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知识点题库

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

A . 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 .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 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D .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湖南籍进步思想家是(   )

A . 谭嗣同  B . 周敦颐 C . 王船山 D . 魏源
中国近代化起步的主要标志是  (    )

A . 鸦片战争的发生 B .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 洋务运动的开展 D . 新文化运动兴起
请你参与“居安思危,壮我中华”的研习活动。


  1. (1) 据表格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处于劣势?

    劣势方面:

  2. (2) 据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摧毁了中国哪一近代化运动?

    运动名称:

  3. (3) 【活动探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三位同学畅谈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甲: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乙: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亚洲许多国家,中国抗日战争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丙: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35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

    请你参与谈谈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战胜利的意义:

  4. (4) 【反思历史】19世纪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2l世纪,如果日本再次发动侵华战争,请你为祖国献出克敌制胜的策略。

    策略:

能够说明“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民众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政府”的事件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
下列历史人物中,既在军事上捍卫了国家主权,又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是(    )

A . 左宗棠 B . 侯德榜 C . 谭嗣同 D . 邓世昌
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明显……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A . 民主思想 B . 政治制度 C . 军事技术 D . 风俗习惯

19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萌发。关于下列企业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 . 皆由洋务派官员创办 B . 都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侵略 C . 均体现轻工业的发展 D . 都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
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史实来源于史料。下列两则史料,都涉及了哪一史实?分别描述了这一史实的什么方面?

    甲: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乙: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2. (2) 史实提炼为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定义“洋务运动”:“清朝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多方面的活动。”写出“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具体表现(各一例),并依照这一定义概念的方式,从时间、目的和内容等方面,定义“戊戌变法”。

  3. (3)

    史实形成于节点。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节点。从图一推测这次运动的直接原因。简述三幅图片反映历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图一:运动中的口号

    图二:上海民众声援北京学生

    图三:获释返校学生受到欢迎

    (【录入者注】图二照片中文字为“上海总工会”,根据上海总工会官网介绍,上海总工会于1925年五卅运动中成立,此图应为《“五卅”运动爆发时上海总工会的游行队伍》,而非《“五四运动”中上海民众声援北京学生》图片。)

  4. (4) 上述特性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哪些启示?

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A . 林则徐 B . 左宗棠 C . 邓世昌 D . 李鸿章
武汉位于中国的长江、汉江交汇处,历史上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故称“武汉三镇”。武汉的城市地名浓缩了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武汉崛起于风云激荡的时代,武汉也就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1. (1) 武汉三镇中的汉口在哪一不平等条约中被辟为通商口岸?
  2. (2) 写出19世纪洋务派在武汉地区创办的两家民用企业。(多写不给分)
  3. (3) 下图是武汉某镇的地图,该图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4. (4) 在北伐战争中,叶挺指挥北伐军第四军独立团将旗帜插上武昌城头,宣告了哪一军阀的主力被基本消灭?
  5. (5) 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后毛.泽东领导了哪一重大起义?
  6. (6) 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哪一阶段?
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    )
A . 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 .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 . 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 .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他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面对沉重的民族灾难,他发出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感慨;变法失败后,他在狱中题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刑场就义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    )

A . 康有为 B . 梁启超 C . 谭嗣同 D . 严复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  )。
A . 1894年 B . 1840年 C . 1856年 D . 1851年
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   )
A . 割地赔款 B . 开埠通商 C . 协定关税 D . 开设工厂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外国来使中,也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

——摘编自《走进盐城》

材料二:1757年,乾隆帝下令将多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规定外商“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并对商品的出口加上种种限制。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

——摘自《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必修Ⅱ》

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1. (1) 根据材料一判断,日本向中国派遣的外交使团被称为什么?他们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3. (3) 基于材料三的认识,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口号是什么?
  4. (4)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为此洋务派(   )
A . 开办新式学堂 B . 创办军事工业 C . 建立新式海陆军 D . 创办民用工业
康有为评价洋务派的变法是“积习难忘,仍是补漏缝缺之谋,……风雨既至,终必倾坠”:“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由此材料可知,康有为( )
A . 肯定洋务派学西方技术能富强 B . 否定洋务派开办铁路、矿务等行为 C . 认为只需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 . 主张学习工业文明更要变革政治制度
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的地点是(    )
A . 黄海大东沟 B . 大连 C . 旅顺 D . 威海卫
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
A . 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B . 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C . 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 . 具有盲目排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