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知识点题库

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十周年的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道:“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声传四方。”这首歌创作于(     )

A . 1927年      B . 1949年 C . 1951年     D . 1961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佑任《望大陆》(1962年作)

材料三随着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交流成为国人讨论的热门话题。热情的网民还写下了一首小诗:“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了互信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1. (1)  战争之后,英国根据《 条约》割占了香港岛。材料一反映了香港、澳门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图2是 区旗,图3是 区旗。

  2. (2) 中国运用哪一战略构想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港、澳问题的解决有何重大意义?

  3. (3) 材料二和材料三所表达的共同心愿是什么?

  4. (4) 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是什么?请你说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是( )       

A . 绿色食品 B . 出门旅游 C . 凭票购买 D . 提前消费
根据所学知识,下列搭配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 . 《海国图志》——魏源 B . 实业救国——张謇 C . 万隆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2年,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 . 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 B . 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 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 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曾有13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3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了(    )
A . 这是中国第一部宪法 B . 这部宪法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 中国是真正独立的国家 D .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而出兵抗击侵略者的军事行动是(    )
A . 甲午中日战争 B . 抗美援朝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抗日战争
1953年,农民王老汉家贴出的一副春联:“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从春联中看出让王老汉高兴的事情是(    )
A . 他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B . 他成为了人民公社社员,吃饭不要钱了 C . 种上了责任田,使他勤劳致富 D . 他分到了地主的田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下表内容充分反映了(    )

时间

事件

197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实行“三通”

1989年

台湾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考察和经商的达40万人次

1990年

两岸民间交往达100万人次,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014年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抵达台湾进行访问

2015年

习.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

A . 1990年以来,两岸关系才开始松动 B . 任何分裂中国的阴谋注定要失败 C . 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D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一直主张和平统一台湾
话剧《国魂》全面、真实地再现了研制“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事迹。该功勋人物是(    )
A . 王进喜 B . 邓稼先 C . 焦裕禄 D . 袁隆平
“澳门特别行政区除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使用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此条款体现了(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求同存异”方针 D . “一国两制”
1970年5月28日.英国(约克郡邮报)在题为(中国的胜利)的社论中说道:“这个围绕地球 的装置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它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中国现在是个大强国,一个走在前列的强国。”材料表明这“装置”(    )
A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威胁 C . 使中国跻身航天强国行列 D . 使中国人成功步入太空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美团”、等。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

建国初期

“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文革时期

“红卫兵”“走资派”“上山下乡”

改革开放新时期


①“经济特区”    ②“乡镇企业”    ③“公私合营”    ④“下海”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据报道,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5月27日,美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中国即将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一事举行会议进行讨论,这一提议被中国一票否决。

 

材料二: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即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 (1) 据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指出美国“这一提议”被否决是因为中国行使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哪一权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最初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恢复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有利国际条件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实行(   )           
A . 联邦共和国制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一国两制” D . 独立国家联合体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按劳分配制度 B . 社会主义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常有危机相伴。面对危机,世界各国都应该立足现实,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赢得机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反法西斯战争,传统的观点……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唐尼·格拉克斯坦《二战秘史》

材料二: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在呈现出一种新面貌。资本、信息、技术、商品和人员的高速流动……局部冲突频仍,核威胁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威胁和霸权主义行径并行。此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非传统的不安全因素在侵蚀、威胁着这个星球。

——《世界通史·当代卷》

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形势令人担忧。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携手贏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习.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的发言

  1. (1) “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的组织是什么?列举“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的军事行动一例。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出材料二中的“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的名称。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当今世界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4. (4) 解决材料四的问题需要我们树立哪一理念?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人民日报社论《伟大的丰碑辉煌的岁月》)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这里”是指(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四大 C .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十九大
20世纪末,中央在西部实施大开发战略,后来,党和政府又加大了对西部精准扶贫的倾斜力度。党和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 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 B . 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C .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 .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以下关于建国初期史实与影响对应关系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
A .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 .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完全统一 C . “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D .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