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宋金和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宋向金称臣 ②双方以淮水和大散关一线为界 ③南宋向金送纳岁币 ④双方在边境设榷场进行贸易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 . 西汉推进大一统 B . 唐朝“和同为一家” C . 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 . 元朝拓展疆域
北宋初年,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酒兴正浓的时太祖突然叹了一口气,说:“做皇帝也太艰难了,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宋太祖说此话的目的是:(      )

A . 提醒石守信等人不要有异心 B . 要求石守信等人要管好部下 C . 要求石守信等人交出兵权,加强皇权 D . 感谢石守信等人助其登上皇位
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杰出代表人物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契丹——尺带珠丹 B . 吐蕃——松赞干布 C . 女真——阿骨打 D . 西夏——元昊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宋夏和约 B . 和同为一家 C . 澶渊之盟 D . 经济重心南移
怎样评价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

在探究学习中,小明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为主题做了一期手抄报,其中一幅反映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状况的示意图(下图)。该示意图是否有误?请说明理由。

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材料四: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

  1. (1) 上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3. (3) 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在元朝有何具体表现?
  4. (4) 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它重大发明。
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地方割据问题,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

①分割相权 ②地方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 ③文臣掌地方行政 ④控制地方财政 ⑤设通判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⑤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政治制度的变革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故常与知州争权。

——《宋史》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说一说科举的“创新之处”和“最大合理性”分别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设置通判的目的。为控制地方财赋宋朝还设置了什么官职?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和西藏地区的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采取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这些制度变革的历史给我们今天国家建设带来了什么启示?
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州县长官也由文臣担任。据此可知,宋朝政治的特点是(  )
A . 文官政治 B . 君主专制 C . 分化事权 D . 中央集权
宋太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采取“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办法,其主要目的是(    )
A . 缓和文官与武将的关系 B . 促进地方经济文化联系 C . 防止地方出现割据局面 D . 扩大中央政府统治区域
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材料三: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工具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的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1. (1) 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3. (3)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请列举出火药以外的其他两项重大发明。
北宋初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其中“制其钱谷”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 设置副宰相分割相权 B . 派文臣当知州 C . 解除禁军将领统兵权 D . 地方设置转运使
唐朝中期的官员,大约有将近十分之七出自名族和公卿子弟;而北宋初期布农出身的官员约占三分之一,到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 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 B . 科举制的发展 C . 统治阶层范围的扩大 D . 寒门庶族的兴起
历史变迁——宋和辽、夏的并立。

材料一: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材料三:宋朝先后与多个北方民族建立的多个政权形成对峙。与这些政权的和、战关系,也成为贯穿两宋的一条重要历史线索。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1) 据材料一,北宋在经济上“制其钱谷”,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本目的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北宋引以为戒,采取什么治国政策?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宋对峙的政权名称两例。宋真宗时,政权间议和是指哪一典型的事件?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

A .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 . 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 .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D .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下表对北宋年间贡举和武举取士人数进行了对比,取士人数出现差异是因为宋朝(   )
 

考试次数

合计取士人数

年均取士人数

贡举(文举)

81

600352

360

武举

28

868

5

——根据《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整理

A . 社会安定,国家对武将需求量不大 B . 皇帝轻视武备乃至军队 C . 文臣的才能远远高于武将 D .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武将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高于文官 B . 有利于政权稳固,社会安定; C . 弊端是削弱了宋朝军队的战斗力 D . 目的是防止武将专权,发生兵变政移的现象。
在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地主兼并农民土地之后,逃税漏税的问题,王安石实行了哪一项措施(    )
A . 青苗法 B . 重农抑商 C . 方田均税法 D . 重文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