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窦娥冤 知识点题库

下列选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携子     嫡亲    看觑    变微    孛老    燕侣莺俦  B . 靳死    刬的     绣闼    惫懒    浣纱    鳏寡孤独  C . 忤逆     恓惶    尸骸    白练    寒暄    负屈衔冤 D . 冤魂     扛旱    倾刻    怜悯    造蘖    长弘化碧
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典诗歌一样,往往借典故表达思想感情,鉴赏戏曲剧本,就必须注意分析其中的典故。对《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

A .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 . “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 . 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 . 四个典故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了“‘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 . 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C . 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D . 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非凡世界去寻求出路。
对剧本中〔耍孩儿〕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面〔滚绣球〕一曲集中对“天地”进行控诉,指责,乃至否定,但这首曲词却最终又把希望寄托到“湛湛青天”身上,可见作者在整个结构的构思上不严谨。 B . 〔滚绣球〕中虽然对天地有了清醒的认识,但作者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终究还是找不到改变现实的出路,因此最终还是归依到“天地”上来了。 C . 窦娥运用“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利用苌弘无罪被杀,杜宇因灾让位的不幸遭遇来说明自己死得冤枉和凄惨。 D . 这首曲词虽然言语通俗易懂,但仍然注意了曲词应有的韵律美和抒情性,整首曲词声韵和谐,情感凄切。
对〔二煞〕〔一煞〕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二煞〕这首曲词借用了战国“邹衍”的典故,“六月飞霜”运用艺术的夸张手法,表明自己冤情深重,足以感天动地。 B . 〔一煞〕中“你道……从人愿”三句唱词,照应〔耍孩儿〕中对“湛湛青天”所抱有的希望,再一次显露了作者的思想局限。 C . 〔二煞〕这首曲词恰当地运用了修辞手法,“暑气暄”与“下雪天”的比喻,“一腔怨气喷似火”与“六出冰花滚似绵”中的对比,都传达出了女主人公胸中的愤懑不平。 D . 〔一煞〕揭示了造成窦娥冤屈的根本原因在于“官吏每无心正法”,从而“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也是全剧的中心所在。
读《 窦娥冤》,对窦娥临死前这三桩誓愿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作者把这三桩誓愿安排在全剧的结束,其目的在于使女主人公沿着从怨——到悲——到恨的情感脉络,一步一步发展到高潮,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百姓的痛苦和作者对现实的深切的反思。 B . 作者把三桩誓愿安排在最后,是为了让窦娥的冤情得以昭示后人,让人们知道这是“官吏每无心正法”的结果,从而揭示中心。 C . 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因而其顺序是不可以颠倒的。 D . 这三桩誓愿都寄托了女主人公希望“人心可怜”,“天公可期”的愿望,因而顺序互换对艺术的表达效果并没有影响。
对戏曲的结尾交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结尾有多余之嫌,文学艺术讲究“余韵之美”,应该留给欣赏者以想象的空间,交代誓愿的结果,无疑道尽了戏曲的魅力,曲尽味也尽,因此不足取。 B . 监斩官看见一、二桩誓愿的实现,判断“必有冤枉”,理应为窦娥申冤昭雪,却命令左右将尸首还给蔡婆婆了事,灰溜溜地下场。恰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的具体表现,结尾收场为中心的表达做了佐证。 C . 结尾让誓愿得以实现,化不可能为可能,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法,更好地体现和烘托了本剧的悲剧色彩。 D . 结尾中“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后来如何”一句为下一折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为其申冤昭雪打下伏笔,这是结构上前后勾连、严谨的表现。
剧本,由“曲词”和“宾白”构成。“曲词”抒情强烈,起作用。“宾白”含和独白。剧本还规定了角色的动作表情,称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色(jué)    子(xiē)    验(yīng)      无音信(yǎo) B . 湛(zhàn)   冤(xián)   烧一(bǎi)     前合后(yǎn) C . (qiān)   亲(juàn)   防(tí)        错(kān) D . 旱(kàng)   盗(zhí)    怨(jiē)       子手(kuài)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窦娥冤》大约是关汉卿四十岁左右时的作品,那时元朝刚刚统一天下,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正是元朝“最清明、最鼎盛”的时期。 B . 让窦娥临终的三个愿望都实现,也从侧面表现了“神灵”和“天道”还是存在的,世界上还是有“公理”和“正义”的。 C . 窦娥的故事明显有着东海孝妇的影子,该故事见于《汉书·于定国传》、刘向的《说苑》和干宝的《搜神记》都有记载。 D . 窦娥冤案只是一桩冤案,并无曲折离奇的情节,但这桩冤案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它是法制黑暗和官吏昏聩的写照和典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

