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知识点题库

下列重要会议与其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 . 中共一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 八七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 遵义会议——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及中国所走的革命道路问题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2015年4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平应邀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活动,受到了高规格的礼遇。中国在60年前的万隆会议上做出的主要贡献是( )       
A . 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 .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准则 C . 独家提出“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D .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会议顺利进行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A .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 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两会会谈协议 D . 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小张同学在学完“新中国的土地制度”相关历史后,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 土地改革在新中国成立时基本完成 B .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实现了“共同劳动、按需分配”的目标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
下图中的纪念馆坐落在朝鲜平壤,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了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图4中的“祖国解放战争”在中国被称为(    )

A . 人民解放战争 B . 抗美援朝战争 C . 朝鲜解放战争 D . 朝鲜统一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北平和平解放 C . 新疆和平解放 D . 解放军占领南京
下图是我国为台胞签发的“台湾居民居住证”样本,保障了台胞享受大陆居民的同等待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 . 一个中国原则 B . 实现两岸三通 C . 和平统一方针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一次会议后,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其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它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九二共识” C . 与第三世界的合作 D . 求同存异方针
下列有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相同点阐述错误的是(   )
A . 建国后召开的党的会议 B . 重视经济,都大力发展生产力 C . 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D . 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1997年7月1日,“一国两制”构想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能反映这一历史时刻的图片是( )           
A . B . C . D .
“随着1999年12月20日的到来,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据彻底结束。”这说明( )           
A . 中国第一次取得了反抗外敌人侵的完全胜利 B . 中国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C . 百年国耻洗雪,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 D . 国家实现完全统一, 开启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
A . 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 .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 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 . 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 . 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 . “一国两制”方针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轨迹。

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全球,在保证本国的基本需求之后,我国几乎把所有口罩都捐贈给世界各国,还向意大利、伊朗等一些国家派出了医疗队,对于一些生活物资大部分依赖进口的小国,我国向他们捐赠了日常需要的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作为世界第二大国,我国主动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情的进展,积极支援各国抗疫工作,还向世界分享了已经被证实对疫情有抑制作用的中药药方,承担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应负的责任。

  1. (1) 1953年、1954年周恩来总理和印、缅等国代表会谈,共同倡导了什么原则?这一原则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在此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 (3) 请将年代尺上的历史事件补充完整,并说说B事件的意义。
  4. (4) 材料四反映了新世纪中国怎样的外交布局和在外交上对世界怎样的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
A . 彭德怀 B . 邓.小平 C . 刘少奇 D . 周恩来
一位老人回忆西藏解放的事情,其中出错的一项是( )
A .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 . 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的西藏代表是达赖 C . 1951年10月解放军进驻拉萨  D . 西藏是和平解放的
周明同学对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进行了探究学习。并根据每一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确定了一组关键词。下列选项中关键词与上述会议对应正确的(   )
A . 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市场经济 B . 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C . 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 D . 良好开端    走自己的路  “一国两制”  三个代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二:

图一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图二 中国人民声讨美国罪行、支持抗美援朝的示威游行

材料三:它的伟大胜利,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维护二战以来形成的国际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正义事业,推进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同时,也在世界上树立了捍卫正义、维护和平的中国形象。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的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中国取得胜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请谈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