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赤壁赋 知识点题库

下列各句,与“沛公安在?”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B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C .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D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赤壁赋》一文中的“明月之诗”“窈窕之章”是指(   )
A .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一语(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窈窕之章”。 B . “明月之诗”指作者自己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这是一篇借物抒情之作,开篇就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句;“窈窕之章”同a项所说。 C . “明月之诗”指李白的诗歌。李白诗篇中有很多写月的诗句,“窈窕之章”指李白《登泰山诗·其二》中“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之句。 D . “明月之诗”“窈窕之章”泛指一切歌咏山川风物.寄情于物.借物抒怀的优美诗文。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 ,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

    苏轼的内心与渔樵文化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经历了人生中的最黑暗时期。但是,也正是人生中的这一次遭遇,让苏轼更加接近真实的社会,更加接近真实的自己。这一时期的苏轼,仿佛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白,自己所伤怀的功业无成,其实是因为建功无门。此外,苏轼的黄州生活经历,除了与黄州一带名士山川之间深得心意的交游,甚至还曾躬耕于黄州东坡,可能确实过了一段“渔樵”生活。他那兼有自谑、自得意味的自号“东坡居士”据说也即由此而来。由此看来,被贬黄州时期的作品中时时出现的“主”“客”,既是文学体式的一种标志,其实也是苏轼自觉省视个人命运的心理反应。应该说,被贬黄州同时成就了苏轼的文学高度和哲学高度。                  

(取材于肖亦若《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有删改)

如何理解苏轼内心的“渔樵”观?结合《漫话“渔樵”》以及链接文字,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以“那些不朽的书籍”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

    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仍然新鲜有用的不朽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术成果。

那些不朽的书籍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有的同志可能会说,现在的事情这么多工作这么忙,很难挤出时间来读书。其实说忙是一种托辞,关键不在忙或闲,而在认识、在习惯、在境界。                         。要让书香伴着人生成长,就得养成天天看书学习的习惯,同时克服掉其它一些习惯,比如喝酒打牌的习惯,电话“煲粥”的习惯,无聊发呆的习惯,等等。

A . 诚然,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不管我们怎么安排。 B . 诚然,不管我们怎么安排,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C . 不管我们怎么安排,诚然,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D . 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诚然,不管我们怎么安排。
阅读《赤壁赋》中的选段,完成各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幽壑之潜蛟           舞:起舞 B . 举匏尊以相            属:同“嘱”,这里引申为劝酒 C . 飞仙以遨游            挟:偕同 D . 莫消长也            卒:终究
  2. (2) 下列句子“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何为然也 B . 破荆州 C . 皆出于此乎 D . 日与徒上高山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客”通过赞美曹操,抒发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愤慨。 B . 作者借水、月等意象,阐释天地万物“变”与“不变”的关系。 C . 作者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顺其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 . 选文句式骈散结合,长短交错,语言清新明丽,声调和谐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