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 (1) 下列对戏曲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端正好”一曲,窦娥愤怒地诉说自己无辜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她理怨天地不公是在情理之中。 B . “滚绣球”一曲,揭露了人间的不公,好人遭殃,坏人逍遥法外。窦娥责怪“地”不分好歹、“天”错勘贤愚,都怕硬欺软。 C . 窦娥虽然责怪天地,但她内心仍然把为自己伸张正义的希望寄托在老天爷的身上,反映了她思想愚昧和性格懦弱的一面。 D . 关汉卿杂剧“本色”的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富有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其次还表现在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上,通俗、流畅、生动。
  2. (2) 读了上面文段,你对窦娥有何印象?作者在她身上寄托了什么?
  3. (3) 你怎样理解上文中“滚绣球”一曲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冬泳书记

大海

    白马镇人人会水,除了行走不稳的小屁孩,还有耄耋之年的老年人。可是,只有一人胆敢在寒冷的冬日下到河中戏水。这个人就是镇党委书记白得水。

    白马镇无马,镇因河得名。在白马河中段,有两处相距半里的湾道,缓流清浅,细沙可见,形似依河相连的内湖。不知何时开始,第一处湾道成了男人沐浴之地,俗称“男湾”;第二处湾道成了女人沐浴之地,俗称“女湾”。夏日傍晚,白花花一片屁股蛋子和着轻微荡漾的碧波,上下翻飞,若隐若现,在夕阳映照之下煞是壮观。

    喝着白马河水长大的白得水,早年从村支书任上进入镇党委,直到五十岁那年上任镇委书记。白得水不但水性如同河里鱼儿一样了得,还是当地少见的一条“硬汉”。镇上传言:早年某个冬日,一个外地女人掉进河里,时任村支书的白得水恰在附近,跳水救出外地女人;后经媒体大幅报道,英雄帽子层层盖来,把白得水“盖”成了国家干部。当了镇干部之后,白得水干脆开始尝试冬泳,直至年年如此坚持不懈,还数次拿过县里冬泳大赛冠军。

    有人不咸不淡地说,白得水是个“冬泳书记”,所有成绩都是他在冷水里泡出来的。白得水听了,也不生气。

    这一年“数九”开始后的某个傍晚,白得水正在河里游泳,被党政办主任叫上岸。他回到镇机关时,镇组织委员陪同县委组织部长已经等候多时。组织部长说,白书记啊,我可不是突然袭击,主要想看看镇区主官下班后忙些什么。白得水知道这是组织的意思,将胸脯拍得嘭嘭响,说,靠山亲山靠水亲水,我这条白马河里长大的“鱼”,如果没有大事和会务缠身,下班后雷打不动地下河游泳。

    组织部长呵呵一笑:作为一方长官,白书记下班后能推掉繁复的宴请?白得水也呵呵一笑:能办的不一定上饭桌,不能办的上了饭桌也没用,我什么饭局也不参加,再说又不是紧急大事,人家总不好意思将我硬拉上岸吧?!

    组织部长暗暗点头。接着就表明目的:白马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白书记做出的成绩上下有目共睹,组织上考虑您带领班子干了两届,年龄也将到任职期限,准备安排您去县人大继续发挥力量作贡献呢!

    白得水恍然大悟,县人大前不久空出个副处位置。作为县以下基层机关干部,绝大部分公务员在股级退休,要想成为科级县部办委局负责人非常不易,升至处级县领导者更是凤毛麟角。通常,县人大、政协班子位置空出,哪怕是非领导职务的副调研员,多少镇区和县部办委局领导也趋之若鹜。已经58岁的白得水有些感动,说明组织上不仅肯定自己的成绩和努力,还在关心自己。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白得水要升处级的传闻,在全县官场坊间几成事实。虽然人大并无多少审批实权,毕竟也是县级领导。就有些本镇官员攀亲带友地请白得水吃饭,一律被他谢绝。有些县城官员物色到好地段的房子,暗示白得水以亲戚名义折扣买下,也被拒绝。

