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他们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请回答:

  1. (1) 秦朝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为此,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的伟大建筑工程是什么?
  2. (2) “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哪一商贸路线的开通有关?起了什么作用?
  3.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哪些民族开始迁入中原地区?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怎样的?
  4. (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 (5) 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人们常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政权曾在洛阳定都的有(  )  
A . 夏、商、西周 B . 西汉、蜀、吴 C . 宋、齐、梁、陈 D . 东汉、西晋、北魏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哪条交通枢纽的开启有关?该交通枢纽的开启起了怎样的作用?
  2. (2) 秦朝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为此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什么建筑?该建筑的西部到哪儿?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内迁的各族中哪一民族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影响如何?
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
A . 西汉与东汉 B . 北魏与东魏 C . 西晋与东晋 D . 西周与东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材料三: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矛盾篇】

材料一: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上教科书79页

【战争篇】

材料二:见下图

【融合篇】

材料三:表格中的材料来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73页

规定

汉化措施

鲜卑旧俗披发左衽,妇女冠帽、着夹领小袖短袄,孝文帝下令禁止穿鲜卑服

鲜卑姓氏多是二三字的复姓,孝文帝下令改鲜卑的复姓为近似的单音汉姓,共改变了118个复姓

孝文帝自己迎娶汉族高门士族卢、崔、郑、王、李之女为后宫妃嫔,又下令五个皇帝分别娶李、郑、卢姓汉人之女为王妃。

规定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仍说鲜卑语,一律降爵黜官。

材料四: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石窟群里,雕刻着成千上万的佛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体现了民族的融合。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的原因是什么?在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哪一游牧民族灭亡?
  2. (2) 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回答,“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哪两个政权?这场战争的特点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中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措施,并说明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4. (4)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指的是哪一著名的石窟?
  5. (5)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
“八王之乱”放生在三国时期。

错误;;改正: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任务。请你参与下列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史简易年代尺示意图(部分)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采纳李斯的建议,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县,万户以上者设令(县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长)。县令、县长领有县丞、县尉及其他属员,县令、县长主要管政务,县尉掌握军事,县丞掌管司法;县以下设乡。

——摘自《秦汉史》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1. (1) 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

    根据示意图,计算西汉王朝存在时间(年)。

  2. (2)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3. (3) 根据所学知识,概述两种政治制度的显繁区别。
  4. (4) 举例说明“追求统一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及奋斗目标”。
  5. (5) 通过上述活动,请你概括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4世纪后期,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 . 西晋 B . 前秦 C . 东晋 D . 北魏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政权中把都城设在洛阳的是(   )

①东汉  ②西汉  ③西晋  ④曹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片段图,图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

A . 曹魏 B . 西晋 C . 前秦 D . 北魏
下图是小丽同学绘制的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图,空格处应该填写(   )

图片_x0020_100004

A . 前秦 B . 西晋 C . 北魏 D . 蜀汉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出现于(    )
A . 秦朝 B . 西汉时期 C . 三国时期 D . 西晋时期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中①处是;《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中②处是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 . 司马氏篡位 B . 八王之乱 C . 七国之乱 D . 定都洛阳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 . 北方战乱频繁 C . 北方统治者残暴 D . 南方经济发达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交融与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经营西域】

材料一:

左图为轮台古城遗址,西汉时称乌垒城,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城为“泰玉克的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摘编自央广网《丝路遗产》

【开发江南】

材料二:秦汉时期,广大的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火耕水将”、“人无牛犊”的落后水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原人口大量移入和汉族政治中心南迁,广大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取得了重大发展。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已然成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区,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其繁荣程度堪与西汉关中地区相比。

—摘编自徐臣攀《汉唐时期农耕区拓展研究》

【民族融合】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形成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1. (1) 材料一中的“西汉正式在此设官”指的是哪一官职的设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这一官职的设立产生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从秦汉到南朝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及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原 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产生的历史影响。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中①处是   (地名);《宋代海外贸易图》中②处是  (地名)。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宋代海外贸易图

晋武帝(司马炎)为稳固司马氏的统治,大封同姓诸王,后来又让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并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手握封国的军政大权,势力日益强大。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最终导致“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从中,我们获得的历史启示是(   )

①实践证明分封制的弊端

②管好国家要有合适的制度

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④统治者的才能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中国历史上,西汉、东汉与西晋、东晋都是因都城的相对位置命名。西汉定都长安,东汉和西晋都城都在,而东晋以为都城.已经偏向东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