅资料得知

    ①该洗涤剂中含有Na2CO3、NaOH等;

    ②Na2CO3溶液显碱性。

    (小结反思)实验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实验验证)该洗涤剂中还含有NaOH。

    实验三中可选试剂:A BaCl2溶液

    B Ba(OH)2溶液

    C NaCl溶液

    D 稀盐酸

    E 石蕊溶液

    F 酚酞溶液

    实验三:取少量粉末,加水配成溶液,加入稍过量的(选填字母编号,下同),产生了白色沉淀,再加几滴,溶液变为红色,证实洗涤剂中还含有NaOH。

    (实验结论)该洗涤剂中含有Na2CO3和NaOH。

彩漂洗衣液能够去溃、除菌,对白色织物的去渍效果尤佳。同学们在对其研究时发现其中含有过氧化氢,查阅资料后得知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可漂白一些有色物质,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1. (1) Ⅰ.不稳定性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便能分解,因此盛放过氧化氢溶液的试剂瓶内壁会有一些微小的气泡,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小组的同学向该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了少量氧化铁,发现产生气泡的速度变快了,该实验(能、不能)说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 (2) Ⅱ.漂白性

    [提出问题]过氧化氢的漂白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你认为过氧化氢的漂白性可能与等因素有关。

  3. (3) [进行实验]

    实验1:室温下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一块红色布条,浸泡时间与布条颜色变化

    如下表:

    浸泡时间

    20 min

    40min

    60 min

    布条颜色的变化

    无明显变化

    颜色稍变浅

    颜色明显变浅

    实验2:将红色布条分别浸泡在以下3种溶液中,现象如下表。

    编号

    实验

    布条颜色

    的变化 (20min)

    无明显变化

    颜色稍变浅

    颜色明显变浅

    [解释与结论]

    实验1的目的是

  4. (4) 实验2中,欲得出“其它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可使过氧化氢溶液的漂白性增强”的结论,需要对比实验(填编号)。
  5. (5) 实验2中,通过对比②③得出的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
  6. (6) 根据上述实验,推测“使用彩漂液时水温不宜超过50℃”的原因是
下列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目的

A.检验溶液是否是碱性溶液

B.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操作及现象

 溶液变红

旋紧瓶盖后振荡,塑料瓶变瘪

结论

该溶液是碱性溶液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目的

C.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操作及现象

点燃蜡烛,小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两种溶液接触后,质量不变

结论

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
A . H+、Ba2+ B . Fe3+、K+ 、Cl- C . Na+、Ba2+、OH-、Cl- D . Na+、Ba2+、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