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题库

20世纪40年代中期,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A .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 《双十协定》的签订 D . 《国共合作宣言》的签署

某同学进行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一张关于淮海战役的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 . 作战时间 B . 作战部队 C . 胜利因素 D . 战役结果
1947年夏中共某报刊要用下列诗句作为时事评论文章的标题,你觉得哪一个最合适(     )

A .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 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 .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从下面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次战役应是(    )

开始时间

作战军队

结果

1949年1月

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

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在历史课本剧晚会上,《西安和平谈判》《重庆谈判》两个节目中。你会看哪一人物都曾出场(    )

A . 毛.泽东 B . 周恩来 C . 刘少奇 D . 邓.小平
 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三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1921年,28岁,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重要的历史性会议。

材料二:1945年,52岁,8月,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三:1949年,56岁,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回答:

  1. (1) 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材料一中的“重要的历史性会议”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较量”是指什么事件?“较量”后双方签署了什么文件?

  3. (3) 与材料三相关的重大战役是什么?解放军占领南京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列举题

  1. (1) 列举中国近代史上三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2. (2)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役名称。

    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与“1947”“刘邓大军”“战略进攻”这些关键词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 挺进大别山 B . 辽沈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解放南京
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 (1) 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2. (2) 柳亚子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此诗创作于重庆谈判期间。

  3. (3)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 (4)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5. (5) 以工代赈对于恢复工业生产作用巨大,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6. (6)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大军合力战淮海。”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为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它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又见证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该城市是(  )
A . 南昌 B . 南京 C . 武汉 D . 广州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前仆后继,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探索的主题是什么?
  2. (2) 面对如此状况,中国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作出了什么应对举措?结果如何?
  3. (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或发动了哪些革命斗争?
  4. (4)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得出什么认识?
2018年习.平多次阐述“两岸一家亲”理念,一以贯之。台湾问题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历史因素,有大陆先民筚路蓝缕传薪火,有甲午战败遭受殖民统治,有1947年“228”事件造成的历史创伤,也有国共内战延续等。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办的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是哪所学校?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谁?
  2. (2) 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一条什么战线?
  3. (3) 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4. (4) 1949年,哪座城市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5. (5) 综上所述,从国共两党关系在近代史上不断变化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颁布《土地改革法》,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 . 国民党进攻陕北解放区 B .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 . 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 D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区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准确判断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请你完成下面相关学习任务。
  1. (1) 任务一:(读图学史----感悟历史事件)
    观察下图,结合图片信息的描述,写出事件名称,并分析胜利的原因。

    名称:

    经过:见下图信息

    胜利原因:

    图片_x0020_100012

  2. (2) 任务二:(对比事件----体会民族大义)
    下表中国共的两次谈判,中国共.产.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完成①②处内容填写,并概括影响国共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历史事件 背景 结果 结果的落实
    西安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和平解决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 签订《双十协定》 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挑起内战
  3. (3) 任务三:(现象描述----合理阐述理由)

    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9月)以后,当时南京国民党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三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人打得落花流水。

    为什么会这样奇怪呢?请从共.产.党或国民党角度,分析说明上述现象出现的理由。
  4. (4) 任务四:(小论文写作——感悟变化)
    依据下表,从2、3、4组中任选一组,围绕国共关系变化,从变化的原因、变化或标志性事件、变化的重大影响,结合史实写一篇小论文加以说明。
    组别 时期 变化原因 变化标志性事件 重大影响
    1 北伐战争      
    2 国共十年对峙      
    3 抗日战争      
    4 街坊战争      

    示例(1组)北伐战争: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局面。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
A .  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 .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 . 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渡江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判断对错)
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
A . 北平和平解放 B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 . 三大战役的胜利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有学者概括说:“中国近代半湖南,湖南近代半醴陵。”领导湖南和平解放的醴陵籍人士是(    )
A . 程潜  陈明仁 B . 程潜  李立三 C . 左权  陈明仁 D . 左权  李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