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题库

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进攻(  )

A . 晋冀鲁豫解放区 B . 陕甘宁解放区 C . 中原解放区 D . 华东解放区
在辽沈战役中,中央军委指示一定要先攻下某城市,就可以在东北战局上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你认为这个城市是(    )

A . 山海关 B . 锦州 C . 沈阳 D . 天津
在国共重庆谈判后签订的《双十协定》中,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建议有(     )
①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④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原因是(     )

A . 蒋介石改变了主意,不准备打内战了 B . 共.产.党的势力比国民党的势力大 C . 美国不希望中国打内战 D . 内战准备还不充分,也为了欺骗人民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 .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 .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次巨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史开天辟地的大事。某班级围绕这两件事开展了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四种课外学史的方式收集了一些资料,制成学习卡片,现请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看图学史

“望风而起”喻指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1)写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以及历史意义。
方式二:咏诗学史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请回答: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方式三:赏乐学史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鼓舞中华儿女奔赴前线,奋勇杀敌。
(3)举一例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战役。请你为同学们再推荐一首抗日歌曲。(写出歌曲名称)
方式四:识物学史

(4)标语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此时集结在泰州的人民解放军正在准备什么战役?
领会与创新
(5)除了上述四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两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6年6月-1947年6月的形势变化

国民党:兵力减少(430万到373万,可机动的兵力尤少),士气低落,后方不稳。

共.产.党:兵力增加(128万到195万,可机动的兵力大增),士气高昂,后方稳固。

材料二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三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毛.泽东

请回答:

  1. (1) 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 (2) 材料二中的“第二年”是指哪一年?

  3. (3) 材料三中为了“攻其薄弱部分”,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这一军事行动标志着什么,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其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对他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这说明国民党(     )

A . 内战是真,和谈是假 B . 企图以军事优势争取谈判优势 C . 根本不把中共放在眼里 D . 军队纪律败坏,根本不服从调遣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中国共.产.党进行这次会谈的目的是(     )

①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②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③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④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A . ①②③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④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共近代史的发展方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1. (1)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进行的军事活动。

  2. (2)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共.产.党高举革命大旗,进行武装抵抗。请问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 (3)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后,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请回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 (4) “国共两党恩恩怨怨,两度分手三次握手”是对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国共实现“第二次握手后”后,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5. (5) 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

  6. (6) 通过学习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照片记录着历史时刻,反映着历史事件。解读历史照片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下面照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A .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 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 . 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D . 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阶段的战役示意图,对该阶段战略态势归纳正确的是(    )

A . 转战陕北、指挥若定 B . 千里跃进、战略反攻 C . 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 . 千里渡江、摧枯拉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蒋介石

材料二:鄙人勇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渝。

——毛.泽东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先生”分别是谁?材料中的“渝”是指哪个城市?
  2. (2) 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邀请共.产.党领导人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什么会接受邀请?
  4. (4) 这次会晤史称什么事件?最后取得了什么结果?
人民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下图是哪次战役示意图(    )

A . 淞沪会战 B . 淮海战役 C . 徐州会战 D . 渡江战役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
A . 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 .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 . 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 . 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论从史出”是《历史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德国突袭波兰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

莫斯科保卫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

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A . A B . B C . C D . D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平津战役”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 电影《平津战役》 B . 参加平津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 C . 历史论著中对平津战役的描述 D . 平津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下列革命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③①④② B . ③④①② C . ④①③② D . ④②③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