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冷战 知识点题库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

A . 一战 B . 二战 C . 冷战 D . 科索沃战争
1946年3月,在美国的富尔敦市你可能会听到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这就是(   )

A . 就职演说 B . “铁幕”演说 C . 和平演说 D . 结盟演说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这表明(   )

A . 美国欲推行霸权主义 B . 美国要无私地援助欧洲 C . 美国要改善与苏联的关系 D . 美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随着苏联解体、两极解体终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大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B . 经济发展不平衡 C . 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D . 地区冲突激烈
“冷战”局面开始的标志是(    )

A .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D .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够迅速复原,这一复原使欧洲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这论述了(    )

A . 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B . 西欧经济恢复的影响 C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的背景 D . 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史    料

推    论

正确与否

(1)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

代的发展,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科举制度相对公正公开,有利于选拔真才实学的人。


(2)

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

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

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该法律的进步性是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3)

1912年8月9日《晨报副刊》报道,在北京一次有关中西餐的民意测验中,爱吃西餐和中西餐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23%,被调查对象包括普通市民、知识分子等。

当时传统饮食结构有所改变。



(4)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于国王权利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的“转折点”指的是《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5)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6)

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

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

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

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

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


“马歇尔计划”出台的

目的是扶持西欧国家和

遏制苏联。




下图是1947年美国人画的一幅漫画。“?”处对应的正确选项是(    )

A . 杜鲁门主义 B . 马歇尔计划 C . 两极格局    西欧 D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观察下面有关二战后初期国际形势的图示。企图“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的国家是(    )

A . 美国 B . 法国 C . 苏联 D . 英国
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中心力量的挑战”。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两极格局至今稳定 B . 其他中心力量包括日本、中国、欧共体等 C . 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新变化指的是苏联解体 D .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已经形成
网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对抗冲突】

材料一:冷战时期的批评家管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照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系的平各竞案,并使地区冲实一直有转变成起级大国之间被对抗的危险。冷战造求后,费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缔约结盟】

材料二:

【合作共赢】

材料三: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上值得珍责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稿

  1. (1) 冷战的冲突方式与两次世界大战有什么不同?在政治、经济方面,美对苏冷战还:什么表现?材料一是如何评价美苏冷战的?
  2. (2) 材料二中北约和华约与“一战”前的同盟国和协约国在结盟目的上主要有什么不同?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万隆会议的精神是什么?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1949年9月“西德”成立,10月“东德”成立,这标志着(   )
A . 两极格局形成 B .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C . 欧盟成立 D . 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冷战时期,中、苏、美三大国在许多问题上是针锋相对的。但在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这一问题上,却心照不宣地严守机密,而且一守就是好几十年。这一“心照不宣”(   )
A . 说明三国想避免世界局势进一步恶化 B . 表明中国坚持中立的外交政策 C . 表明苏联不愿意卷入朝鲜战争 D . 说明美国改变了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材料二:1942年,美国、苏联、英国和中国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1945年5月9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

  1. (1) 根据材料一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这一格局后来是怎样打破的?
  2. (2) 材料一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为什么不正确?
  3. (3) 材料二中26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什么组织的成立?材料中提到的“战争结束”指什么战争?“刚刚开始”的战争指什么?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这种政治格局的实质是什么?这种格局何时结束?
  4. (4) 材料三说明了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何处发展?我国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戏剧的发展和内容与时代紧密相关。

材料一:宋代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的勾栏成为早期的剧场。宋代戏剧的剧种和形式更加丰富。究其原因,宋代城市的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店铺林立,浓厚的商业氛围扩大了从商群体,使城市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刘倩《南宋杭州的市民文艺研究》

材料二:1925年,黄埔军校创办了血花剧社,随北伐军开展宣传工作,以下是血花剧社部分剧目。

序号

剧目

简介

《碧血黄花》

歌颂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革命精神

《皇帝梦》

嘲讽企图恢复帝制的袁世凯

《革命军来了》

揭露直系、奉系等反动军阀破坏革命的真面目

﹣﹣整理自邢照华《黄埔血花剧社及其社会动员功能探析》

材料三:1937年,上海救亡演剧队成立后创作了反映抗战史实的剧目,如《血祭九一八》《保卫卢沟桥》《台儿庄之战》等。他们还深入前线、城镇、乡村,演出了《同心全力打东洋》《弟兄们拉起手来》《全民抗战》《为自由和平而战》等戏剧。

﹣﹣摘编自何云贵《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戏剧组织》

材料四:某校举办世界戏剧欣赏活动,播放以下剧目。

序号

剧目

简介

《迥异的阴影》

1949年苏联经典的反美戏剧

《五月三部曲》

反映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历史的阿根廷戏剧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苏联卫国战争中苏军女战士打击德寇

《圣雄甘地》

讲述甘地故事的印度戏剧

《勇士之家》

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士兵侦察日本占领的岛屿

《在那里》

表现被柏林墙分离的东、西德兄弟情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的名称。说出宋代戏剧发展的原因。
  2. (2) 说出材料二中反映北伐战争的剧目。(写序号)依据材料二,分析血花剧社对北伐战争所起的作用。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反映抗战史实的剧目,说出相关历史事件及影响。说出救亡演剧队演出剧目体现的抗战精神。
  4. (4) 依据材料四,为以下其中一个主题选出两个剧目。要求:依照示例,填写序,

    示例:

    主题

    序号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主题①

    序号   

    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

    主题②

    序号

    美苏“冷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建立了世界霸权。接着,英国又单先废除奴隶贸易,占据道德制高点。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实现了工业化,英国的霸权达到高潮。从19世纪末至二战后,英国不接受德国利用战争方式进行的霸权挑战,却接受了美国和平方式的霸权转移。英美两国霸权转移历经1899-1940年的互补阶段、1941-1945年的同盟阶段、1946-1948年的协同阶段。

——摘编自潘兴明(英国霸权转移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竭力赋予其霸权以某种道义的或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性。杜鲁门上台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冷战结束后,美国霸权野心不断膨胀,不时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

——摘编自李景治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三:全球治理而非全球混乱,更多国家和非国家行动者参与民主的全球治理而非美国霸权,更符合中国的根本和长远利益。

——摘编自庞中英(霸权治理与全球治理)

请回答: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英美两国霸权转移不同阶段的特点,并简要分析英国接受美国和平方式实现霸权转移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美国在二战后实施“遇制”战略的措施及冷战结束后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
  3. (3) 综合材料一、二归纳英美两国确立和维护其世界霸权的共同点。
  4. (4) 结合材料三,围绕当今霸权治理与全球治理,发表你的想法。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
(世界战争影响秩序)
  1. (1) 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ABCD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 (2) 归纳表格中两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共同点。(从两个方回答)
如图《眺望柏林墙的那一边》反映冷战导致了(    )

   

A . 德国的分裂 B . 朝鲜半岛的分裂 C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 古巴导弹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战后国际新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转向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形成新的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