    白马河水,流淌如斯。待到白马镇换届,白得水出乎意料留镇了,改任非领导职务主任科员。无官一身轻的白得水落河更加勤快,下班准时出现河边。又有人不咸不淡地说,老家伙提拔泡汤,准是在任时干了坏事被组织查出。白得水听了,概不回应,人却更像一条得道的大鱼,入水沉静,上岸不惊。

    次年夏,临近退休的县委组织部长羡慕白马河清澈无污,周末驱车来到白马镇约白得水同游。两人光身下水,无拘无束游到尽兴处,组织部长突然问道:老白啊,多少人对退休前上个台阶求之不得,你却推辞不要,究竟为什么?白得水呵呵一笑:要是追上我,就告诉你秘密!说完,一头扎进河里,潜行百米开外。月光碎银一般洒入河里。

    白得水将矫健的背脊轻浮水上,脸面闭水,心想:当年要是调去县城,哪里去找这么干净的河水游泳?如果不能天天游泳锻炼,我还有这般硬朗的身子骨么?抬头吐了口河水,白得水心里说,好多官场的人啊,越是最后两年越舍不得放弃,结果丢了官帽坏了身子,何苦呢!

    大腹便便的组织部长朝着白得水奋力追游,片刻之间,就已筋疲力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22期,有改动)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第2段内容写了白马镇的白马河天然形成的露天浴场的良好环境,以及纯朴开放的民风,为作品增添了地域风情。 B . 小说第9段的内容既反映了现实社会中行贿受贿的不正之风很盛行,也更彰显了白得水自觉抵制住诱惑的难能可贵。 C . 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毫无波澜,但正是在这样的平铺直叙中,很好地塑造出了白得水这样一个基层干部形象,自然而真实。 D . 小说的语言朴素,不事雕琢。而“月光碎银一般洒入河里”这样的语句在文中起到了很好的点染作用,也暗含了对白得水的赞美。
  2. (2) 试分析小说第7段中,“组织部长暗暗点头”一句的内涵。
  3. (3)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句话在“冬泳书记”白得水身上是怎样体现的。
下面是一名学生给张教授的一封电子邮件,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

张教授钧鉴:

    欣闻先生拙作业已付梓,钦佩有加。回忆学习期间承蒙先生惠顾,感激不尽。以前我多有浅陋垂青之语,请多包涵。谨祝您的家母健康长寿。

    顺颂时祺。

学生李明

2018年12月25日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 (jiē)怨             罪(yún)             (xián)冤 B . (kàng)旱           (guì)子手         (dī)防 C . 湛(zhàn)           阡(mò)               (yàn)旗 D . 鼓三(tōng)       (cháng)弘         盗(zhí )
最后写三桩誓愿,从创作手法上看,应该属于何种手法?
阅读《窦娥冤》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1. (1) 选段中,“科”指,主要用来;“云”指,主要用来;“唱”指,主要用来
  2. (2) 解释下列词语。

    ①兀那:

    ②休:

    ③打甚么不紧:

  3. (3) 选段中括号中的文字是属于(   )
    A . 舞台说明或舞台指示 B . 舞台动作提示 C . 舞台人物介绍 D . 舞台人物或动作提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原 才

曾国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

    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一有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则众人之而受命焉  君:拥戴 B . 民也皆以义   风:教化 C . 谓之不 , 可乎?  诬:欺骗 D . 以坏风俗,而人才  贼:杀害
  2. (2)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 B . 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 C . 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 D . 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不过是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 B . 作者认为选拔人才,强调君王应担负主要责任,为臣者应当谨慎地“循是为之”。 C . 众人的追求,会形成大势所趋的局面,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 D . 作者反驳了在势君子“天下无才”的谬说,认为所有官吏都有选拔人才的职责。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②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

在那黑暗的、不公平的社会中,窦娥死去了。她的“悲”穿越时空,她的“冤”感天动地。现在有人为她写了一副挽联的上联,请你补写出下联。

上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下联:

对【端正好】一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揭露了元代严密的法网和封建吏治的黑暗残酷。 B . “叫声屈动地惊天”结构上呼应题目“感天动地窦娥冤”,内容上说明冤屈之大。 C .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暗示了本折戏中窦娥伏法,显示了窦娥拼死反抗的决心。 D .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在结构上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也反映了窦娥的抗争精神。
阅读下面的戏剧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

选段中【耍孩儿】、【二煞】和【一煞】都是,都属于宫调。选段中窦娥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亢旱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