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与金的和战 知识点题库

历史上曾经遭受辽控制压迫的女真族生活在我国(    )


A . 东北地区 B . 西北地区    C . 东南地区 D . 西南地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靖康之变是北宋结束的标志 B . 岳家军纪律严明,维护了南方的稳定 C . 1141年宋金议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 . 女真族在中原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民族的生活习俗
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       

A . 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 .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 .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 . 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北宋、辽、西夏、金四个政权按建立的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
A . 北宋、辽、金、西夏 B . 辽、北宋、西夏、金 C . 辽、金、北宋、西夏 D . 北宋、辽、西夏、金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
A . 金灭北宋 B . 辽灭北宋 C . 西夏灭北宋 D . 蒙古灭南宋
南宋陆游作诗:“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其中的“胡”应该是(    )
A . 匈奴人 B . 契丹人 C . 女真人 D . 党项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林升

材料二: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宋史》

  1. (1) 材料一中的诗讽刺的是哪朝统治者?诗歌中的“杭州”“汴州”各指什么地方?
  2. (2) 说出材料二中的一个抗金将领和一个投降派的名字。这位抗金将领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
  3. (3) 秦桧和宋高宗令“飞”班师后,与金议和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岳飞为什么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
两宋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下列四幅示意图中正确反映出当时民族政权并立状况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
岳飞的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 “匈奴”指的是(    )
A . 匈奴统治者 B . 女真统治者 C . 契丹统治者 D . 党项统治者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灭辽  ②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  ③南宋建立  ④金军攻破开封

A . ②①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④③②① D . ②①④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与北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材料二  岳飞是南宋智勇过人,满腹韬略的名将,却因受冤而死,年仅39岁。

  1. (1) 材料一中的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2. (2) “辽与北宋和好年深”是从什么事件开始的?当时的大宋皇帝是谁?   
  3. (3) 岳飞当时对抗的是哪个政权?岳飞最成功的战绩是什么?   
  4. (4) 金与南宋议和的内容?   
北宋靖康年间,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旋塞北”,诗中的“两帝”是指(     )
A . 宋高宗、宋真宗 B . 宋徽宗、宋钦宗 C . 宋高宗、宋钦宗 D . 宋徽宗、宋高宗
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
A . B . C . D .
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是指( )           
A . 匈奴统治者 B . 女真统治者 C . 契丹统治者 D . 党项统治者
下面四幅政权形势图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 B . C . D .
民族关系,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碰撞交融】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图片再现】

  1. (1) 根据材料,请列举宋朝时民族关系有“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史实各一例。
  2. (2) 从上述三幅图中提取相关信息,运用史实分别说明当时中央政府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并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马克思认为“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下列能为该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①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医学等

②西夏仿效唐宋官制、军制和法律

③金模仿中原王朝制度并提倡儒学

④澶渊之盟有力维护辽宋长久和平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年代尺是梳理时序、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面的年代尺,回答问题。

  1. (1) 关于①②③④朝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B . ②朝商品经济繁荣,文人多用词抒发情感 C . ③朝签订“澶渊之盟”,出现100多年相对和平局面 D . ④朝疆域空前辽阔,皇帝鼓励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
  2. (2) 与A、C阶段相比,B阶段历史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据年代尺判断,B阶段的时代特征是(    )
    A . 游牧文化为主体 B . 统一与繁荣 C . 开放与创新 D . 政权并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材料三:

盟约一:宋朝每年交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沿边州郡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不得收容对方逃亡“盗贼”。双方不得修筑城堡,改易河道。此外,宋辽互称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双方使者定期互访。

盟约二:一、宋高宗向金称臣,并要“世世孙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间的唐、邓两州皆属金国。三、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1. (1) 图中A、B政权的建立者分别是谁?图中C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战役)是什么?
  2. (2) “靖康耻”与北宋灭亡有关,它发生于哪一年?结合史实说明后人纪念岳飞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内容.概括两个盟约有哪些共同点。(至少写出两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当时民族关系的重要特征。
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元史·百官制》

  1. (1) 材料一中的A.B、C分别对应哪三个朝代?
  2. (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公元907-1276年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
  3. (3) 结合上述材料与相关史实,论证“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