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苏轼词两首 知识点题库

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 . “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 . “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 . 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 . “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 . “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 . “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 . “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萧瑟       桅杆       淘气         永葆生机 B . 已而       凭吊       纶巾         繁冗拖沓 C . 赤壁       风姿       樯橹         绘声绘色 D . 故垒       酒樽       罗网         安份守己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A . 词中写乱石用“穿”,写浪涛用“惊”、“拍”,都是比拟,“雪”借喻波涛,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像,呈现出一个富有动感的画面。 B . 此词借穿插的“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及“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等描写塑造了一个青春年少、志得意满、谈笑自若、指挥镇定的儒将周瑜的形象。 C . 此词善用衬托,比如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来反衬周郎,又用“早生华发”的词人自我正衬“雄姿英发”的周郎。 D . 全词环环相扣。上阕即景生情,由大江浪涛,引出“千古”,由故垒引出“三国周郎”,由“江山如画”引出一时的“豪杰”,为下阕着重写周郎伏下一条线。
大江东去,浪淘尽, 。故垒西边,人道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风流  念奴姣  故垒西边 B . 遥想  浪涛尽  小乔初嫁 C . 萧瑟  人道是  乱石川空 D . 周郎  任平生  山头斜照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大江东去(长江)    卷起千堆(比喻浪花) B . 樯橹灰飞烟灭(代指曹操的水军)    江月(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 . 一蓑烟雨任平生(沙湖道中雨)      已而遂晴(过一会儿) D . 回首向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  故国神游(古战场)
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词,作者是按照,,,的思路安排叙述,词中隐喻遭贬后泰然自若的情绪的一句是隐喻作者历经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醒、因而晚境或尚平坦有望的社会人生感受的句子是;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宠辱偕忘的超然心境的一句是。从自然的风雨联想引申到了人生过程的一句是.。
阅读“人有……婵娟”五句,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垒  橹(qiánɡ)  江月(lèi)  惊涛拍岸 B . 料峭  萧(sè)  笑我(yìnɡ)  雄姿英发 C . 何仿  巾(ɡuān)  浪尽(táo)  一蓑烟雨 D . 芒鞋  啸(yín)  千雪(zhuī)  山头邪照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巾(lún)  酒(lèi)  悴(qiáo)  起(juǎn) B . (fà)  故(lěi)  杰(háo)  樯(lú) C . (bèi)  雨(jù)  吟(xiào)  衣(suō) D . (qiào)  箫(sè)  然(lénɡ)  贬(zhé)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回首向来萧瑟处 B . 一蓑烟雨任平生 C . 一时多少豪杰 D . 惊涛拍岸
我们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例句: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 (1) 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B . 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 . “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 D . “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2. (2) 作者在另一首《独觉》诗中写道:“翛(xiā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的后两句与题中词的后两句大体相同,作者为什么独爱这两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水龙吟

苏轼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①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寒露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注】①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

  1. (1)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上片开头五句写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描绘出一辐开阔辽远,祥和而富有生机的风景画。 B . 在这样一个民风淳朴,景色极佳的小村,词人整天闲居无事,没有凡事纷扰,关心的唯有莼菜与玉藕等美食,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 C . 下片开头六句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词人此时被贬黄州,他想象着“浮丘”仙人式的、“瑶池”仙 境般的沉醉生活,再现了众“青鸾”穿着“摇曳”的“铢衣”,进入“壶中天地”而“歌舞”的缥缈美景。这反映出他遭逢大变,灵肉煎熬,想要逃避现实的心态。 D . “飘坠人间”三句,作者笔锋一转,由“仙境”陡然坠入“人间”,反照现实,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贬居生活,好不凄凉,可见当时的苏轼面临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 E . 整首词,词人采用以景托情,正反观照,杂以仙话寄托的手法,由景入情,由实入虚,以虚显情,由虚而实,层次井然,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2. (2) 此词系苏轼被贬黄州两年之时寄蹭友人所作,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重江南·超然台作①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宋神宗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让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胡国:这里指四川眉山。②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1. (1)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上阕首句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以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娴媚  动人的姿态。 B .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 C . “试上”二字直接点明作者登台望远的场景,其中“试”字储蓄地透露作者暂得清闲的愉悦心情,引起下阕的抒情。 D . 全词意境清晰,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华,但见其婉约之意。 E . 词中斜柳、楼台、春水、春花、烟雨的暮春景象和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都围绕着“超然”二字展开。
  2. (2) 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对比手法写出物是人非的感伤的句子是: , 
  2. (2)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
  3. (3)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了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孤独无依的惆怅之情。
  4. (4)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枫叶荻花秋瑟瑟     瑟瑟: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 B . 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 C . 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D . 采之欲谁         遗:报答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
  2. (2)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个句子是
  3. (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