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寻寻觅觅) 知识点题库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 . 瑞脑销金兽 B . 东篱把酒黄昏后 C . 帘卷西风 D . 人比黄花瘦
名句填空
①莫道不消魂
却是旧时相识。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瑞脑  憔悴  精兵减政  不胫而走 B . 金兽  帘卷  出奇不意  一筹莫展 C . 寻觅  销魂  满地黄花  犄角之势 D . 堆积  凄惨  薄雾浓云  少安毋躁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②有暗香袖(充满)

③莫道不销魂(极度的欢乐)

④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⑤憔悴(损害)

⑥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⑤ C . ④⑤⑥ D . ①②⑥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薄雾浓云愁昼   永:漫长。 B . 东篱酒黄昏后  把:举,端起。 C . 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 D . 如今有谁摘  堪:忍受。
阅读《声声慢》,完成小题。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 (1)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乍暖还寒时候”是说早春的气候特征,忽冷忽热。也指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安宁。 B . “独自怎生得黑”写她老来失去丈夫后的孤寂之苦,说时光真难熬。 C . 上片以见“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对往日的怀念,更增添了伤心的程度。 D . 作者如实地写个人的遭遇和心情,她个人的惨况又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因而又蕴含着对时代的悲叹,从而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2. (2) 这首词主要通过写哪些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这些景物给人怎样的感受?

  3. (3) 词的前3句用了14个叠字,用心诵读体味,并简要分析叠字运用的妙处。

“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

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某校一中学生喜欢李清照的词,特别喜欢她笔下的“黄花”意象,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定为“哭泣的黄花”,抒发了一种淡淡的忧伤。然而教师阅罢,把“哭泣的黄花”改为“哭泣的易安”,理由是黄花无知无觉,又如何能“哭泣”呢?请针对以上材料发表评论。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暮/雾浓云   阳/接而至   密/玉纱厨 B . /暗香袖   妆/卷西风   悲/凄惨惨 C . 是/乍暖寒   相/博闻强   堆/风劲草 D . 来/最难息   悴/渔翁夫   床/次花开
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瑞脑销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 B . 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这次第(光景,状况) C . 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莫道不销魂(醉酒后轻飘飘的感觉) D . 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独自怎生得黑(怎样、怎么)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 次第 , 怎一个愁字了得 B . 莫道不销魂 C . 东篱把酒黄昏后 D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是(    )
A . 瑞脑销金兽 B . 东篱把酒黄昏后 C . 帘卷西风 D . 人比黄花瘦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 (1) 《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2. (2) 对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借动作表现情思。 B . “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表明词人欲借酒消愁而不可得。 C . “却是旧时相识”的“雁”,给词人带来的是对丈夫的思念和漂泊沦落之感。 D . “独自怎生得黑”既表明了词人的孤单寂寞,也隐喻了后半生的坎坷悲惨。
  3. (3)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以及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 . 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 . “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 . 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4. (4) 《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加以说明。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雨中花

高观国①

    旆拂西风②,客应星汉③,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④ ,名动万里呼韩⑤。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⑥。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注】①高观国,南宋词人。开禧元年(1205)七月,史达祖随李壁使金祝贺金主完颜

璟的生辰。吟社词友为他送行,其好友高观国写下本词赠之。②旆:古代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毓,此泛指旌旗。③客应星汉,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④颖露囊锥,用毛遂“锥处囊中”之典。⑤呼韩,即汉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⑥寄梅句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给范晔的典故,梦雁句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句意。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旆拂西风……盛世衣冠”用旌旗、“玉节征鞍”、“缓带轻裘”等意象极力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表现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奢侈。 B . “吟倦……关山”句视野开阔,意境高远。词人猜想,西湖边的吟咏作诗,已令友人产生缕缕倦意,正好趁此行一睹北边边塞的关山。 C . “过离宫……泪应弹”承接前句“看北塞关山”,虚写友人出使路上的所见所感,“离宫禾黍”“故垒烟尘”为已废弃的故国宫苑和堡垒工事。 D . “文章……何难”赞扬了史达祖的才能,预示了史达祖能完成任务。“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可看出史达祖准备借此次出使消灭金国。 E . “情寄……霜寒”,虽连用典故,但并不晦涩,读者即使不知所引典故,也可从“寄”“梦随”处领会诗意,收到了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
  2. (2) 作者借本词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1. (1) 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 (2)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齐天乐

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庾郎①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②,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③,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④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①庾郎:北朝诗人庾信,曾作《愁赋》。②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③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④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本词次句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 B .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访,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 C . “候馆”“离宫”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后妃,还是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是伤心。 D .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 E . 这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客子,儿女等看似不相干的人事巧妙地组织到一起,体现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
  2. (2) 《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请问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小令前两句交代了孤舟碇泊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湖 , 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洞庭烟”“灯火青荧”,形象、色彩都犹如绘画。 B . “朔风吹老梅花片”补出了严冬的时令,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色中,诗人望见“梅花片”,反映了朔风的劲烈。 C .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渲染了气氛。 D . 小令中的“豪”字,不止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一来它表现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 E . 这首小令多能从无字之处读得隐微之意,显示诗人遣字构像的佳妙。风、雪与诗情融为一片,绘出一幅江天风雪行吟图。
  2. (2)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感皇恩

陆游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①!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热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注】①许,赞赏、信任。②黄阁,宰相官署,借指宰相;紫枢,宋代戎服多用紫色,故以紫枢指枢密使。③筑坛,用了汉高祖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的典故;开府,开幕府,置僚属。

  1. (1)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上阙写景视觉与听觉结合,远近上下结合,从秋空到江渚到孤云到雁声,营造了冷清开阔的意境。 B . 杜陵原为西汉宣帝陵寝,在长安附近,而长安又是汉唐旧都,词人用借代修辞手法来借指南宋都城。 C . 上阙以写景起而以抒情终,下阙先抒情后写景,或因景生情,或因情见景,景语即情语,情景交融。 D . 结句“石帆山脚下,菱三亩”,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图景,表现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E . 此词通过用典,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引发读者联想,也较好地表达了词人内心深沉的感慨。
  2. (2) 简要分析这首词中词人所抒发的复杂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各题。

永遇乐·秋草

(清)文廷式①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候雁哀鸣,惊麇②昼窜,一片飞蓬卷。西风万里,瑜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但苍然、平原目极,玉关消息初断。

    千秋只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风霜顿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惊心是、南山射虎③,岁华易晚。

【注】①文廷式(1856~1904),江西萍乡人。清末爱国词人、学者、思想家。光绪十六年(1890年)榜眼。中日甲午战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终被革职驱逐出京。②麇,读jūn,獐子,鹿的一种。③南山射虎:《史记》载,李广出猎,看到草中石头,以为是老虎,便抽箭射之。李广是汉朝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1. (1) 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落日”三句,写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词人登上幽州城头,满目所及,触发了他绵绵无期、慷慨悲凉的秋思。 B . 词中提到的“幽州”“斡难河”“玉关”“明妃冢”“祁连山”都远在边塞,表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 C . “千秋”三句是说,千百年来,在塞外,只有昭君坟头上的草是青的,以此表达词人对宁边安土者的追思和敬仰。 D . “闻道”三句,写当年胡人每次从祁连山经过时,让人常常悲伤落泪,胡笳声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御敌的不满。 E .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勾勒出苍凉、萧疏的边塞景象,景中含情;下片结句通过写李广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透露出作者凄凉的心境。
  2. (2) 这首词下片中从“风霜顿改,关河犹昔”到结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十四个叠字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什么?