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点题库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这一规定通过的时间是(    )

A . 1978年 B . 1982年 C . 1993年 D . 1997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在这100年中,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1894—1912年间孙中山做了哪些努力?
(2)为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总结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简述这一条革命道路开辟的背景、内容及对我们的启示。
(3)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是谁?为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在他的支持下,中国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 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业;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1933年罗斯福的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 (1) 材料一所说的社会变革是近代史上的哪一场重大改革?与此同时,中国已向西方学习开展了哪一场探索活动?当时中日两国向西方学习的重点有什么不同之处?

  2. (2) 材料二中,罗斯福所描述的现象由什么事件引起的?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业”的问题,美国政府在推行“新政”时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

  3. (3) 材料三所说的“社会变革”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主要采取什么形式?

  4. (4)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

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压经风雨六十余载,却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之路。回答问题。

  1. (1) 图1:说一说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2) 图2: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内容?还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造?

  3. (3) 图3: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

  4. (4) 图4:改革开放中“第二个春天”是指什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指哪位?

下图是历史课堂上同学们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祖国的和平统一 C .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D .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1. (1) 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实行的土地政策。

  2. (2) 1953年,党中央为现实工业化的需要,决定对农业实行

  3. (3) 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运动。

  4.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5. (5) 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后果?

  6.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7. (7) 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村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18

197

116

18

0

27

2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6月21日社论指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年8月3日社论指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材料四:“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签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1. (1) 导致材料一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运动的开展?我国当时开展这一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4. (4) 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哪一农村政策的尝试?“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出现在哪个地方?
  5. (5) 你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革命之路】

材料二: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需。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材料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创新之路】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习.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材料五: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1. (1) 请分别写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
  2. (2) “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 (4) 写出材料四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名称?材料五的“伟大创举”是指什么?它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某校筹办“新中国70年发展成就展”,拟分“艰苦创业”“曲折探索”“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四个篇章。下面应入选“改革开放”篇的是(    )
A . 凤阳小岗村分田包产到户 B .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C .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 . 三大改造完成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中国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耀眼的经济奇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综合研判世界发展的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习.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三:见下图《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材料四: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在新年贺词中,习.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打开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引导农民采取哪种途径确立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开始实行哪一新的经济体制?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并指出上海浦东的开发有何重要的作用?
  4. (4) 依据材料四,请说出中国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材料二:“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不叫参加挤也要挤进去!”

材料三:“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材料四: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项目年份和增长率

原煤(万吨)

钢(万吨)

布(亿米)

粮(万吨)

1952年

6649

135

38.3

16392

1957年

13000

535

50.5

19505

增长率(%)

96

296

32

19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一份档案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年

35000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

800斤

200元

请回答:

  1. (1) 结合材料一,列举一例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和使命的史实。
  2. (2) 材料二是“三大改造”中农业改造后农村的情形,当时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3. (3) 材料三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中央发起了哪两个错误的运动?
  4. (4) 材料四中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小岗村发生变化主要得益于哪项措施的推行?这一措施贯彻了哪次会议的精神?
大锅饭是对分配方面存在平均主义现象的一种形象比喻。我国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被打破,主要得益于(    )
A . “大跃进”运动 B .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 包产到户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农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图二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经历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农业生产总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6年

112091.3

12363.4

——乔元晶《我国农民收入现状与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共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什么历史事件?它有什么意义?
  2. (2) 材料二中的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材料三表格中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农村哪一政策的实施?根据表格说明这一政策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面为1959年的两幅漫画

材料二:三年困难时期的粮食生产状况

材料三: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所示漫画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它与材料一之间是什么关系?
  3. (3) 材料三所说的“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发生的变化”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一经济体制方面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的农业经济的变化,带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迪?
党的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对下列会议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共七大——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②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④中共十五大—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A . 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 .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 . 进行三大改造 C . 结束文化大革.命 D . 实施一五计划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方针、政策。
  1. (1)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
  2. (2) 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
  3. (3) 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
  4. (4) 1921年,苏俄实行的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政策——
阅读下图,乡镇企业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大跃进”运动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经济体制改革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下图反映了国1978-1987年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实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B . 进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C .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1980年,邓.小平肯定了农民的改革创举,在党中央的支持下……迅速推广。许多地方一年见成效,地方粮食产量明显提高,几年就变了样。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中农民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2所示是在引导农民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由图1到图2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改革创举的内容,分析农村改革见成效的因素。
  3. (3) 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